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变身养生博主的第一弹,以后就叫「养生博主也谈钱」好了,还一语双关
(开玩笑的)
其实是开始关注健康知识以后,发现网上的健康知识质量真是参差不齐,甚至有些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读着就让人难受。
经过一通尝试,我找到了几个思路,获得更高质量的信息,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放到投资、工作等其他领域也适用。
很多“健康知识”的两个缺陷
我先是在微信读书上找了一本评分很高的营养学书,结果读得我好痛苦……
1、动不动就我们的祖先如何如何,盲目鼓吹天然
我们祖先享受纯天然,人均寿命才 20 多岁。我们依靠现代科技,人均寿命已经到了近 80 岁。实际上,人均寿命从 45 岁增长到 80 岁还是近 200 年工业革命以后。
天然可以作为思考的起点,很多重要发现都是从天然中来。但不加科学验证就得出结论就太扯淡了。
2、分不清相关性和因果性
比如有文章讲德国人均寿命高,德国人爱吃大蒜,所以大蒜有益长寿。
这个结论也许是对的,但逻辑却有大问题。会不会是德国人均收入更高、没有加班文化压力小、医疗保障更发达,所以寿命高?只是他们碰巧吃大蒜(其实也没有很爱吃)
这种把相关性当做因果性的滥用,在健康知识里特别普遍。
靠谱健康知识还是得从严谨的科学研究中来,
起码要控制变量、要双盲
。很多所谓的健康理论其实经不起推敲。
寻找更严谨的信息来源
在找信息来源时,我发现
「严谨」比专业头衔、口碑更值得参考
,更容易获得启发。
比如在听得到《营养科学 20 讲》时,主讲人经常会用「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目前还没有结论,暂时……」,「某某观点已经发现了相关性,但还没证明因果性」这样严谨的表达。让我好感大增,而且很多观点都会说明具体出处,也方便我们举一反三找到更全面的信息。
营养科学本就复杂,重要结论也经常改变,我们现在不知道的还有很多。但如果我们获取的信息,除了方法本身,还能把前提背景、局限和不足交代清楚,犯错的概率就更小。
反观那些把自己包装成“无所不知”的营养专家,非蠢即坏。
在具体的信息来源上,我目前找到 3 个比较严谨的:
-
得到(个人口味,就不展开说了)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官方指南严谨程度就不用说了,还会定期更新,信息非常全面。也是我在听《营养科学 20 讲》时主理人提到最多的参考资料
-
试试外文检索
2022 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链接在这里:http://dg.cnsoc.org/article/04/J4-AsD_DR3OLQMnHG0-jZA.html
然后展开说说「外文检索」这一条,也是我前两天的意外发现。
试试外文检索
有一天我去问必应,大米含有哪些人体必需氨基酸 👇
有点答非所问。而且我仔细读了信息来源,发现都是百度百科和知乎,还有一次甚至是百度知道,有点不太放心……
突然我灵机一动,如果改用德语问呢 👇
这次 Bing 告诉我含有 9 种必需氨基酸,然后也附上了出处。点开第一个来源,是个免费公开的食物营养数据库 👇 里面不但有每种氨基酸的含量,还注明了每 100g 食物对应人体每日建议摄入量的比例
严谨程度高下立判了。
也是很无奈的一件事,现在的中文资料整体质量还是不如外文,而且我们各种 App 信息孤岛,很多高质量信息只能到对应的 App 中搜索,更是加剧了这个困境。
对于健康知识这种
并不太熟悉的领域、但又很在意严谨靠谱的内容
,也许试试外文搜索会是个思路。像我一样英语四级勉强过,还可以求助各种翻译工具
与不确定性相处
除了寻找靠谱的健康知识以外,我和也太还发现一个问题——营养科学的进步太快了,不清楚的东西也还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