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龙门
面向中产阶层,探讨和传播提升生活品质、创造精彩生活的人生智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前端早读课  ·  【开源】TinyEngine开启新篇章,服务 ... ·  昨天  
前端大全  ·  Create React ... ·  5 天前  
Python开发者  ·  “李飞飞团队50 美元炼出 ... ·  4 天前  
Python开发者  ·  国产 DeepSeek V3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龙门

王石的第二春

龙门  · 公众号  ·  · 2018-05-23 18:02

正文

广受推崇的微信公号,点击上面蓝字“龙门”一键关注
龙门聚集了一批在事业、生活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精英人士。他们已经获得了财富自由、身心自由,或者正努力行走在追求自由生活的路上……
关注龙门,就是关心您的生活品质!
龙门:Longmen518

王石选择了张跃!!!


作者丨江禹锡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


王石重出了。


4月27日,他通过“远大科技集团30年感恩论坛北京分论坛”宣布,自己将出任远大科技集团联席董事长。


如果要评选最有个性,甚至最特立独行的企业家,王石应该算一个,远大创始人张跃也应该算一个。 他们俩走到一起,要搞出什么新意思?


张跃是谁?


最近几年,张跃的出镜率并不高。


但他依然在干着疯狂的大事,这个常被用疯子来形容的矮个子,想像力和执行力,以及内心的孤傲和对世界的批判,有点像埃隆·马斯克。

在远大的官网上,公司标榜的是:远大,是只搞颠覆创新的企业。


华商韬略主编毕亚军曾这样回忆当年独家专访张跃的情形:


“身材矮小、瘦弱的他坐在大班台面前,痛斥了人类正在通过大建设搞大破坏的诸多现象,语气中透出的态度是, 世界正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他是对的。


张跃1960年出生在湖南长沙。他从小喜欢画画,后来考入湘南学院,成了一名美术老师。1984年,张跃辞职下海,当起了个体户。4年后,他和弟弟张剑创办了远大热工研究所,开发了中国第一台无压热水锅炉。

在南方,因为没有暖气,一些地区到了冬天比北方还冷。这种设备可用于取暖,而且使用便捷又安全性高。


通过这个发明,张跃获得了“第一桶金”,从一个“艺术家”变成了一个对技术、研发特别痴迷的人。


1990年,饱受炎夏之苦的两兄弟又决定开发制冷机。


按常识,只有用电才能制冷,但当时中国电力奇缺,居民楼经常停电,连工厂都只能轮流开工。


从这里,张跃开始表现出他颠覆的一面。


能否发明不用电的空调呢?张跃觉得是能的。历经两年的攻关,他搞出来了。 这种空调不用电,而是用火制冷,为世界首创。 而且,它只有一次能量转换( 从热能到冷能 ),可成倍节能——如果算上发电,电空调通常要经历5次能量转换。


因为解决了使用痛点,而且使用成本低,张跃捯饬出的这种产品颇受欢迎。


1997年,马云还在绞尽脑汁地卖“黄页”,王健林刚开始启动扩张的步伐。


远大的非电空调已经每年卖到20亿人民币,利润四五个亿,是中国纳税最高的民营企业。同年,张跃还购买了中国第一架私人飞机。


梳着大背头的他,走到哪里都是意气风发。

此后,远大产品陆续销往30多个国家,成为全球行业第一品牌。


改变建筑


非电空调大获成功后,张跃在节能环保上不断折腾,持续出新。


为了给人们争取更好的室内空气,远大开发了一系列空气净化产品,如空气净化器、环境检测仪等。虽然,当时雾霾还没成气候,PM2.5还是陌生词汇。


2009年,张跃决定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可持续建筑,而且是绝对的革命者姿态。


在为用户服务的过程中,远大发现“建筑”是全世界能源浪费的罪魁祸首。冬天,保温性能差的房子保不住屋内的热气,夏天,隔热性能差的房子又留不住屋内的冷气,所以才要冬天制暖,夏天制冷……


认识到这一点后,张跃开始讨厌自己所处的行业。“空调是一个大量消耗能源的行业,是弥补建筑师错误的一个行业”。他说。


然后, 他决定修改这个错误。


此后,远大探索出了几种简单的建筑隔热方式,免费对外推广,甚至自我牺牲,要求销售人员劝说客户实施,从而购买功率更小也更便宜的非电空调。


但应者寥寥,好心,没有得到好回报。


张跃很失望,很痛心,也很愤怒。


“不仅旧建筑的节能改造无人重视,一座座新建筑又成了高能耗建筑——不能再等了,我决定自己进入建筑领域,用工业手段推动建筑节能”。


于是,远大成立了“可建”公司,可建的意思是:可持续建筑。


远大的可持续建筑以钢结构为主,按远大的宣扬,该建筑主要有两个颠覆性特点:第一,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把房子快速搭起来,第二,能实现5倍节能与6倍节材的效果。


带着这两大特点,张跃开始改变世界。

2010年3月6日,上海世博园,6层楼高的远大馆在1天内建成。12月份,墨西哥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远大馆在8天内建成。


在墨西哥,张跃得到比在国内更高的肯定。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参观其建筑后表示 “对于世界建筑业来讲,这是一次全新的革命。”


