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层的程度,我称之为自律中层。
处在这一层的人群,大多意识到了“自律是个伪命题,不过是欲望在博弈”的道理。但控制能力还稍显不足。典型特征是:靠鸡汤励志,依赖短期刺激。
“欲望博弈”的逻辑不难理解,看书还是追剧?晨练还是赖床?减肥还是放纵...这时的利弊取舍,本质上就是个欲望争夺的过程。
但其中最大的阻碍,往往是明明知道更好的选择,却控制不了当下的欲望,只能在某种刺激下,做出短期改变...
记得上学那会儿,班上就有个胖女孩儿。特别爱吃,一米六,一百三四的样子。女生都喜欢叫她胖子,异性缘也不怎么样。后来喜欢上隔壁班的男生,突然就开始疯狂减肥。每天起早贪黑的跑步,平常的零食,竟也不怎么吃了。
果然,过了几个月,她真的瘦了很多。其励志故事,一时传遍班级校园。感人不?没错,后来她表白失败,又tm胖回去了...
身边还有很多类似的列子。朋友圈的减肥宣言,微博上的转发感慨,无不在热情过后,都默默的被用来打脸。
后来我也总结出了规律:朋友圈、微博励志语录满满的人,其实大多都自律能力低下!
无大志才需要常励志,这和生病了需要按时吃药,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别...
相比病死,这层的人当然是要好上很多。但病因我们还得尝试着做些简单梳理。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满足了温饱问题、安全需要等一系列的基础需求后,就该寻找爱与尊重,准备自我实现了。
但一直以来,需求又都不完全是阶梯状的,欲望其实一直在不断的交叉抗衡。
你爱吃,但某一阶段,可能异性更重要;你贪图安逸,但某种刺激下,你开始担心未来。这些偏重,既能成为你某一刻的内在驱动力,但同时又不是稳定单一的。
吃的欲望还在,享乐的欲望还在,之前的激情并不会妨碍你在后来博弈里输掉自己,变得阳奉阴违。
在和原始欲望的斗争里,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我说服!
行百步者半九十。当你也终于做出了一些改变,或者坚持下了某些习惯。最容易把你拉回原点,永远是那第一次的自我说服!
“放纵一次,休息一天...”的诅咒,乍看对整体无伤大雅,但却是承认规则可以破坏的心理暗示。
都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失败往往也是如此!
至于,为什么具备长期价值的事情(比如戒烟对身体好),总是容易输给短期欲望(吸烟)。
目前看来的核心问题,还是正反馈的不足——短期戒烟看到的回报,不如吸烟带来的快感多。很多人也会认为,这是个比较问题。比如,快病死得人,就不会为了吸烟而不要命。但实际上,在生活里这还是一个反馈的问题。
吸烟的人,都知道吸烟伤肺、喝酒伤肝,但如果每抽一根烟,每喝一口酒都有直接的疼痛感,他们就不会明知故犯了。
这种反馈机制,反过来看就很好理解:看不到希望,人就容易放弃。所以,建立正面有效的反馈机制,是对抗短视、增强长期价值兴趣的关键。
你的问题是什么,要怎么建立机制,还需要因人而异。
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莫过于坚持上班,然后有人给你发钱。更多的可以参考目前最成功的反馈机制——游戏设计(经验加成、装备掉落、背后都是反馈原理)
理论说完了,再给“听了道理,还是忍不住自我说服的人”提一点实操技巧:控制“关键时刻”!
当你已经做出一段时间改变,现在却又想要自我说服,想要自我放纵的时候。行动前都会有一个思想斗争的过程。这个时刻,书里称之为“关键时刻”。
对于自控力不稳的人,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在这个动摇时刻,采取技术控制。
比如:
我原计划看书,但却意识到自己一直在玩手机的时候,就会立马选择把手机关机丢在卧室。而只要我回到客厅,拿起书本,其实很快就能进入阅读的状态。
这其实,就是“技控”辅助正面欲望的技巧。记得曾经还看过一个有趣的反例段子:早上关了闹铃千万别闭眼,赶快拼命玩几分钟手机,防睡过头亲测有效。你无法战胜恶魔,但更恶的恶魔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