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金东寒,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他是杰出的动力机械工程专家,我国特种发动机动力系统技术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他是国际内燃机学会主席,是这一国际学术组织成立近70年来,担任该职务的第一位中国人
。以下为讲座全文。
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挖掘机、起重机、盾构机等工程机械,还有热电厂、发电站以及工业制造领域,包括我们熟知的神州飞船、蛟龙号潜水器等特种设备,乃至大兴国际机场、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可谓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各种设备和大大小小的工程建设,
都离不开发动机作为动力
。发动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 怎样评价发动机的先进性呢?
怎么样评价发动机的先进性呢?
主要有这么五个指标:
高效率、低排放、高可靠性、便于操作、智能化。
拿高效率来说
,大家都知道
越省油越好
,对于一艘船而言,
船的价格在全寿命周期里边只占10%,90%是油的价格
,所以船东对主机的油耗是非常看重的。如果说多加几百万元,你油耗少了5克每千瓦时,他是马上就会下单的。
低排放主要是氮氧化物和硫化物
,要满足日益严苛的排放标准。氮氧化物是致癌物质,硫化物是酸雨的来源。
高可靠性就是大修期要长
,对于车用发动机谁都不希望去大修,对于船用发动机实际上跟船是同寿命的,但是也需要定期地维修。
智能化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它更高效、更可靠、更便于操作
,所以智能化是要给发动机赋能。
我们举一个实例,
目前船用发动机达到了什么水平
?油耗已经到了159克每千瓦时,效率就远远超过了50%,所以
跟车用发动机相比,领先了起码是10到15个百分点
,同时排放满足国际海事组织第二阶段的标准。我们的所有船用发动机现在
都采用电子控制
,智能化水平是比较高的。另外,它的
大修期已经达到了24000小时
,是非常可靠的。通过50年的努力,船用柴油机的油耗降低了25克每千瓦时。
油耗降低1克每千瓦时意味着什么
?经过50年的努力才降低了25克每千瓦时,实际上平均两年降低1克每千瓦时,对于一艘一万箱的集装箱船来说,
油耗降低1克就意味着每年节省150万元人民币
。
2/ 面临两个重大挑战
发动机类似于人体的心脏,它可以将一次能源转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人类充分享受现代生活提供便利。2018年我国各种交通工具运送旅客176.7亿人次,相当于把全世界人口运送两次。2018年,中国发电量居全球第一,达到了6.8万亿千瓦时,
而带动发电站运行的核心正是发动机
。与此同时,发动机也是能源消耗的第一大户和多种污染物的一个主要来源。
我国60%的石油被发动机消耗,59%的煤炭被蒸汽轮机消耗
,如今,污染控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污染排放标准不断提高,
高性能、低排放
对发动机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我们花了非常大的力气来降低油耗、保护环境、减少排放,为什么?主要是我们面临了两个重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就是能源紧缺
。根据2019年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世界煤炭可开采188年,中国只有53年;世界石油可开采为54年,中国只能开采18.5年。但是再看看我们的消费结构,
我们每年用了所有煤炭消费的50%,我们用了所有石油消费的14%
,所以我们的消费量光靠我们自己的开采量是远远满足不了的,
我们大概超过60%的石油要依赖于进口。
第二个挑战就是污染严重。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道路交通和航运是有害气体排放的第一、第二个源头。我们举一个例子,
一艘集装箱船的排放量到底是多少
?一艘一万箱的集装箱船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的排放量
相当于15万辆卡车的排放量
,这个排放量是非常大的。
从氮氧化物的空间分布情况来看,氮氧化物浓度高的主要是
从印度沿海经马来西亚,然后再到中国的沿海
,中国的沿海排放是污染物最严重的。航线上我们的排放比在其它的地方也要严重得多。
国际海事组织对有害物质的排放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其中美国和加拿大沿海水域,北海还有波罗的海实行了排放控制区,日本海还在申请当中。如果这些地方实行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而我们还是用一般的船去运输的话,
到了港它就会不让你停靠码头
,那时候你换船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它就用这种方式限制你必须满足更高的要求。不像是陆用的车,我们国家说
欧洲实行欧5标准,我们可以实行国4标准
,
反正我们的车不开出国门
。但是船就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国家从去年开始也开始实行了排放控制区,主要是在珠三角、渤海湾还有长三角。
3/ 与制造强国之间的差距在哪儿?
我国发动机行业经历了从仿制、到联合开发、再到自主开发的历程,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在内河航运、航海运输领域,我国陆续开发出的自主品牌系列
船用柴油发动机,性能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重型卡车等运输领域,我国生产的多系列
柴油发动机
,技术水平已经同世界先进国家并驾齐驱,涌现出了像
潍柴、玉柴
这样的领军企业,
自主品牌约占全球重卡柴油机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二
。而在家用轿车等
乘用车领域,我国生产的发动机由于油耗较高、可靠性不足等原因,目前占据的主要是低端市场
,正处在奋勇直追的跟跑阶段。从整体来看,我国在发动机新材料研发、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瓶颈,
我们该如何突破瓶颈,缩短与制造强国之间的差距呢
?
