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物学霸
「生物学霸」是丁香园旗下科研资讯平台。专门为科研人员打造,致力于让科研更简单更快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生物学霸

15 岁男孩在家做实验引发爆炸,这些实验千万别随便做

生物学霸  · 公众号  · 生物  · 2025-04-13 17:5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来源:央视网

4 月 6 日,广州市荔湾区富力广场小区传出爆炸声,引发广泛关注。同日,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经初步了解,系一名男孩在家中做实验引发爆炸。

图片

涉事小区现场画面。图源:南方都市报


「整栋楼震了一下」

男孩幸无生命危险

当日,该小区有业主讨论称,13 时 30 分许,事发楼栋「整栋楼震了一下」,随后陆续有消防车、救护车赶到现场。

从现场画面可以看到,一名身穿白色衣服的男孩坐在椅子上,面部受伤流血,上衣、裤子也有血迹并出现破损。随后医护人员将其抬上担架,送上救护车。

6 日下午,记者从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值班室了解到,他们已经知悉该情况,据他们初步掌握的消息,「是一个小孩在家里做实验(引发)」,具体情况需要向属地街道、社区了解情况。

记者从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了解到,当日下午,院方确实接收了一位 15 岁的伤者,据悉,其在家中做实验时发生爆炸导致烧伤,眼睛、腹部伤势严重,送到医院处理后 「已脱离生命危险,生命体征暂时是平稳的」,目前,伤者已转至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治疗。


居家做化学实验?

时有事故发生!

事实上,类似的事故此前曾多次发生。

2022 年,北京市房山区一名即将参加中考的初三学生在卧室做化学实验,不慎被严重炸伤,导致手掌手指部分缺失、面部及胸部也有不同程度的烧烫伤,双眼也受到了损伤。

2021 年,北京一名家长在家尝试「水晶生长」网红实验,其中一个步骤是需要把 100℃ 的开水倒入容器里,「谁知道送来的实验器材竟然是漏水的」,导致该家长被烫伤。

同年,另一名北京家长的孩子也因「网红实验」受了伤,她为孩子购买了一套号称能做几百种实验的装置,但由于该装置包装简陋,孩子不慎弄破了其中一袋材料,用水冲洗后皮肤出现红肿疼痛的现象。「我至今不知道袋子里是什么成分,实验套装内外包装也没有任何风险警示或说明。」

这些事故反映了当下青少年科学教育中存在的矛盾:一方面,要激发、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责任教育,教育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实验。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双减」,目的就是要把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其中,就包括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除了学校要加强科学教育之外,家庭和社会也要为学生提供动手进行科学实验的机会。

广州这名 15 岁的男孩在家做化学实验发生事故,有诸多问题待解:他做的是什么实验?做实验用的是什么器材、试剂,它们从何而来?他做实验的时候,是否有家长在场?从当地媒体报道的信息看,实验事故引发的爆炸威力不小,好在他没有生命危险,也没有造成大楼损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从这起事故中吸取教训,让全社会进一步重视对学生开展科学实验进行相关安全教育。也要意识到,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科学教育还有「短板」需要补上:一是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短板」;二是校外缺乏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和专业的指导老师。


这些「神奇」的实验别在家做!

为了培养孩子掌握一定的科学常识,近年来,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按照网络短视频教程来做一些小实验。殊不知,很多效果震撼的「网红实验」,背后却是风险隐患重重。这些实验看着有趣,但千万别自己在家做:

「法老之蛇?」危险:实验过程火星四溅,隔热手套被点着

「法老之蛇」其实是一种化学反应,原版实验需要用到一种叫作「硫氰化汞」的剧毒物质。硫氰化汞被点燃后,会受热分解,释放出烟雾和一条长长的灰烬,宛如一条凭空生成的巨蛇扭动着身体从地底下钻出。一些网友将实验过程上传到网络,引得不少家长和孩子竞相模仿。很多商家也制作了「法老之蛇」的实验材料包,在网上售卖。

