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钟正生经济分析
追踪海内外最新宏观政策和经济走势,分享来自莫尼塔宏观团队的最新观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旁门左道PPT  ·  除了画箭头,PPT时间轴到底有多少种版式? ·  昨天  
秋叶PPT  ·  这才是用DeepSeek做PPT的正确姿势, ... ·  2 天前  
曹将  ·  2025年每日计划模板,开工就用上! ·  3 天前  
跟我学个P  ·  橙色的PPT怎么做得高级?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钟正生经济分析

美联储1月会议纪要后的三个问题

钟正生经济分析  · 公众号  ·  · 2024-02-22 17:11

正文

平安首经团队:
钟正生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20090001
范城恺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23010001

美国时间 2024 2 21 日,美联储公布 1 月议息会议纪要。 市场降息预期继续降温, 10 年美债收益率上升 5BP 4.32% ,刷新年内新高; 美股纳斯达克指数小幅收跌; 美元指数震荡下跌,收于 104 下方。

会议纪要基本维 2 月以来的政策基调,谨慎对待降息,仍较关注通胀风险。 具体来看: 1 )利率方面, 参会者判断政策利率可能已经达峰; 参会者强调限制性货币政策利率需要维持多久具有不确定性; 在对通胀持续回落到 2% 更有信心之前,不合适降息。 2 )经济方面, 参会者认为实现充分就业和降低通胀两大目标的风险趋于平衡,但仍高度关注通胀风险; 参会者指出,价格稳定的进展可能会停滞,过快放松政策立场有风险; 也有几名参会者指出,长期维持限制性立场或带来经济下行风险。 3 )缩表方面, 参会者指出,缩表是美联储实现目标的重要组成,适合在下一次会议上深入讨论相关问题; 放慢缩表可能有助于平稳过渡到充裕的准备金水平,或者可以将缩表持续得更久; 即使开始降息后,缩表也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4 )其他风险方面, 参会者提到金融环境限制性不足可能导致通胀进展停滞、资产估值相比基本面偏高、地缘政治等经济金融风险。


一问:没有太多增量的纪要,为何打击降息预期?

2月21日会议纪要公布后,市场降息预期仍受打击,CME数据显示,3月降息概率仍然维持在6.5%,而5月和6月降息预期分别下降7.5和8.2个百分点,全年降息超过3次的概率由60.1%下降至50.1%。当日,2年和10年美债收益率均上升5BP,分别至4.64%和4.32%,均持平或刷新年内新高。

回顾三周前(1月31日)美联储会议声明公布后,市场的“鹰派”感受并不强烈,当日,CME显示的全年降息预期甚至小幅升温,10年美债收益率日内大跌12BP至3.92%。 在降息方面,鲍威尔此前在记者会中已经明确表示 3 月降息非基准情形; 其在 2 4 日的采访中进一步表示,通胀未必像前六个月那般快速回落,过早降息的风险在于通胀难以回归 2%

我们认为,在传递谨慎降息的信号上, 美联储之前已经做得比较充分了,本次会议纪要并没有明显的增量信息。 那么,为何市场降息预期仍在降温?我们理解, 在最新通胀数据超预期后,当前市场维持“紧缩交易”惯性,投资者容易放大鹰派信号。

二问:降息预期还会调整多久?

目前,CME利率期货市场的主流预期是全年降息3-4次,已经基本接近我们的基准预期。不过,市场对利率走向的分歧也在加大。譬如,美国前财长萨默斯以及部分华尔街机构, 开始评估美联储年内不降息、甚至再加息的风险。我们认为这一风险无需过忧。 我们在报告《 “类紧缩交易”何时休? 》中指出,目前市场担忧的需求过热风险和供应链扰动,可能都不足以令通胀明显反弹,而且稳定的通胀预期也有利于通胀切实回归2%。

我们观察到,近期市场主要博弈的是年中乃至全年的降息决策,但仅仅根据单次通胀数据以及议息会议,很难保证“远眺”的准确率。往近看一些, 美联储3月会议前后是比较关键的观察窗口, 如果新一期的就业和通胀数据有所降温,加上美联储最新经济预测将进一步明确降息路径, 市场风格有可能再度回到“宽松交易”。


三问:除降息预期波动,近期还有哪些因素或影响资产价格?

美股方面, 标普500指数年内(截至2月21日)已累涨4.4%,但2月中旬开始涨势减弱、波动加大。由于美国经济增长势头更足,但降息预期也在修正, 投资者更需在乐观的盈利前景与上升的估值压力中寻求平衡。 盈利方面,据FactSet数据,截至2月16日,市场预计2024年标普500公司盈利增长11%,且盈利增速呈现逐季上升。估值方面,截至2月21日,标普500指数市盈率为25.5倍,历史分位水平处于近十年的82%、1928年以来的93%。

此外,随着视频生成模型Sora问世,英伟达业绩“不负众望”地大超预期等,目前“人工智能”主题投资热情仍高,这也意味着投资者在判断相关股票的“合理估值”时很可能陷入主观。 然而,美股集中度过高引发市场波动的风险,在未来一段时间值得警惕。 我们认为, 在估值压力与“科技泡沫”风险下,美股短期或出现波动调整 待美联储确认开启降息后,或具备更好的上涨环境。

美债方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