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心的多变和危险,不抱怨
在上一篇《你现在正在做的事,三十年以后还想做吗?》我留下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孔子对于同样的问题却给出两个不同答案呢?我想,可能孔子有一种因材施教的习惯。
其实,在《论语》里面,他也说过“有教无类”,但还是要“因人而异”。
孔子很了解颜回,知道他生性敦厚仁慈,内心有强大的道德自我约束力,智商也很高。所以,颜回只要在那里,即使他什么都不做,也容易让别人产生“自己是坏人而颜回是好人”的感觉。
而叶公子高呢,他本身是外交官,比较善于沟通协调,甚至有强大的“小宇宙”,联想能力也很丰富。我们知道做外交官的人大都善于察言观色,具备“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能力——当然,我们指的是古代的外交官,这些都是他们的职业素养。
所以,孔子给他们提出两个貌似不同的建议。让我们看一下孔子后来追加给叶公子高的一条建议。他说:“当皇上的人,自我存在感是很强的,认为世界因他而变。所以他们对待喜欢的事物十分亲和,对待自己不喜欢的就很暴躁。而你在两个诸侯王(齐国和楚国的诸侯王)之间传话的时候,切记不要过于投其所好,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的表达是否真的恰当。幕后委托你的人,和你需要前去沟通的人,他们的想法都非常危险。他们可能希望你这样,一旦你真的这样做了,可能他们过两天想法又变了,但他们不认为是自己的错,反而还会认为是你的错。因此,你只需要做一个转述就可以了,不要添油加醋,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加入过多自我的主观意识,把话传到即可。”
在没有电话的古代,使臣的角色非常重要。同样一句话,以不同语气讲出来,可能传递的信息就会不一样;同样一段话,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说话的节奏不同,也会让对方产生不一样的联想。
在古代,一个使臣在自己传递信息的两国都可能会建立功勋,使两国达到共赢。但两国也有可能因为使臣的沟通而受损。虽然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但有些时候因为使臣不够恰当的语言,导致君王生起气来直接把使者杀掉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发生过。那个派使臣出使的君王,又听信旁人的添油加醋,说使臣在别的国家是怎么说的(一般情况下,君王会再派一个人从旁边观察使臣的一举一动)。旁边观察的人反馈回来的信息,又会影响到使臣回来后的命运。总之,使臣是一个非常危险且微妙的职业。
孔子给叶公子高的建议是“请做一个好的‘超导体’,按照本来的意思,不添油加醋”。他的原话是:“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死!夫子其行可矣!”什么意思?做人臣子的,固然有不得已而做的事情。但是,只要尽力朝实际的方向去做,不顾及自己的身体,自然不会起贪生怕死的念头。
在这两段对话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智慧就在于他深刻地理解人心的危险,甚至对于危险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因为这就是实情,就像老虎要吃兔子一样。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儿子小时候最喜欢的故事。一只兔子在蹲坑。突然,一只狗熊走了过来。兔子对狗熊说:“狗熊狗熊,你也拉屎啊,你有纸吗?”然后,兔子从衣服兜里拿出一张纸把屁股擦得干干净净,高兴极了。这个时候,狗熊拉完了,它一把就把兔子拿过来擦屁股,之后就把兔子扔了。
每当听到这个故事,我儿子就哈哈大笑。不过,我告诉他,这是正常的。对于一只狗熊来说,它想都不想就拿兔子擦屁股,又软又舒服又干净。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好抱怨狗熊的不道德呢?它不讲仁义礼智信、不讲规矩、不体会兔子的感受……一切都没有意义,因为它是一只狗熊。
对于那些做得很不靠谱、显得人心很危险的事情,你一点儿也不需要抱怨、生气。试着想一想,从大概率事件上来说,当“这只狗熊”蹲到你身边的时候,你擦屁股并跟人家说“我擦得很干净”,这是你的愚,狗熊做什么都不是狗熊的坏。
同样,孔子也是用这种方法来告诉颜回和叶公子高:“那些诸侯君王的内心变幻莫测、喜怒无常,这不是他们的错,但如果你不了解这些,那就是你的蠢。”
在了解“人心惟危”之后,孔子对他们的不同劝戒来自对这两个人性格的洞察。他很清楚颜回是什么样的人、叶公子高是什么样的人。
不求创造奇迹,但求不造成巨大的损失
我建议大家要学点儿星座。
一旦学过星座之后,你就知道摩羯座的人就是这样的,处女座的人就是那样的。碰见一个射手座的人,你也能够接受他的不靠谱,因为太阳、月亮落在不同的宫。你觉得这事儿不靠谱吧,但有些时候,时间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比如,大部分的痛风病患者都有这种感觉,去年比较好过一点儿,今年比较难过一点儿——因为去年的五运六气不会给痛风病患者带来那么多伤害。
曾经我做过一个不太多的样本取样。我相信不同时间对于人的疾病是有影响的。既然对疾病有影响,那么对性格有没有影响呢?其实,除了时间以外,教育、血型、体质等都有可能造成人和人之间非常大的不同,这才有了八万四千法门——佛陀在教化众生的时候,用了八万四千这样如此巨大的数字,其实远不止于此。
要成为自在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孔子很深刻地理解人在不同的处境、不同的外缘和内缘的情况下,需要不同的接应和开示的方法。
但是,不管方法是什么,那个中心的轴都是一样的——理解人心的危险,保持自己稳定的频率。尽人事,安天命,不求创造奇迹,但求不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个损失包括外界对别人的损失,也包括内在对自己的损失。
尽量让孩子体验电脑、手机以外的真实世界
在儿童教育方面,由此而引起一个很重要的启发:作为父母,我们是否真的认真观察过自己孩子的天分。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面,我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当中,因为我有机会向钦哲仁波切做很深度的请教。在婚姻、教育等方面,我向钦哲仁波切提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培养一个在十五年,乃至二十年之后对社会还有价值的人?熟悉小梁的朋友都知道,这是每次我碰见有智慧的人都会问的问题,是一个标准的“爸爸提问”——有一点点了解未来发展变化是日新月异的中年男子的提问。
钦哲仁波切的回答是,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他去成长为他自己。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平常,几乎大部分教育学者都曾经这样讲过。不过,钦哲仁波切强调的是,了解孩子内在的心性和因缘——他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人。同时,在未来他是不是有更多除了虚拟世界以外的经历可以与他人分享。
现在,如果去任何一所幼儿园或者小学,你就会发现现在的孩子们交流的话题大部分是《幻影忍者》《王者荣耀》等他们最熟悉的东西。少有孩子给朋友们分享红色的蜻蜓、青苔、蝌蚪,甚至是不同颜色的树叶做成的标本,还有回到家乡祭祖的时候给祖先磕头的情形。虽然这些东西不是高科技,但它们将来必定会让那些有这类经历与他人分享的孩子成为有魅力的人。
作为父母,我们还是多花一点儿时间,让儿女在童年的时候,尽可能地体会这个真实的世界。我相信这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当中去发现他们究竟对什么事情真正感兴趣。
什么样的人应该学习《心经》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细节。有人问钦哲仁波切,到底什么样的人才应该学习《心经》,或者应该向什么样的人讲述《心经》。钦哲仁波切回答:“那些一听到这些字眼就饱含热泪,甚至浑身发抖的人。”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为一些事情饱含热泪、为一些事情放声大笑、为一些事情激动,这些就是本性。而孔子之所以向颜回和叶公子高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孔子清晰地意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频段的“收音机”,可以在宇宙当中接受不同频率的声音。当然,这是一个比喻。那么,你曾经为什么事情感到激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