张跃好喜欢这句话。


此前,在接受华商韬略采访时,他就这么自我肯定了:


“人类数千年建筑史上,只有过两次革命,第一次是4000年前埃及人发明玻璃,阳光得以进屋;第二次是200年前英国人发明水泥,城市有了高层建筑。我正在启动人类文明史的第三次建筑革命。”


急于革命的他,还在2013年7月抛出了一个“炸弹”:远大要在长沙建一座世界第一高楼,取名为“天空城市”。

蓝图中的“天空城市”,共202层,高836米,比当今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还要高10米,设计使用寿命长达500年,即使9级地震也能屹立不倒。


而对如此雄伟的工程,张跃给出的建设时间却是——基础设施6个月,地面建筑4个月。


与此同时,他还放出一系列的豪言壮语:“我们的目标是占领全球30%的建筑市场”,“一万亿的市场规模也是有可能的”。


但很可惜,他的雄心壮志并未得到他期待的肯定与欢迎。


由于引发的质疑太多,“天空城市”不久即被叫停,但张跃不认输,2015年,他让远大用19天建了一个迷你版的“天空城市”,算是狠狠地证明了一下自己。


惺惺相惜


王石与张跃,相识已久。


王石出生于1951年,比张跃大9岁。两人都在1984年下海,并飞快地在各自领域建功立业,成为大V。


两人从事的行业不同,但三观高度融合。


例如,王石坚持不行贿,张跃则提倡“阳光营销”。2003年,两人在长沙华天宾馆聊了4个小时,除了王石攀登珠峰的趣闻,大部分时间都在探讨贿赂问题。


此外,两人都信奉专业化——一个专注在节能环保的产业创新,一个专注在住宅地产的精益求精,在遍地都是富矿,机会大把的年代,坚守这一点的并不多。


最重要的,两人都是各自领域的头牌,相互平视。


因为都属于企业家中的“少数派”,两人私交很好。但一个人忙着房地产,一个人忙着空调,碰面的机会并不多。


公开的迹象看,二人关系的升温,源自共同的关心——环保。


2004年,北京首创集团前总经理刘晓光牵头成立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王石担任副会长,张跃也成了积极分子。


通过这个协会,王石找到了从事环保公益的乐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张跃则放弃了乘坐私人飞机的习惯,从一个享乐主义者变成了一个极简主义者。


真正让两人越走越近的,还是建筑。


2009年,远大推出可持续建筑后,张跃跟王石的交流更多了一些,也更多涉及到了各自的根本关切。


作为房产业的老大哥,王石很早就开始探索住宅工业化,但王石显然不如张跃激进。万科是“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侧重于外墙板、内墙板、楼板等的部品化,部品化率能达到50%或者更高。远大则是“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部品化率远远高于前者。简单地说,远大也要革万科盖房子的命。


公开消息显示,王石对远大模式的真正关切开始于2016年,那也是他人生的另一个比较低谷的时期,甚至是万科让他比较伤心,甚至灰心的时期。

2016年1月,王石应张跃邀请,分别前往长沙和岳阳,考察了远大的钢结构建筑装配技术,然后比较保守地给出了一个“有不错的市场前景”的结论。


十几天后,张跃又跑到深圳拜会王石。


交流结束后,王石称“万科和远大的合作落地项目指日可待”。


然后,两人应该是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甚至讨价还价,直到2018年4月28日, 在告别万科300天后,王石宣布了自己远大联席董事长的新身份。


“2002年,我去了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由于气候变化,没能见到雪,后来去南极,发现南极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冷。这让我对环保重要性有了更切身的体会。远大的环保是很纯粹的,实际上,我是被远大的环保理念、还有生态农场深深感动了,远大是一家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客户负责,对供应商负责的企业。”


王石在谈到自己的选择说。


而此前,他已对张跃有过相似的表白。2017年11月,在谈及欣赏的企业家时,王石说:“在环保事业上,我没有张跃那么纯粹,其实我做环保事业是有功利心的,我想证明我有实力把企业做的好,还能把公益做好的能力,其实这从佛教上讲就是还有执念”。


张跃不但曾经有过执念,甚至还执得很铺张。


1990年代,张跃一度有6亿的现金躺在银行,“自己需要什么就买,没有任何忌讳”。他买了飞机,而且买了六架。据说,在购买波音当时最好的一架飞机后,波音副总裁都一半羡慕,一半玩笑地问:“你能借我开开吗?”


2004年,张跃看到一个数据:每棵树每年吸收18.3公斤的二氧化碳。从长沙到北京,他的飞机要消耗2吨油,换算下来,飞一趟相当于砍8棵树。


而他每周都要飞一两次北京,这让他感到不安,“脑海里面总有8棵树的影子在闪,尤其是看到窗外的树。这种信息不断刺激你”。


于是,他陆续变卖了5架飞机,只保留了一架。不但尽量减少乘坐私人飞机,还规定少于6名乘客不准起飞。


张跃曾对吃穿住行极为挑剔。酒店要住最好的,晚餐要吃两个小时。一位企业家曾透露,出国时,张跃坚持要吃中餐,有时还自己做,搞到很晚。


后来,张跃看了艾伦·杜宁的著作《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未来》,深受影响。改而认为,“人们必须改变生活方式,理性地控制创造财富的力量,创造一个量入为出的社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