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心在线
为全国的心脏医生提供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解答医生临床问题,为基层医生与三甲医院心脏医生之间顺畅沟通搭建桥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爱奇艺:资深达人运营(剧情/搞笑方向) ·  3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网易:高级/资深渠道运营 ·  3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淘天集团:淘宝秒杀-母婴/美妆行业商品运营 ·  2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职业咨询/导师答疑】1V1模拟面试/语音答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心在线

GW-ICC 2024报道 | 机械循环支持(MCS)论坛:心脏重症治疗的新纪元

心在线  · 公众号  ·  · 2024-12-18 17:30

正文


从CRT/CRTD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到心脏辅助装置的使用,再到运动康复和心理治疗,这些非药物治疗手段为心衰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在35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上,机械循环支持论坛将探讨心脏重症治疗的最新技术,引领心血管医学的未来。本论坛下设2场分论坛,共计10场专题会议。


上半场分论坛主题为“机械循环支持(MCS)在心血管急重症中的应用”,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李晓东教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 马根山教授 ,上海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郭蔚教授 共同主持。


第一位讲者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 张俊峰教授 ,他的讲题是“再谈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张俊峰教授介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AMI-CS)的死亡率居高不下,AMI-CS的常见原因主要是泵衰竭,机械并发症和容量不足,迅速的血运重建和循环支持是救治的关键。而在循环支持中,单用IABP是最常见的机械循环支持方案,早期SHOCK研究显示IABP有益,然而在普遍应用PCI技术后进行的研究则提示IABP不能降低患者30天死亡率和12个月全因死亡率,后续的荟萃分析同样显示IABP不能降低30天和1年内死亡率。张教授解释IABP无获益的可能原因:SHOCKⅡ纳入的患者严重程度变异较大,其中有43名患者交换了分组;SHOCKⅡ研究排除了AMI合并机械并发症,这部分患者可以从MCS中获益;SHOCKⅡ研究中大多数患者IABP植入在PCI之后,且中位植入时间仅为3天。我国的回顾性研究则显示额外接受IABP治疗的休克A/B期患者30天全因死亡率更低。张教授总结Impella和Tandem Heart机械辅助治疗效果较IABP无明显区别,IABP则具有应用广泛价格低廉的优势,IABP使用宜早不宜迟,尽早联合冠脉血运重建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第二位讲者是来自华中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 张静教授 ,她的讲题是“再谈Impella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争议”。张静教授首先介绍了Impella的构造和功能,Impella具有不同的流量指出并且可以和其他机械辅助装置联合使用,Impella可以增加冠脉灌注,提高平均动脉压,增加心输出量。张静教授指出Impella发展历史中,适应症不断拓宽,流量从小到大,支持从左到右,时间从短到长;研究表明AMI-CS患者PCI术前应用Impella较PCI术后应用可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而Impella辅助的AMI-CS患者较ECMO辅助具有更低的院内死亡率和出血及卒中事件。但张静教授同样指出Impella相比IABP有更高的出血发生率而未观察到短期死亡率改善,值得关注的是DanGer Shock研究显示Impella可降低AMI-CS患者180天内的全因死亡率,而在亚组分析中显示初始血压更低和患有多支病变的患者使用Impella效果更好。此外Impella在AMI合并机械并发症及AMI高危PCI术中支持的复杂高危场景中都有重要作用,VA-ECMO+Impella实现左室减负也是目前最有前途和研究最多的左室减负策略。最后张静教授还指出AMI患者桥接至永久LVAD或心脏移植的过程中Impella能减少患者短期死亡率,在辅助AMI患者室速射频消融中也有良好效果。

第三位讲者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 郭冬教授 ,他的讲题是“ECMO患者并发症的处理”。郭冬教授介绍ECMO在危重病人抢救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ECMO也存在机械并发症,插管操作相关并发症及机体相关并发症。郭冬教授介绍ECMO机械并发症首先是管路血栓,常因抗凝不足或血流停滞导致,定时检查管路,及时更换部件有助于处理;气栓则是另一个机械并发症,常因接口松动或负压过大引起,少量气泡可通过膜肺排气,大量气泡则应停转后排气;氧合器失效时应更换氧合器;离心泵故障时往往突然出现异响,应尽快更换离心泵;因ECMO对红细胞施加的剪切力和喷射力也可能导致溶血,监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维持尿量,必要时更换管路。随后郭冬教授又分析了ECMO的插管并发症,包括血管损伤,心脏损伤等,插管动作轻柔小心谨慎可尽量避免。最后郭教授指出出血是ECMO最常见最具威胁最难处理的机体并发症,应及时判断出血部位及原因,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必要时外科止血处理。

