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诞生于鄂豫皖苏区。
1930年3月16日中午,位于鄂豫皖根据地的河南省罗山县宣化店陈家河(今属湖北省大悟县)上空,传来一阵轰鸣声,随即一架飞机摇摇晃晃落在河滩上,飞机尾巴上画着一枚国民党党徽。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
罗山县第一区第十乡赤卫队大队长陈国清,立即带领赤卫队员冲向河滩,把“庞然大物”包围起来。飞行员打开舱口,举着双手走了出来。这位飞行员叫龙文光,时任国民党军政部航空第四队中校队长。
之后,飞机被拆卸运抵鄂豫皖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新集(今河南省新县),重新被组装起来。鄂豫皖红军的领导人徐向前高兴地观看了飞机,接见了龙文光,欢迎他参加红军。龙文光参加红军后,将名字改为龙赤光。徐向前指示在重新装配修复的飞机机翼上绘制两颗红星,并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在机身写下“列宁”二字。鄂豫皖苏维埃政府举行命名仪式,将飞机命名为“列宁”号。从此,中国工农红军有了第一架飞机。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金玉国说,“列宁”号飞机后来在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蒋介石还悬赏10万大洋,千方百计想抓捕龙文光。
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30万人兵力,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随着作战日益频繁,环境日趋恶劣,徐向前忍痛下令:就地埋藏“列宁”号飞机。
1932年8月,龙文光潜行回到汉口,不幸被国民党特务发现抓获,次年8月9日被害于武昌威尔台。同年底,龙文光被中共党组织追认为革命烈士。
1951年9月,新县群众将埋藏了近20年的“列宁”号飞机部件挖出,献给国家。
(新华社记者 陈 辉 解放军报记者 刘昌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