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企业专利观察
聚焦和分享全球各领域大中小微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理念、经验与策略,既有战略规划,又有战术应对。有原创,有转载,有海外经验,有中国实践。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独角兽500强……,统统都到碗里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7 小时前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2 天前  
91运营网  ·  Deepseek搞钱教程 ·  2 天前  
1688运营研究社  ·  2025丨最新盘点1688各项业务资费标准, ... ·  2 天前  
91运营网  ·  Deepseek喂饭指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企业专利观察

专利代理,逃离北京

企业专利观察  · 公众号  ·  · 2024-06-08 23:58

正文

作者:吴征



/ 正文 5600 字,阅读时间 10 分钟/


2024年6月7日, 一个讨论群里提到 北京某专利大所的代理价格跌破4000元 的消息。 还是让我吃了一惊。 加之最近 和北京一些代理机构的交流中,也发现了目前专利代理行业的情况远比想象中的要更糟糕。

所以有必要再重新聊一聊 “专利代理价格与行业健康发展” 这个话题。

不过让人遗憾的是,这一跌破4000元消息在群里却并未引起波澜和广泛讨论。 估计大部分人都已经麻木了,这就是当下最真实的专利代理行业现状。

实际上,在劣币驱逐良币的预期下,所谓大所的底线,到底何时被击破,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只是大多人可能都没料到,作为中国专利代理历史最悠久、经验最丰富、人员平均素质最高的北京,最终连专利大所也未能幸免,也进入到了“合肥模式”。

这似乎预示着, 专利代理这个 行业在中国, 已经 和中国股市一样,泡沫中充满了欺骗、圈钱,价值与行业操守在竞相踩踏的“卷”文化面前,变得一文不值。

目前,还不清楚这个所谓的北京大所到底是哪一家,不过有专业人士预计,跌破4000元的北京大所,可能还不止这一家。

这就导致了最现实的一个问题,这个专利代理价格的报价,在北京能生存么?

因为很显然,这是一个明显低于成本的亏本价格。

在展开分析之前,先讲一个我 和一位北京专利代理机构负责人的两次聊天感受。

两年多前,我们曾经聊过一次当时的专利代理环境。

那时,他的团队大概有几十人,客户中既有国企,也有大型民企,在行业中算是一个中等相对不错的水平。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专利代理行业“中产阶级”的标杆参照。

实际上,中产阶级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同样也是能够反映出一个行业是否健康发展的晴雨表。

但是,从结果来看,这个“中产阶级”的发展,并不好。

两年前,当聊到专利代理价格,他坦言, 底线是8字头 ,而且这是一个只能勉强维持代理业务生存和维持队伍的价格,想要盈利就必需拓展其它咨询、诉讼类等非申请业务。

因为他的理念绝对不是低价冲量。但凡真正热爱和真心投入这个行业的,都知道专利代理是一个良心活,是一个需要长周期才能实现价值兑现的行业,因此要有足够的定力和耐力。他认为, 如果 从保证专利质量的角度, 一个专利代理人 一个月的 新申请撰写在5-6个左右是 合理的,考虑到代理人还有一些中通答复以及其它工作等。

因此,如果按照这个价格来算,一个代理人一个月4-4.8万元营收,扣除税费、水电房租、流程、社保等一系列成本之后,如果按照代理人可能拿到25%-40%左右来计算,能够看到基本上一个“中产阶级”的代理机构代理人,比北京职工平均工资高不了多少。

2021年,北京市发布的职工平均月工资是13876元。

前几天,我们见面又聊了一次当下的现状。

总体感觉是这两年专利代理更不好干了,代理的底线价格也一再下探, 跌破8字头、7字头 。团队人数没怎么变化,代理业务依然是零利润,经营逻辑主要是依靠代理费在维持队伍的稳定,以期能通过其它一些咨询、诉讼等业务能有人做来维持经营。

从业务来源上,国企、央企和事业单位等,这些客户的需求变化不大相对稳定,但是民企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比较大,对于价格和整体预算方面都有削减。

不过众所周知,在中国的专利体系中,国企、央企、高校等,其实是专利运用和产业化最差的一个群体,可能对中国专利制度唯一的贡献就是每年还能有持续的申请在保持。

除此之外,还聊到了这两年的代理人招聘就业和非正常专利等。总体来看,前两年出现的“代理人荒”的问题,目前已经逐步缓解,这和目前大经济环境失业率较高有关,这一点从今年的专利代理人考试报名再创新高,也能看出来,即使代理行业已经这么卷了,依然还是会有很多人试图进来。此外,他表示“非正常专利”这两年的情况也有所好转。

在这些交流中,一些一线的想法还是刷新了我的认知。

例如,谈到北京专利代理机构在外地开分所写案子已经成为主流,原因就是外地代理人的成本要比北京更便宜(7成)。

实际上,这与我去年电话交流过的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处罚的一些专利代理机构负责人的表述是相吻合的。一些原本是北京知名的代理机构,曾经在外地疯狂开设分所,通过批量获取订单的方式,可以把价格做到很低,通过走量的方式保持一定的利润率。 但是久而久之,边界就分不清了, 坏了行业规矩 ,拉低 行业价格,最终被认定非正常专利 而遭受处罚的案例 ,比比皆是。

这种“逃离北京”,除了开设分所降低成本之外,还有层层转包的方式 ,将专利撰写的工作转移到低成本的省份。

一段时间大为出名的 “合肥模式”就是典型案例 ,最高院去年审结的 “非正常专利”代理合同应为无效合同案 ,其核心也是专利代理工作的层层转包。

如果说基建工程的豆腐渣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层层转包,那么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专利代理行业。

