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配不上你。”不管是嘴上说出这句话,还是心里有这样想法的男人,请相信他就是真的配不上你。
一个女人的高贵来自于她灵魂,一个男人自卑也不是金钱和社会地位能弥补的。
1.
什么是匹配,什么是合适?
爱情真的存在吗?
爱情是存在的,而且是永恒的,但爱情的对象是可变的。
心里想着念着一个人时,爱情就存在着,有时候是想着一个人,有时候是想着几个人,当心中升起爱的感觉时,爱情就存在心中。
你说这是单相思、暗恋,不能称为所谓完美的爱情。你说爱情要互相拥有、恩爱、包容、相濡以沫、要吵吵闹闹过日子,不分离相守一辈子。
现在望眼过去有几个男人还怀有这样的情怀来对待爱情?有几个能静心坐下来说说你喜欢什么,我喜欢什么,谈个恋爱恨不得加上微信就上床,一言不合就拉黑,学不会去爱,也学不会告别。
诗人作家余秀华说
“如果你一辈子也没有找到和你相匹配的灵魂,那只能说明你的灵魂太高贵,没有人配得上。”
在谈到恋爱和婚姻时,人们总说找个合适的,找个各方面“匹配”的。他们在说什么呢?相貌、身高、收入?还是工作、社会地位?
作为单身被催婚好多年的大龄青年来讲,深有体会。经常被身边的亲朋好友介绍和被介绍,周旋在挑选和被挑选的过程中。我想,如果只是说这些硬性条件来匹配的话,网络大数据比任何人做得都精细吧。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上任何一个征婚网络,输入数字和硬性条件,就会有成千上万和你匹配的人出现,听起来貌似找个合适的人也不是那么难嘛。
2.
婚姻是女人的必需品吗?
又一个问题出现了,为什么要找个人结婚?有人说大家都这样,没有人可以自己过一辈子,等你老了身边没个人在身边多凄凉。
每每这时就对他们说,那我就多挣钱去好一点的敬老院,和那些同样独居的老头老太太一起生活,也不会觉得孤单。
在我看来,人都是要死的,人生本就虚幻一场,死在哪儿和谁在一起都随遇而安。人生最重要的是深刻的体验活着的时光,不管有没有所谓的“伴儿”,体验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一个人也要去探索,两个人还是要去探索,如果遇到愿意和我一起的,那是人生的幸事,如果没有,独自探索也不失美妙。尽量让人生过得精彩才对得起自己的坚持。
这些话是断不敢说给家人听的,这让他们觉得有挫败感,会说“xx家谁的女儿嫁了个好人家,日子过得舒服嘞,你一个女人家自己打拼多累,一个女人挣那么多钱,没个家庭就是不完整的。”
开始听到这些会给他们讲丁克家庭啊,讲女人不该只被婚姻束缚啊之类的。后来从他们眼中看到略带悲凉的双眼中,透出无奈的神情,嘴上说着“就单凭咱的正直善良也不愁找不到人家啊,怎么就嫁不出去呢?”
这时我就会陷入思考,难道真的是我太差太挑剔吗?虽然身边很多人也说不要太挑剔,但女人必须结婚才是完整吗?独立自主的选择权,自由支配自己的人生有错吗?当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有冲突时该妥协吗?
一个女人拥有独立思想、独立经济,还拥有勇敢、刚毅、正直、善良、感性温柔这些品格时,只用一个家庭和婚姻定义她自身的价值,是对女性这个性别和她们所能创造价值的忽略。
如果说女人有了婚姻才完整,前提就定义了婚姻是必不可少的,也注定了她会为这个重要的东西付出几乎全部精力。女人天生是奉献的、包容的,她能为家庭、孩子、爱人所做出的奉献精神,是很多男人无法比拟的。这也注定了她的生活圈子会以家庭为中心。
都说现在是“她时代”,当女人也负担起家庭责任的一部分时,矛盾出现了,婆媳之间的摩擦,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女人总是被问起这样的问题,男人却很少被问及。
男人只要手一甩,门一关就可以去闯荡事业了,所有的成就和光环也会因为他的成就给他加分,家庭地位随之增高,女人主内为家庭奉献成了理所应当的事。反之女人这么做的话就会遭人诟病,人们往往看不到她们的成就,只看她孤身一人好凄凉。
“女主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婆媳问题已经不是最主要的矛盾了,虽然还会有部分残留的固化思想,说女人就得为男人奉献,为家庭和孩子奉献,大多数女性已经足够独立,可以撑起家庭和事业的半边天了。
当女人的思想一直在独立,一直在进步的时候,男性的思想却还跟不上。更让人可气的现在很多文章都在写“女人要独立才面包和爱情”“女人怎么做才能挽回男人的心”“男人喜欢这样的女人”等等…
每每看到这样的文章我都觉得女人的思想是在进步,在独立。怎么还会有一部分人认为女人要学会撒娇取悦男人,才能得到男人的爱。
我想写一些这样的文章,《男人这样做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这样挽回前女友》、《男人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务问题》、《这样和妻子沟通让你们甜蜜如初恋》……
看到这些是不是有些许不适应,因为现代社会对女性的教育已经够多了,社会已然该进入一个男性教育的时代了。教育他们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和爱人沟通,如何平衡家务和事业,学会如何刚柔并济,就如女人刚柔并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