导语:1月11日,国内体育品牌乔丹体育宣布继续成为今年全运会的高级合作伙伴,还将为北京、山东、辽宁和黑龙江四个代表团提供专业运动装备。据悉,本届天津全运会,该品牌将投入价值超过八千万的现金和装备。除了继续赞助全运会之外,2017年乔丹体育还将是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中国代表团和世界高校3V3篮球赛的赞助商。为何这家刚刚经历官司判决的品牌如此频繁的出手?究竟最高法判决对乔丹体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最高法商标判决 竟成乔丹体育上市IPO助推器
1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乔丹体育的少数几个争议商标因损害迈克尔•乔丹在先姓名权,违反商标法,而被撤销一、二审判决。媒体以及外界舆论、甚至包括迈克尔•乔丹本人都认为美国乔丹赢得了胜利。但实际此次判决反而成了乔丹上市IPO的助推器,北京官司的解决大大加快了乔丹上市的节奏。
北京系列案共涉及68件商标,其中50件包括乔丹体育日常经营所使用的商标已于2015年被最高院驳回再审申请,此次宣判围绕乔丹体育正在使用的中文、拼音和图形共10件商标的案件,其中,乔丹体育最终被宣判未来不能使用其中3件不同字体的中文商标。乔丹代理律师马东晓采访时表示:“乔丹公司实际上主营业务商标只有四个,这四个商标都不是这次最高法院在10月8号宣判的,而且恰恰这四个商标都已经在去年的12月份最高法院已经驳回了乔丹先生的起诉,应该说主营业务四个商标在去年12月份最高法院已经支持了乔丹体育”。判决失利的少数几个商标都不是乔丹体育的主营产品商标,对乔丹公司影响甚微。
早在2011年乔丹体育已经IPO过会,当时有望成为中国A股市场的体育品牌第一股,不过最终仍被叫停。究其原因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曾在2014年11月28日新闻发布会上如此表示:乔丹体育存在重大未决诉讼,将在相关受限因素消除后,按程序推进后续工作。可以说阻碍乔丹体育上市的最大障碍就是公司本身存有重大未决诉讼。而最高院12月8日的宣判实际就是为乔丹解决了一个最难的未决诉讼。
乔丹体育成为了最高法判决的真正赢家,乔丹体育得以终结长达
4年的判决,重启6年前已经开始的IPO,这就不难解释为何乔丹重新开始大展拳脚,大手笔投入砸向天津全运。
美国乔丹持续发力 频设阻碍为哪般
实际上从乔丹体育的营收及利润来看其上市之路不至于如此艰难。据乔丹体育在其2011年的招股说明书中披露, 2009年营收约为23.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约为3亿元;2010年其营收突破2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达到5.1亿元。目前乔丹在全国已有近6,000家专卖店,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已有数百人的精英研发团队。产品涵盖包括篮球、跑步、综训、户外、运动生活等几大系列,年产新款量达2,000余款。
1987年19岁的丁国雄只身来到北京,在王府井“盛锡福”的一个柜台做起了鞋类批发的生意,1993年丁国雄回到了晋江,和家人筹措资金办起了工厂并在2000年创立了“乔丹”品牌;凭借晋江运动服饰特有的产业链优势,迅速崛起。不能否认,正是丁国雄多年来的努力,才使得乔丹最终转型成为中国综合实力前五位的体育用品企业,并不仅仅是借了品牌名称的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