下一位讲者是来自京东方科技集团(BOE)北京明德国际医院的 周鹏教授 ,他的讲题是“左室辅助装置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进展”。周鹏教授介绍对左室而言当器官水平灌注不足时就会发生心衰,而现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大量心衰和终末期心衰患者,心衰的管理和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器械和心脏移植,其中心脏移植等待时间漫长,供体稀缺,而器械治疗中的左室辅助装置可以很好的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支持。周鹏教授介绍左室辅助装置从第一代气动泵到如今的磁悬浮离心泵经历了多代更迭,如今磁悬浮左室辅助装置的1年生存率可达87%,5年生存率可达58%,ACC的相关科学声明已逐渐认为左室辅助装置可作为终末期心衰患者的终点治疗。我国目前的磁悬浮左室辅助装置同样蓬勃发展,阜外医院关于CH-VAD的研究显示患者6个月生存率可达96%,3年生存率可达89%。最后周鹏教授推荐应用“I-NEED-HELP”原则来判断患者的最佳植入时机。

上半场最后一位讲者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 张松教授 ,他的讲题是“心源性休克的机械循环支持治疗”。心源性休克中心问题是心排量下降和交感及RASS激活,主要特征则是血压明显降低和全身低灌注表现,治疗则主要包括基础支持治疗,病因治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以及机械辅助治疗。机械辅助治疗包括:IABP,ECMO,左室辅助装置,我国指南推荐药物无效德急性心衰或心源性休克可短期应用机械循环辅助治疗。张松教授介绍根据植入方式不同可分为体外型辅助装置和植入型辅助装置;根据辅助部位不同则有左室辅助、右室辅助以及双室辅助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左室辅助装置,创伤小并发症少适合短期支持或过渡治疗;Impella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在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疗效。张松教授总结,当药物治疗无效或早期识别为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应该在PCI前尽早行机械辅助治疗。

下半场论坛聚焦 机械循环支持应用和相关的国内外新指南共识解读 ”,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 韩薇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陈宝霞 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刘占国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王红教授 共同主持。


第一位讲者是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的 王连生教授 ,他的讲题是“(ECMO)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及更新解读”。王连生教授介绍ECMO可以代替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肺的气体交换功能,因此在心脏骤停患者中有重要的抢救作用,目前我国ECMO发展远未满足临床需求, 因此新的专家共识在这一情况下做出如下推荐:首先推荐ECPR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集束化治疗;初始心律为室速/室颤的心脏骤停患者更推荐ECPR;对年轻有目击者无终末期疾病且评估病因可逆的心脏骤停患者推荐初始60分钟内积极ECPR;推荐ECPR医疗中心组建ECPR多学科团队;移动ECMO设备和移动超声设备可用于ECPR以加快ECMO置管减少院外复苏低灌注时间;当患者左室后负荷明显增加时可应用IABP;推荐CRRT配合ECMO进行容量管理。最后王连生教授总结了ECMO的撤机指征,指出ECMO应用超过10天并发症可能明显增加。

第二位讲者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 尹春琳教授 ,她的讲题是 2023 临床共识解读: 临时机械循环支持的临床应用与管理 ”。 尹春琳教授介绍短期机械循环支持(tMCS)可提供数小时到数周甚至数月必须的血流动力学支持,主要用于严重的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的死亡率居高不下,而再循环治疗可有效提高心源性休克的救治率。 尹教授介绍目前可选的tMCS设备主要有IABP,VA-ECMO,体外磁悬浮人工心等; tMCS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出血,血管穿孔和肢体缺血,其余则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急性肾损伤; 建议VA-ECMO常规使用预防性抗生素,Impella则应连续监测尿液颜色注意有无溶血,TandemHeart则要关注导管位置。 尹教授指出AMI-CS患者tMCS的主要治疗策略为再血管化,PCI前植入是最佳时机,而对于非AMI-CS的患者主要依据左室衰竭或右室衰竭来选择tMCS设备。 最后尹教授重点讲解了MCS设备使用过程中应该如何进行抗凝管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