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真叫卢俊的地产观
地产文字,从未如此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州房产  ·  最高4.1万/㎡!如今1.35万/㎡起!碧桂 ... ·  昨天  
观念研究院  ·  地产牛人,都是练成“时空眼”的哲学家! ·  昨天  
长沙楼市圈  ·  爆了!首开热卖超90%!2025年又一个爆款盘!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真叫卢俊的地产观

城市经济发展悄然间出现的财富掠夺

真叫卢俊的地产观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7-04-18 07:32

正文

所有人都在努力,都在赚钱,都在养家,但是为什么有的人赚钱很容易,有的人只有陷入到穷忙的怪圈。


很多人对这个的解释可能是努力的方向出了问题,或者是方法不够好,但是对我来说,我可能更加倾向于理解为,自己把自己放在的城市定位所有不同


我一直觉得,社会存在一种财富剥削体制,通过一些合理的方式把财富往一个角度去转移。


最近在易居沃顿听了商学院的导师和我说的一些理念, 也同样印证了我的看法,和大家聊聊这么一个逻辑


我很早就明白一个道理


当下的社会,很难会出现逆天的情况,你只有顺应这个时代,顺应这个潮流,才有可能获得你所要的红利


对于我们个体而言,一定希望拥有更多的收入,得到更多的关注以及获得更多的满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奋斗模式,但同样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脱颖而出


而穷忙的人,大概率是因为没有把自己投放在整个行业里和整个时代里


想要突围,大概需要明白这个社会可以给到个人最大的红利是什么


毫无疑问,有一个既定的前提,不论速度是快还是慢,当下我们所处的社会经济一定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整个中国一直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而在这样的结构下,到底什么样社会财富结构会发生怎么样的转移呢,这是一个挺有趣的命题,和大家简单聊聊,只有明白了社会财富的分配逻辑,才有可能说服自己如何赚更多的钱


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发展到一个最极致的样本,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参考呢,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应该就是苹果这样的公司


这应该是全世界所有城市所希望最后呈现的样子


苹果每年的销售额都超过两千万美元,市值接近万亿美元,这样的数值已经达到一个城市的标准


而且


生产手机的单件成本只要168美元,最后却可以实现700美元的销售,这样的投入产出比也是每个城市所羡慕的


苹果应该是市场经济发展到极致的一个标本


而苹果极致的逻辑在于


强势在于在硅谷研发的技术和服务平台,独特的操作系统和体验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品牌


所以他选择了最市场化也是成本最小化的处理模式:美国硅谷输出芯片,在日本、韩国等区域采购配件,在中国完成组装。


这样的模式保证了核心技术的独立拥有+最低价的采购成本+最低价的安装成本。


而且伴随着中国成为苹果第二大消费市场,把组装基地放置在中国以实现最低的物流成本的模式


所以在全球化的模式下,苹果拥有所有人都羡慕的企业模式:


1、企业本身轻资本运营,以技术为驱动,而技术本身又构成行业内最强的壁垒,无人可以模仿


2、在全球化配置下,实现最低生产成本,一部手机苹果只要168美元,但是最后却可以销售700美元的售价


在所有安卓手机只有2%利润率的对比下,苹果模式已经成为所有企业羡慕但却模仿不来的标准


任何一个城市,经济如果想要实现腾飞,发展到最后一定差不多也是这条路,外包大量的底端行业,依赖第三方服务业、高科技产品为驱动力的模式创造经济模式


如果这个逻辑没有错,我们来看另外一个角度


为什么特朗普上任之后对硅谷一些高科技企业不满意呢,核心逻辑也在于此


苹果把安装基地放在中国,由中国完成标准化采购,组装,然后苹果公司168美元回购,最后再销售到全世界


所以从账面上看,中国通过这种模式赚走了大量美国的钱,对于美国这个国家来说是不利的


另外,你的组装放在中国,等于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机会造成失业


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要求苹果搬回美国的核心原因,只有把苹果组装基地放在美国,才能产生美国式GDP,以及解决美国就业问题


所以我们把苹果当成一个国家来看,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首先这个国家一定是经济非常发达,非常良好地运营的,但是这个背景下一定也会有人受伤,那就是一群普通的蓝领和白领们,这些群体一定会失业


因为这些对于企业来说,都可以外包给外围发展中国家,他们可以享受低成本


那苹果的利润都被谁拿走了呢,其实就是两种人:投资者和做高科技研发的群体


投资人依靠企业分红分得主要的利润,科技研发团队依靠不可替代的门槛获得高昂的工资


所以这个可能是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发展到最后必然会有的趋势:


底层蓝领面对的是全球化的竞争被摊平收益,而最后真正收益的是投资者和技术研发者



而这种现象在中国发生的特别明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中国经济数据里有两组对比非常微妙的数据


第一,中国三产的数据:第一产业占9%,第二产业占40.5%,第三产业占50.5%


第二个数据:中国城市化率在2016年是56.1%


大家有发现异样的地方么


什么是城市化?



