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经新闻》3月30日刊发河崎真澄题为《中国遇“千载难逢大好时机”》的文章称,中国正在稳步推进拉拢29日启动脱欧程序的英国的战术。中国领导层认为,在推进“一带一路”构想的过程中,中英合作对外交和经济层面都有益。更进一步讲,这同时还可以牵制日美。
▲
3月29日,英国驻欧盟大使巴罗(左)在布鲁塞尔向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递交脱欧信函。(路透社)
文章称,多位不愿具名的中国分析人士就英国脱欧异口同声地表示,
“对中国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关于理由,简单来说有三点。
首先,在“一带一路”以及从资金层面对其进行支持的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英国的存在感和重要性与日俱增。
有政治学家指出,“英国在降低对欧盟依赖的同时,不得不扩大对华关系。自鸦片战争以来,英国谋求在华获得权益的想法至今没有变化,中国现在是将计就计”。
文章称,中国在前往欧洲的陆路和海路上通过建设基础设施来共享经济利益的构想,从地图上看,终点是英国。但在英国看来,起点和终点正好相反。
在“一带一路”沿线,马来西亚、印度、澳大利亚、南非等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与英国有深厚的关系。这些国家至今仍采用英国遗留下来的法律体系,所以在基础设施建设审批的法律应对和金融层面,与英国合作对中国是有利的。
▲资料图片:2017年
1月18日,首趟从中国开往英国的中欧班列抵达伦敦火车站。图为当日在火车站举行的欢迎仪式。(英国《国际铁道杂志》半月刊网站)
文章称,中国从开始酝酿亚投行构想时,就动员英国参与,结果英国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中第一个表态参加的国家。
也有人认为,对于日美掌握重要决策权的现有国际金融体制,摆脱欧盟束缚的英国与中国的合作将塑造强大的对抗势力。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6月召开的亚投行年会,似乎都将成为中国展示“中英蜜月”的重要舞台。
▲
亚投行总部大楼内的董事会会议室
其次是伦敦金融城发挥的作用。
文章称,有经济学家极力呼吁,“随着英国进一步对华接近,中国领导层谋求的人民币国际化据点自然不会是纽约,而是伦敦。伦敦与上海以及香港联动,可以飞跃式提升英中金融合作”。
随着“一带一路”与亚投行的快速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和贸易在伦敦将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在人民币债券发行方面,伦敦金融城可能会成为比肩香港的大型离岸市场。
▲伦敦金融城
最后,欧洲自1989年以来对中国实施武器禁运,但英国可能会成为一个突破口。
中方预测未来可以从英国进口武器和军事技术。理由是,一旦没了欧盟束缚,英国有很多希望对华出口的军事技术。
文章称,中国希望以英国脱欧为契机,深化中英关系,牵制日美,制定从欧亚大陆到东南亚、南太平洋,从印度洋到非洲、英国的绕地球半圈的经济和外交战略。
▲
【尴尬】正当欧盟欢庆成立60周年之际,却遭遇英国脱欧的打击,狼狈不堪。3月29日,英国政府正式宣布启动脱欧程序。(美国政治漫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