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市公司盈余公告的业绩发生大幅变化时,作为对上市公司跟踪调研最为密切的群体,分析师通常会在其研报的标题中鲜明标示其“业绩超预期”或“利润超预期”,相比其它判定方式,标题超预期是分析师融合了上市公司客观盈余数据和主观调研跟踪之后的综合判断,对上市公司是否超预期的判定更为综合、全面。本文主要对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一季报业绩预告或者正式财报后,至少有一篇分析师点评超预期研报的公司进行梳理。
具体“超预期”判定方式上,我们将分析师点评研报标题中出现“业绩”、“利润”、“营收”、“增长”、“超预期”、“好于预期”等关键词的公司视为超预期样本,分红超预期等其它类型超预期不纳入考虑
。
我们统计了2024年一季报的披露情况,截至2024年4月30日,在2024年1月1日前已上市的A股公司中,共5325家公司披露了2024年一季报的正式财报,其中360家公司一季报(正式财报或者预告)超预期(至少有一篇分析师点评超预期研报)。
从不同指数成分股来看,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最高,为3.74%。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的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分别为-3.71%和0.51%。
从板块来看,制造板块和消费板块的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为6.71%和4.71%,相对较高,大金融板块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为-18.89%,相对较低。
从中信一级行业来看,汽车、石油石化、综合金融、家电、轻工制造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较高,均超过15%。
我们统计了公募基金持有比例较高的热点概念内的一季报披露情况。统计的热点概念范围为万得概念指数中满足:
(1)成分股数量在20-100只之间;
(2)成分股总市值大于5000亿元;
(3)公募基金披露的一季报中主动权益基金(全市场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以及平衡混合型基金)披露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持有该概念成分股的比例大于5%。
最终筛选得到的概念指数如下图,其中华为汽车指数、设备更新指数、AI手机指数、英伟达产业链指数、元宇宙等热点概念的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较高,均超过20%。
此外,我们对具有代表性的ETF标的指数也进行了统计。在当前已上市的主题类和行业类ETF中,根据细分主题挑选了细分主题下规模最大,且当前规模(截至2024年4月30日)大于20亿元的ETF产品,统计其跟踪的标的指数成分股一季报披露情况。结果如下图,其中中证酒、国证芯片指数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较高,均超过20%。
我们依照上述判定规则,梳理了2024年3月1日以来分析师点评一季报业绩预报或者正式财报“超预期”的公司,并统计各个指数、板块、行业、概念内超预期公司的数量。由于不同指数或板块股票的分析师覆盖度本身不同,因此我们将过去半年内至少有一篇研报覆盖的样本定义为有分析师覆盖的样本,所计算的超预期公司占比为超预期公司数量/分析师覆盖公司数量。
超预期公司占比 = 超预期公司数量/分析师覆盖公司数量
此外,国信金工团队在2020年9月发布的《超预期投资全攻略》中对PEAD现象做过全面的梳理,构建了开盘跳空超额(Alpha of Open Gap,简称AOG)指标,以盈余公告次日开盘跳空超额收益来衡量市场对业绩的认可程度。
其中Open
t+1
和Close
t
分别为股票在t+1和t日的开盘价和收盘价,
Open
mkt,t+1
和Close
mkt,t
分别为市场指数在t+1和t日的开盘价和收盘价。
我们将业绩预告次日开盘收益减去中证500指数收益率作为开盘跳空幅度指标,以衡量市场对业绩的认可程度。
从不同指数来看,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超预期公司占比最高,达到27.27%,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的超预期公司占比分别为13.00%和14.36%,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的超预期公司财报次日的跳空幅度更大。
从不同板块来看,消费板块超预期公司占比最高,达到20.97%,医药板块超预期公司财报次日的跳空幅度最大。
从中信一级行业来看,银行、综合金融、食品饮料行业的超预期公司数量占比较高。钢铁、食品饮料、汽车行业的公司财报次日的跳空幅度最大。
从公募基金持有比例较高的热点概念来看,超预期公司数量占比较高的热点概念为茅指数、饮料制造、设备更新指数。公司财报次日的跳空幅度较大的热点概念为华为汽车、电源设备、碳中和。
我们对具有代表性的ETF标的指数的超预期情况也进行了统计,其中超预期公司数量占比较高的指数为中证酒、中证银行、800消费,占比均超过30%。公司财报次日的跳空幅度较大的指数为中证畜牧、中证医疗、CS食品饮。
最后,我们根据分析师点评超预期情况,结合公司在盈余公告后的市场表现,根据如下条件优选出2024年一季报超预期公司:
(2)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大于50%,且去年同期累计净利润大于5000万
(3)预告第二天开盘相对中证500指数跳空幅度大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