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征
老一点的专利从业者,尤其是专利审查员,对此并不陌生,而且可以说很熟悉。
到底是先有外网的思博网,还是先有国家知识产权局内网的思博论坛,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
思博网成立于2006年,后来成为很多从事专利代理行业人员了解这个行业的一个主要入口。
而服务于专利审查员的思博论坛,取自当时国家知识产权局英文缩写SIPO的谐音,成为众多专利审查员茶余饭后进行业务探讨、咸鱼买卖、征集驴友,甚至相亲交友的园地。
实际上,美国专利审查员也喜欢在网络上来讨论一些与美国专利商标局以及自己审查中碰到的各类问题有关的话题。而这个美国思博论坛就是美国的社交媒体Reddit,其也被
称为“美国贴吧”,但是在知名度和商业成就上,与
facebook
和
X
相比,还显不足。
最近这个美国专利审查员“发牢骚”的论坛中,有两个帖子比较火。
其中一个话题与巴以冲突有关,已经发酵了一段时间,并成功引起了美国参议员的关注。
事情的缘由起因是一篇用户名为“专利审查员”在Reddit发的帖子,他讲述了一个正在审查中的专利,是一家以色列公司提交的,内容涉及在真实战场经验和技术创新来提供军事的解决方案。从该专利审查员提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抗议事件,显然他是受到了正义的影响,但是又表示出于工作的原因又不能不审理这个专利,所以陷入了复杂的状态。他认为一旦他批准了这样的专利,只会加强以色列的实力,而不利于巴勒斯坦人民。他表示出疑惑。
这段表述被披露后,迅速引来不同关注,焦点主要在于专利审查员审批专利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是否要受外部因素的干扰。
随着事件的发酵,该事件引发了美国参议员
Tills
的关注,并迅速在社交媒体X上表达了他的态度。
随后,他联合两名众议员向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
Vidal
致信,要求美国专利商标局对该问题要进行调查。
而在最近几天的另一个帖子中,又引发了另一个话题的讨论。
同样是一个用户为专利审查员的发言,他希望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Vidal查一查专利代理人在写专利时试图玩弄专利系统,通过找到更有好的审查单元来获得授权。
审查员为何出此言?
如果理解他引用的上图中的广告及上面的宣传词就会秒懂。图中这是来自Harrity & Harrity律所的广告推荐,这是一家数据分析公司,在其业务中,有一个类似于针对专利审查员进行“画像”的数据分析。
所谓的“画像”,就是通过数据统计,来发现哪个专利审查员授权率更高,哪个专利审查员是“驳回天王”。以此在专利申请时就采取不同的策略,找到更好的审查单元(Art unit)。
实际上,类似的数据统计在美国和欧洲都是成熟的商业模式,在美国也不仅这一家在做。更大的LexisNexis更是将这个功能做到了极致,给专利审查员画像,给专利行政法官画像,给法官画像。目的无非就是在专利授权,专利稳定性挑战等程序中,保持更好的结果。
但是这一点,在中国做起来却异常困难。首先,就是有些机构公然指出数据库公司不能做类似的“画像”,原因大家应该都懂。
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在现实中,确实会遇到一些在事后才发现的规律,而不是将这种预期前置了。
例如最近我在和一些企业人员交流无效案件的情况时,对方很明确的指出,其多件专利在专利局复审和无效部门的通信某处都被宣告无效,但是其它专利在其它部门审理,结果就相对公正。当然这一家之言,真实性待查证。
如果这样的结果,结合不同专利审查员的风格、检索经验和审理经验等,能够提前预知,这或将对专利的稳定性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或是可以提前做出相应的预案来应对“难缠”的专利审查员。
实际上,在美国,有的审查单元下,专利审查员的通过率超过80%,但是有的专利审查员的通过率只有个位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人认为与专利审查员的经验有关,例如经验丰富的专利审查员,无论怎样的案件,都可以最快找到最好的对比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