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析性”,郝教授说,这是现代哲学处理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概念。最早提出分析与综合的是康德,康德认为所有的判断可以分为三类:分析的、先天综合的、后天综合的。分析判断是指,“谓词B属于主词A,是(隐蔽地)包含在A这个概念中的东西”的那一类判断,但是康德认为分析判断不能增加知识,所以他对于分析判断是比较轻视的。康德之后,逻辑经验主义者否认先天综合的存在,将康德的三类判断缩减为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两类,综合判断被认为是等价于依据感觉经验的判断。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分析判断是因语词而真(true by words),综合判断是因世界而真(true by world)。紧接着,郝教授引用王浩的一段话解释了他对分析和综合的看法。王浩认为分析与综合的区分源于认识论,即知识的来源问题。王浩说“一个句子的真值依赖于两个因素:起验证作用的事实和该句子(和它所含的语词)的意义。”郝教授赞同王浩的观点,认为对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分类,源于我们对于知识来源的区别。但是关于分析与综合的区分,蒯因在其著名的《经验论的两个教条》一文中明确予以反对,他认为“分析陈述和综合陈述之间的分界线根本没有画出来。认为有这样一条界线可画,这是经验论者的一个非经验的教条,一个形而上学的教条”。最后,郝教授总结了关于分析与综合的不同观点,从康德到蒯因,从三类判断到两类判断,再到只承认一类经验判断(尽管这一点蒯因没有明说),这样就形成两类基本的观点:第一,存在分析命题,但它们的真假与世界无关。唯一有意义的命题是经验命题;第二,不存在分析命题。唯一有意义的命题是经验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