当北京这一中国专利代理行业最后的高地,也在悄无声息之下,正在蜕化成与全国其它地区相似的发展模式时,可能用“ 劣币驱逐良币”都难以形容了。

这种情况下,等待行业自律规范么?基本没有可能。

实际上,近年来在各地代理协会,国家的代理协会近年来的不断倡导和呼吁下,价格下滑和恶性竞争的现状并没有根本改观,反而是愈演愈烈。

这不,连北京都陷落了。

这种情况下,政府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治理规范,整个行业毫无疑问将会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绊脚石。

2024年6月7日,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发布了《专利代理机构业务推广宣传规则》,其中对代理行业非法揽客宣传中的各类作法可谓统计的非常翔实。

然而,很多从业者欢迎出台规范文件的同时,却并不看好这一举措的实施效果。

这也是中国这十几年来对于专利代理行业,从政府角度,一直都是高高在上,始终以打击黑代理、不规范行为、吊销执照等处罚类治理为主,却很少设身处地的站在专利代理行业发展角度来考虑这一行业存在的根本性问题。

这是否与主管部门在机构设置上,就没有专门针对专利代理行业的职能司局单位有关,在此姑且猜一猜可能会有这个原因。

如果类比律师,司法部的机构设置中,简单从名字来看,会设置 “律师工作局” “法律职业资格管理局” 等专业的部门不同。说明这是一大块需要集中的管理。

来源:司法部

但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有关专利代理的资质审批和代理师的管理,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的管理上,更像是九龙治水、多头管理。或许说明“专利代理”这个行业,至少从重要性来看,还没有完全达到需要设立单独司局的程度。对于这一点,其实应该结合目前行业悲惨的现状,可以重新审视并再思考了。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例如,有关打击“非正常专利”的工作,其中涉及代理机构的占据很大一部分,从操作流程上看,是专利局的 审查业务管理部 负责定位非正常专利,再由局机关的 保护司 负责做出行政决定。而代理资质审批及相关管理则是 运用促进司 的职能。

如果说这两个司局的职能更多的是行业准入和监管,那么真正应该给专利代理行业带来更多专业性规范的其实应该是 条法司 代理人协会

先说代理人协会,例如此次出台的新《规则》,实际上还是希望规范行业。但是从力度和准度来看,我得感觉比20年前还是有点“怂”了。

专利代理行业当下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价格稳定,不能一滑再滑了。

20年前的2005年,同样是代理人协会,做了一件什么事呢,就是研究了专利代理行业的服务成本,并在2006年发布了 《关于全国专利代理行业服务收费指导价格(试行)》

对于这一点,《中国青年报》在2019年的一篇文章 《发明专利代理费1500元 中标者图什么》 的文章中,也引用过:

其实,早在2005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第六届十次常务理事会经讨论决定,原则通过了“全国专利代理服务收费指导价格(草案)”,并在全国范围内征求专利代理机构和专利代理人的意见。按照其之后发布的《关于全国专利代理行业服务收费指导价格(试行)的说明》,在申请阶段, 发明专利申请总服务费=发明专利申请基本服务费+发明专利申请摘要撰写服务费+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撰写服务费(单价×页数)+制图服务费(单价×页数)+发明专利申请独立权利要求撰写服务费(单价×个数)+发明专利申请从属权利要求撰写服务费(单价×个数)+其他相关费用
依照该标准,对于常见的一件拥有10页说明书、1个独立权利要求、8个从属权利要求的发明专利申请, 如果不计算制图服务费和其他相关费用,那么代理收费应为8200元

其中,还制定的该指导价格的例外情况,可以说兼顾了公平和中国发展当时的现状:

一. 凡属于国家法律援助的社会弱势群体,如残疾人、中小学生、下岗职工、代理服务费下浮不受此服务价格限制。
二. 此表中价格在陕、甘、宁、青、云、贵、川、重庆、新疆、西藏、广西、内蒙地区, 可下浮范围为-30%

五. 关于加快服务的收费

各项服务费在申请人或当事人要求加快情况下, 可上浮30~50%
此后,包括北京市专利代理师协会连续多年发布各领域的专利代理成本,2021年发明在1.5-1.7万,相比于2016年的1.1-1.3万,是连年上涨的。这才是符合行业健康发展规律,以及经济规律中的通货膨胀影响的。

来源:北京专利代理师协会

但遗憾的是,在现实中,却是连年下降的,且下降的速度已经出现了惊人的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态势。
实际上,北京专利代理师协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是有详细的计算过程和理由的,包括对专利质量的担忧和成本考量。

来源:北京专利代理师协会

总体来看,即使是中国的北京,中国专利代理的最高地,从当时的成本来看也只是国外的1/3,甚至更低。
然而,自中华全国代理师协会2006年出台过这么一个指导文件之后,北京市专利律师协会在2021年之后,都不再有类似的成本核算指导出来了。
难道是因为看到中国的专利代理价格市场已经失控?指导价格已经形同虚设?
这也是我为何会说当下的代理师协会比20年前要“怂”的原因了,无论到何时,行业的健康发展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成本核算机制。代理师协会为何不能基于当下的现状,重新出台指导价格呢?
当然,这背后可能有一些外人所不知的国家规定在其中。但是中国专利代理的合理价格,到底要谁来规范呢?
这个问题不能因为一些借口,就避而不谈。
“成本价格”这个专利代理的牛鼻子问题不解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7 小时前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2 天前
91运营网  ·  Deepseek搞钱教程
2 天前
91运营网  ·  Deepseek喂饭指南
3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