其实就是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


但是中国工业+服务业的比例早就超过90%,为什么城市化率却只有百分之五十出头呢


其实只有一个解释,就是中国人口的城市化水平远远跟不上中国经济的城市化水平


这句话再换成一句普通的话来说就是,中国的经济水平的发展,很大一部分不是靠人这个因素创造出来的


当你自己看下中国的经济结构就可以看出来,创造GDP的三驾马车,内需部分只有三分之一,这个数据远远低于其他国家,这就是中国经济的问题所在


所以中国就非常依赖另外一种模式创造GDP:投资


而投资最终的获益者是谁?真正能够获益的就是两类人:第一投资者,第二因为技术稀缺接受投资的人




所以各位,你看清楚里面的财富转移了么?如果一个城市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城市驱动力越来越强,那么伴随着这样的发展,一定会有这样的财富转移,资本家和不可替代技术者成为最大的红利获得者


越发达的国家就越能提供高薪,但同样的你需要拥有不可替代的资源才能够获得收入


而那些可替代的技术,一定被外围的外包处理掉


财富悬殊也就这样发生了


这个趋势不能逆转,这个就是社会运营轨迹


所以对于个体来说,如果你想要获得较高的收入,首先一定是去往较为发达的城市,接受城市的社会红利,第二是你需要尽可能少的做可替代的工作,而去尝试需要拥有不可替代的资源壁垒,或许是资本,或许是技术


所以这个时候,教育或者学习能力对于个体来说显得格外重要,你获得资金的能力不可控,但是你必须要时刻充实自己,保证自己不可被替代,这样那个所谓的高薪职位才有可能是你而不是他


所以时刻要记得,对待再学习的能力,需要时刻保证足够的饥渴,才有可能在人群中突围


马太效应在一线城市淋漓尽致地呈现着



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去参加易居沃顿学习的原因,站在一个平台上,了解这个行业现在正在发生什么,某种程度上这就是让自己拥有不被淘汰的壁垒


在易居沃顿的学费其实不便宜,而且其实短期内看不到什么回报,但是其实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从中自己可以获利多少



这也是为什么所有人都问我,有什么投资计划的时候,我永远的回复就是投资自己,这可能是当下我认为最牢靠的投资模式


而之前文章的逻辑观点,其实也是来自我在沃顿商学院读书的其中一个收获


我在美国待了10天,几乎没怎么出门,白天上课,晚上我回房间整理笔记,加上时差原因,我每天几乎只睡3个小时


对我来说,所有的一切就是成为那个没那么容易被替代的人


但对我来说也确实珍惜这段时光,学习过程中,确实感受到了汹涌的知识冲击,全沃顿商学院体系的教学过程中,以及和各种大咖同场讨论的氛围,让我学会从更多的维度去看待这个行业和这个世界


说开脑洞一点也不夸张


这就是学习能力的跨越,为自己增加一个维度,也就为自己打开新世界提供了可能


最后我也顺利完成了学业,拿到了证书


在沃顿的学习费用是28万块,我个人认为还是很值得的,当然如果你觉得价格昂贵,现在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模式,我整理得很用心,卢俊准备销售这段时间的学习笔记和学习课件,准备用来销售


就看各位愿不愿意为自己投资,为知识买单了,下面就是这个知识内容的详细页面


愿意投资自己的朋友可以继续看下去





这个是视频



在沃顿的十天时间,基本全部是非常紧凑的行程安排。这一次学习我大概可以接触到


美中关系发展趋势

宏观经济前沿报告

战略性说服技巧

创新锦标赛

如何应对未来不确定性

中国房地产市场风险评估

地域如何为王

RETI入门

美国房地产走势探讨

房地产创新模式论坛

全球设计趋势与适应性再利用

国际兼并与收购

房地产投资信托模式探讨

变化中的住房需求模式

高性能建筑物

房地产创新

……


课程内容全部来自沃顿商学院最精英的讲师,听在美国留学的朋友们说这些老师平时都不怎么出现的,这一次基本都来全了


GeoffreyGarrett,沃顿商学院院长、世界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

MarkZandi,穆迪分析机构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指导

Joe Gyuorko,著名房地产、金融和商业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教授

David Bell,沃顿商学院张欣梅和戴永革教席教授 , 市场学教授

MarilynJordan Taylor,宾大设计学院院长(2008-2016),建筑学和城市设计教授

Saikat Chaudhuri,管理副教授,沃顿商学院麦克创新管理研究所执行主任

Andrey D. Pavlov, 房地产金融专家,沃顿商学院前房地产访问教授

Glenn Mueller,股息资本集团房地产战略专家

Duranton,沃顿商学院房地产学院院长、房地产教授

Brad A. Molotsky, Brandywine房地产信托VP和法律总顾问

……


几乎每天都是海亮的信息点碰撞,目前我已经拿到了所有的课件,而且自己做了大量的课堂笔记和学习心得。


这一堂价值28万的学习过程,目前我准备售卖知识体系,售卖所有的学习心得课堂笔记和课件,而这些文字和观点,未来不会在微信公众账号或者其他平台上出现


目前课件页数超过500P,官方笔记字数超过20000字,个人学习心得笔记还没写完,但是也一定不会少于官方笔记的数量,有质也有量大概是最好的总结


这一次的学习笔记售价899元,每两天一次学习笔记和课件,一共五次,总共10天14个课件的内容倾囊拿出


购买当天奉上所有的14门干货十足的课件,希望大家可以感受里面的观点的碰撞,未来每两天即将带来卢俊个人的听课笔记和官方版笔记,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知识型服务,一经销售,不退不换,给相对小众且理性的你


899元,这是一次为知识服务买单的开始,因为我始终相信,未来总有人会百倍的还给你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


这个是卢俊的后花园,现在还未对外开放,一般人都进不去的,所有希望各位购买的朋友可以保存地址,除了每两天一次的阅读笔记,可能还会有其他的惊喜


好了,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以上为正文,扫描二维码或手动搜索微信公众号:真叫卢俊的地产观,即可关注我。

转载带上这张图我就不和你计较

点击阅读原文,逛逛卢俊的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