图片

包装简陋的 「法老之蛇」套装,里面的化学药丸和固体燃料直接用透明袋装包装。

网上流传的「法老之蛇」实验属于改良版本,将剧毒物质「硫氰化汞」改为了白糖、小苏打和酒精等看似无害的物品。教学视频大部分只有短短几十秒,并未说明各种实验材料的详细配比,实验人员也未戴手套进行点火等操作,期间为了拍摄效果,还不停用手转动正在燃烧的实验器皿。

如果光看网上视频,似乎觉得这个实验并没有任何风险,然而,测试发现,实验过程种会不停有火星和灰烬迸射出来。

图片

市面上许多科学实验小套装粗制滥造,材质低廉,不少家长收到的实验用品有明显破损。

在用另一款材料包做「法老之蛇」实验时,实验器皿中窜出的火苗,竟将测试人员隔热手套上的棉线点燃了。

图片

简陋透明塑料袋装导致里面的化学内容物状态十分不稳定,甚至实验前就已经变性。

「大象牙膏」「火山爆发?」危险:药水泄漏,喷溅皮肤直接被腐蚀

测试人员购买了「大象牙膏」这一网红实验的材料包,只见两个装有液体的小瓶被放置在一个写有「大象药水」字样的密封袋内,但其内到底是什么成分,材料包却并未标明,说明书上标注的实验橡胶手套,掏出来却是一副薄薄的一次性塑料手套。

图片

由于药瓶密封不严,「大象药水」在拆封前就漏得到处都是。不慎沾上药水后,测试人员的手臂出现了刺痛,接触药水的部位渐渐被腐蚀变成白色。在用大量清水冲洗约十几分钟后,手臂上的「白点」转成红色并凸出肿起,直至数小时后才慢慢恢复正常。

而在用小苏打和白醋等常见材料尝试进行「火山爆发」实验时,测试人员未佩戴手套的手指无意间碰触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溶液,手指又在未冲洗干净的情况下接触到面部,眼周皮肤立刻泛红刺痛。经大量清水冲洗、涂抹修复面霜约 20 分钟后,皮肤才最终恢复正常。

图片

实际上,「大象牙膏」实验中所使用的「大象药水」为双氧水,高浓度的双氧水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灼伤,引起疼痛,并在皮肤上形成白痂,甚至留下红肿或水疱,需立即用清水冲洗。

而「火山爆发」实验虽然反应本身和产物均无毒,但在操作过程中,一旦泡沫接触到眼鼻口等部位,容易引起刺激不适。

「隔空捏爆气球?」危险:气球爆炸,碎片崩出 2 米远

在用柑橘类水果尝试隔空「捏爆」气球实验时,测试人员在距离气球约 10 厘米处划破橙子表皮,刚划了两下,喷出的橙皮汁液溅到气球上,气球立刻发生爆炸。

伴随着巨大的炸裂声,气球爆炸后产生的橡胶碎片最远竟崩出了近 2 米远的距离。碎裂的气球皮在空中高速飞出,崩到成年人腰部至胸部的高度。

所有柑橘类水果,表面都凹凸不平,细看还有毛孔,这种「毛孔」会产生芳香油类物质,这种物质遇到橡胶或乳胶做的气球时,会和橡胶的主要成分聚异戊二烯发生相似相溶现象,把这部分气球溶解掉,继而产生爆炸。破碎的橡胶容易迸射到眼睛或脸部,若不慎飞入喉咙,甚至可能导致窒息。

类似的「网红实验」还有很多,如「人造雪」、「水晶种植」、「 点水成冰」、「 碘钟化学灯塔」等等,而商家售卖的实验套装不但材质低廉,所含内容物成分也标注得十分模糊,缺乏必要的安全风险警示,对实验内容物无具体解释,很容易让实验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产生误解,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切记:无论是在学校、实验室,还是在家中,一定不要盲目实验,甚至「做一步、看一步、猜一步」。探索科学是好事,但一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