我们现在是发动机的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
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1)
差距一是高端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在大部分细分市场上,我们开发的发动机还不能满足高端客户的需要,所以
我们占据的都是低端的市场
。在高端市场我们自主开发的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反映在效率可靠性上
,这说明我们
还不掌握正向设计的能力
,我们没有办法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正向设计开发出满足需要的发动机。
2)
第二个差距,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不足。
所谓核心零部件通常是技术难度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风险大的这样一些零部件。通常是
被国际少数几家公司所掌握,处于垄断地位
。现在即使国内有些公司能够做一些核心零部件,
它也做得不如人家更便宜、效率更高
。
2018年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上展出的
价值最高的一台设备
,重量超过200吨,2000多万元人民币,这个设备非常贵。船用四冲程柴油发动机的零部件一般都是用
数控龙门镗铣床
来加工,
它一天的折旧费就要高达一万块钱
。现在我们的员工工资只是国外员工的十分之一,
我们这样算出来的话,成本还是非常高的
,为什么?因为在国外他们做了大量的
工艺
研究,加工这个机身
只花12到15个小时
,而我们加工这个机身
用同样的设备要超过50个小时
,甚至70、80个小时,这样一算的话,我们的成本可能是别人的两倍。
这三个产品实际上就是所谓的高端产品,
高压共轨
、模块化的选择性
催化还原系统
以及
增压器
。共轨系统的喷嘴
精度是0.5微米
,什么概念?就是一根头发丝的1%,30年前我们说精度达到一根头发丝,那都是很精密了,现在是一根头发丝的1%,这个要求非常高。现在我们的柴油机用的一些
还是合资品牌的,只是在中国制造的而已
。最早的时候我知道这个共轨系统
占发动机总成本的要超过20%
,现在由于我们的话语权不断地在提高,现在已经降到了10%。那么
增压器也差不多
,只不过增压器的价值更少一点。
那么怎么样来衡量说是哪个产品或者核心零部件
是高附加值的
?根据定义它是说在原有的价值上附加了一个价值,这个就是高附加值。其实我觉得没那么复杂,我找到了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衡量哪些产品算是高附加值,就是用
单位重量的价值
。我们这里面列出来的东西主要的原材料都是钢铁,
航空发动机每公斤超过15000元
,空中客车每公斤超过12000元,
宝马740根据配置不一样每公斤在700到1000元
,引进的中速柴油机每公斤是250元,
潍柴的重卡发动机大概就每公斤100到200元之间
。雅马哈摩托车每公斤是70元,永久自行车只有40元。所以
100元钱以下的基本上就跟高附加值搭不上边
,单价越高,附加值越高。
3)
第三个差距,在产品质量稳定性方面我们还有差距。
近30年来,中国产品的质量进步应该说是很大的,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
质量不稳定
。根据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抽检的结果来看,我们的制造业的产品大概在市场上
有10%不合格
,所以每年造成的损失要超过2000亿元。所以我就称之谓有一个叫“99分”的现象,就是说我们现在的产品
不大能看出来质量不好
,
但是总是那么差一口气
,得不了100分,
所以我们只能靠价格去跟别人竞争
。我们国家企业的理念基本上
首先关心成本
,比如说今天做一个东西我卖100元钱,我就在想着我明天怎么做能够卖90元钱也能挣钱。它就是怎么样做降低成本,
至于质量呢?
差不多就行
。所以我们的排序是
首先关注成本,然后关注交付,最后才关心质量
。那么那些世界上的百年老店最关注的就是质量,就是怎么想着把质量做好,其次关心的是交付,按时交付,最后才关心成本。
我还发现一个现象,我看了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它们生产的产品品种很多,但是这些
产品之间没有什么相互的协同联系,就是拼凑个规模
。包括一些国有企业,特别一些集团化的企业给子公司下指令,你今年要增长多少,明年要增长多少,那么很多人都
关注规模而不是关注效益
。
同时我也看到另外一些企业,这些企业非常专注就做它自己的那个产品,别人说现在做房地产赚钱,赚钱多,它不为所动,几十年做下来,它在这个方面做得非常厉害,占据国际市场20% 甚至30%。
这种企业被人们称作隐形冠军
。据调查统计,全球有2300家隐形冠军企业,德国有1300家,美国有将近700家,日本有超过200多家,中国只有78家。所以我非常地欣赏这种隐形冠军企业,我主张要做就要做得专注,就要做得极致,
我觉得我们太缺少这样的企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