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时代已经来临,姐弟式家庭模式将越来越普遍。出于对幼子的关爱,很多父母会习惯让姐姐让着弟弟,但这一做法不仅伤害了姐姐,还很可能毁了弟弟,应引起每位家长的重视。姐弟间的正确相处姿势应该如何?
在国内,关于姐弟,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
通常来说,姐姐是姐弟两个之间较为优秀的那一个。学习成绩要比弟弟好,长大后要比弟弟更独立,对自己的人生也有更为清晰的规划。她们大多会选择离开所在的城市去更好的地方发展,结婚生育等都不需要父母操心。
而弟弟通常在校成绩较差,早早辍学,之后只能依赖父母完成娶妻生子等人生大事,从此在家中庸庸度日。
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种普遍现象的产生?
追根究源,离不开家庭教育。在姐弟二胎的成长模式中,常常存在这样几种需要引起警惕的情况:
他们在教育中潜移默化地贯彻了姐姐应该帮助弟弟的理念,导致男孩子从小就缺乏独立性和责任心。
如果两个孩子发生纠纷,家长会倾向于责备大一点的孩子,他们可能认为姐姐应该成熟一点,让一让弟弟。
3.姐姐日渐长大,父母会不同程度地要求姐姐带一下弟弟
比如陪弟弟玩耍,在父母离开时候照看一下弟弟,给弟弟辅导一下功课等,这些因素可能加速姐姐的成长。
比如邻居中有一些人会对姐姐说“你爸妈有了弟弟就不疼你了”,比如一些电视剧里描述重男轻女的情节让姐姐有所联想。外界存在的诸多因素都更容易让姐姐变得敏感和独立。
我们再回头看看,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都是不遗余力的,那么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同?
父母倾向于宠爱和宽容,秉持“女孩子应该富养”的传统观点,认为女孩子将来更多的是要寻找一种平静而安逸的生活,在家里扮演妻子和母亲等支持者的角色,父母更多的是给予公主式的教育。
父母则更倾向于培养他的责任心和独立能力,相信“男孩子应该穷养”,应该给男孩子更多的磨练,让他变得有毅力有担当。同时父母会认为男孩的玩心要比女孩重,家庭对于男孩的管教也要比女孩严厉。
但是,在姐姐弟弟的二胎家庭里,这种教育模式却被完全颠覆了。
姐姐变成了保护者的角色,弟弟则变成那个被家庭保护的弱者。这种颠覆的教育模式培养了姐姐的独立能力,却对弟弟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男孩可能变得软弱、不成熟、凡事依赖别人解决,遇到纠纷倾向于责怪别人,不会独立解决问题。
还有一种相对极端的情况,就是老大欺负老二,比如姐姐会突然出手打弟弟。
姐姐由于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就被要求承担保护者的角色,她可能会认为父母的爱被弟弟掠夺。这种意识让她视弟弟为竞争对手,甚至在父母不为察觉的情况下,她会通过欺负弟弟来获得内心的平衡。
无论出现以上哪种情况,对于一个家庭的未来都绝对不是好事!
在姐姐弟弟的二胎模式中,家庭教育应该受到格外重视。父母要警惕自己平日的言行,同时还要注意外在因素。
孩子学会分享是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去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引发她的反感和敏感。无论任何时候,父母都要记住他们不光光是姐弟,还是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家长要掌握他们各自的特点,进行引导教育,而不是强迫。
父母让姐姐学会让着弟弟,切入口不在于姐姐,而在于弟弟。从性别上来看,女孩子天生更加敏感,这在任何年龄段都是一样的,而男孩子反而会天性更为豁达。所以父母要先教育弟弟尊重和爱护姐姐,告诉他“你不仅是弟弟,而且还是个男孩,男孩就应该保护女孩,所以你要保护我们家里的女孩子。”如果弟弟能够做到这一点,姐姐一方面作为女孩会享受到被保护的感觉,一方面也会意识到弟弟对自己好,反而就更容易宽容和爱护弟弟。
比如两个人在争抢玩具,父母要做的绝对不是责怪姐姐,而是把玩具没收起来,告诉两个人,这个玩具导致你们两个吵架,爸爸妈妈不喜欢这样的玩具!然后让他们各自向对方道歉,弟弟作为男孩先向姐姐道歉,然后姐姐也要向弟弟道歉。要让他们知道,彼此才是最重要的!玩具以后可以再有,但是兄弟姐妹伤的感情以后就没有了。
比如家庭出游的时候,父母要考虑各自照顾好一个孩子,而不是事事先考虑到幼小的那一个,绝对不要让弟弟坐在车里姐姐跟在后面走,因为姐姐会更加敏感,弟弟受到的任何额外照顾都可能引发姐姐的嫉妒。
比如过生日的时候,父母应提醒一方为另外一方准备礼物,如果弟弟过生日,姐姐要为弟弟准备一份礼物,父母也要提醒弟弟准备一份礼物回报给姐姐。同时父母也应尽己所能,为两个孩子都准备一份礼物。
我们之所以提倡亲子教育,就是因为如果父母无法亲自照顾自己的孩子,就无法避免别人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如果能够亲自进行,特别是孩子的心理还不稳定的时候,就能够避免一些无意或有意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