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日报有风来
云世界再美,也要有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本地宝  ·  成都多家商超春节营业时间!有你家附近的吗? ·  2 天前  
成都发布  ·  “年味天府 ... ·  2 天前  
清廉蓉城  ·  着力推动铁军建设再上新台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日报有风来

国美毕业季的奇思妙想

浙江日报有风来  · 公众号  ·  · 2024-06-06 19:44

正文

6月1日,杭州迎来了一场洋溢着青春的艺术节日。


儿童节这天,“世界树”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展区、良渚展区、湘湖展区,浙江美术馆,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世界旅游博览馆,全山石艺术中心,天目里八大展区同时开幕,共呈现20个教学单位总计2868位毕业生(本科生1834人,硕博1034人)的毕业创作。


毕业生们的自画像。有风君 摄


这几天,充满奇思妙想的毕业展览吸引了无数观众。有风君前往展览现场,领略这些最具创新能力和创新志愿的年轻艺术家们的非凡才华。



 01 


今年国美毕业展的媒体证很特别,它是一棵由亚克力制成的“树”。


2024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以“世界树”为主题。世界树,引导我们用生命的眼光看向世界,同时向内探寻。每一次出发,向更高、更远的地方伸展枝桠,或向更深、更专的领域扎根探索,每一次行动,都将是我们迎来新生的微小探索。


它的来源是古老的神话。在北欧神话中,充满了九个不同领域的有趣合,从地狱深处到阿斯加德高处的九个世界, 所有这些都托付在世界树的树枝和根部。


神话中的世界树。图源 知乎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说:“‘世界树’曾是联结天地人间的通道,此刻,这个古老的传奇将引导我们重新以生命的眼光理解世界,以自然的眼光理解人。”


《生命的印痕》系列,作者苏虹锦。有风君 摄


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们从生命中寻找答案。远古生物的骨骼化石成为地球的奇迹与馈赠,记录着世界的过往,乃至未来,当用水彩和想象重构这些自然生灵,浙江美术馆的绿色墙壁也变得充满神秘气息。


《生命的印痕》系列,作者苏虹锦。有风君 摄


可以说,创造是生命的甘泉,见证了这棵“世界之树”的蔚然成林。



 02 


当有风君站在这幅作品前时,似乎看到了茫茫苍生。


这幅由十多万根细小纸卷拼贴而成的作品,名为《离形·诗化山水》,由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的郑元烨同学花费一年左右的时间创作完成。


《离形·诗化山水》,作者郑元烨。图源 作者小红书


为何叫《离形.诗化山水》?郑同学告诉有风君,离形,指超越事物一般外形而捕捉到的精神特征。诗化山水则一语双关,一指诗书化为山水之势,二指诗意化的山水。


从2023年7月开始,郑元烨前往多地进行取景和考察,他来到雁荡山的灵峰、大龙湫,用笔触细细记录雁荡风华和写满历史沧桑的沈括题名、邓拓诗碑、潘天寿石碑等雁荡摩崖石刻。这一过程中,他看到了高峰之锐利,山崖之婉转,瀑布垂落的迅疾,一种深刻的感受起落于胸。


《离形·诗化山水》局部。有风君 摄


然后,他将这些实地取景的自然遗产,画于纸片,搓成纸卷,将梳理出的有关的诗词歌赋、报刊文献也置于纸片,搓成纸卷。


这样的小纸卷,郑元烨准备了二十万根左右,然后开始用白乳胶将它们拼贴成一个个凝结了无数信息的大小各异的组件。“大约在做到第十六个组件时,我提前准备的小纸卷用完了,就再搓纸片成卷。”郑同学说。


最后,他从制作的21个组件中选择出8个,组成了眼前这幅作品。最终,年轻的艺术家将山水起落的势与相关诗词歌赋的行文,与整体节奏相融合,归纳出了这些似山石亦似诗文笔触的形状。


《离形·诗化山水》局部。有风君拍摄


看着这幅作品,走在有风君前面的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说,要搓出这些数量庞大的小纸卷,是极其耗费生命的,但是作者就这样一点点地完成了,会让你颇有感触。


这种感触是什么?郑元烨说,绘制图本、文字,并将之解构,如把过大的纸片剪成小纸片,再重构,也就是卷成纸卷,拼成组件,再摆放成一个大的景观作品……这一系列的行为是缓慢的,是安静的,是修心的,是独立的,是自由的。


这正是一种对生命的感触。



 03 


在这场毕业展上,我们见识了细微,也见识了浩瀚。


由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的周羽同学创作的《天问》系列,包含 9幅大小为90cm x 60cm的水印版画。这是一组以太空科幻为主题的版画创作,内容来自周羽对宇宙朦胧、感性的幻想,并最终以理性的形式呈现在印纸上。


《天问》展览现场。中国美术学院 供图


周羽告诉有风君,《天问》的创作灵感源自于他对黄金时代科幻文学及其衍生影视作品的喜爱。


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恰逢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科技条件的快速发展使地球上的大部分区域彻底丧失了可供科幻想象的土壤。于是,从这时起,人们开始畅想天外世界—那个神秘又浪漫的宇宙空间。从阿西莫夫的《基地》到克拉克的《星》,从《地球停转之日》到《索拉里斯星》,黄金时代的科幻作品传达了一种对科技的感性认识,也为周羽提供了一个释放想象力的热土。


《天问》展览现场。中国美术学院 供图


这些画面上的场景似乎会出现在人类的未来——身着航天服的我们来到了其他的星球,这里能看黑暗无垠的宇宙空间,也有繁星点点。宇航员只身一人遥望飞船外的星球,在陌生的地面上迈出步伐,看上去孤独,却又被某种神秘吸引,这是生命的探索本能……


再次回顾国美今年的毕业展主题,“世界树”告诉我们,自我的生命总是与无数他者根系相通,枝干相摩,只有在世界万象中缠绕生长,每个人的自身性才会变得丰满。这需要更加广阔的心胸、更加深远的关怀。



- 完 -



- 点击名片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