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菁城子
如果个人自由还值得热爱,社会的繁荣与和平仍值得追求,正确的经济学观念就应该得到广泛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菁城子

中国经济总量100万亿以后

菁城子  · 公众号  ·  · 2021-01-28 17:4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1

前一段时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0年国内经济成绩。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3%,首次突破100万亿元。2020年国内受疫情严重冲击,这个成绩很难得。

随着疫苗普及、疫情控制,零星疫情的精细化管理(不再大面积一刀切封禁),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持续减弱。外界普遍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将恢复高速增长,可能达到8%。

以中国的经济体量,每1个百分点增长意味着上千亿美元规模——8%增长就是一个中等国家全年的生产总值。点滴积累夯实着大国的基础。

中国经济V形反弹,动力在哪里?我看到一些媒体或经济学家又以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各种数据说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

2020年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仅2.9%,消费萎缩4%,都很低迷。幸好下半年出口火了,连续7个月增长,全年贸易顺差3.7万亿元,增长达到惊人的27.4%,堪称火力全开。

因此,有人说强劲的海外需求刺激中国经济,否则全年不堪设想。理由有二:欧美国家生产力受挫,给了中国商品占领市场的机会;他们大发钞票,刺激需求,帮助了中国经济发展。

听起来是不是很有道理?然而是错误的。

我先给结论吧:中国经济复苏的原因,是疫情迅速被控制,生产秩序恢复;而中国又采取了较为正确的经济政策,给企业减负松绑,鼓励人们回到工作岗位。

先是中国生产能力恢复了,才有出口大涨——而不是国外消费爆发,帮助中国生产增长。理解生产和消费,是理解中国经济势头压过欧美的钥匙。

2

疫情期间,美国接连出台刺激政策:流动性充分扩张,利率一再降低,政府直接给居民派红包。2020年上半年,美国就出过一轮抒困计划,年底还在讨论发钱。拜登上台后,还要推出2万亿美元刺激计划。

2020年,美元M1供应增长了50%以上,全球美元的五分之一在短短一年被印出来。这也是美国经济低迷,股市疯涨,比特币狂飙的主因。

货币扩张不能治疗生产重创。消费是被刺激起来,生产能力不恢复,经济困境就不会解决。

欧洲的货币扩张没那么凶猛,但总体也是执行这一套政策。各国“封锁令”持续,大量民众靠救济生活。至于生产恢复,欧洲国家的政府做的似乎不多。

中国防疫措施堪称全球最严,疫后管理的着力点,是恢复生产而非刺激消费。

中国货币供应也在扩张,但相对克制;财政政策偏向减税减负,政府带头压缩一般性支出,各地刺激消费的政策,实际做得不多。重视生产而非鼓励消费,是中国疫后管理的特色。

没有比扩张货币更简单的政策。货币刺激类似吸毒,它能带来短暂欢愉,对真实困境却于事无补。相比之下,用严厉的手段控制疫情,再付出加倍的艰辛,把失去的东西抢回来——哪一个能真正解决问题,不言自明。

2021年春节将至,全国各地鼓励外出者不回乡,尽量“就地过年”。很多工厂正常上班,地方政府倡导,很多员工也理解。放在西方国家,此举难逃“剥夺劳动者休息权”争议——但这项政策,真的推行开来。亿万中国人以其勤奋劳作,忍耐精神,推动着经济复苏发展。

去年多个亚洲经济体表现都不错。韩国实现2%以上增长,发达国家里遥遥领先;越南有近3%的增长,力压中国一头。中国台湾罕见实现超过2%增长。这些经济体的防疫政策和中国比,并不算严格,共同点是重视和鼓励生产。

3

2020年美国全年GDP总量预计下滑6%。中国经济总量占美国的比重,从2019年的67%提升至73%。两国经济总量差距继续拉近。很多人估算,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30年超过美国。

拜登上台,将使这个趋势得到加强。

特朗普执政,贸易政策争议很大,国内经济政策却做得不错:大幅减税、管制放开、恢复传统能源开发。时隔几十年,美国变成了石油出口国。

拜登相反,他上台后就致力于修复被特朗普爆破的管制政策。最低工资提升至每小时15美元,政府福利更加慷慨。新上台的美联储主席耶伦,是量化宽松的鹰派。

拜登身后是更左的副总统哈里斯,以及民主党控制的参众两院。未来四年是美国民主党全盛期,他们对经济的干预可能超越奥巴马时代。

拜登时代的美国政坛,将不再喧嚣,甚至可能有点沉闷;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拜登是更差的选择。未来几年中国只要不犯大错,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基本已无悬念。

“成为经济第一大国”,是改革开放后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梦想成为现实,势必对领导层和国民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大国情怀容易助长大政府主义,为此,总结中国经济成功的正确经验,关系到繁荣之路能走多远。中国经济成功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是改计划经济之弊,改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政策,让市场发挥作用。这需要人们深化对政府干预市场的认识。那些认为中国已经富裕,就可以大搞平均和分配主义的做法,是观念市场上必须随时提防的逆流。

开放就简单得多。让国境内外货物、资本和服务充分流动,吸收世界先进文明知识,是保持经济活力的秘诀。四十年前最封闭的中国,现在成为自由贸易的旗手,让人慨叹世事多变。中国可以开放的领域还有很多,这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把握这两点,哪怕未来中国面临老龄化等不利因素,经济也会平稳发展。中国人均GDP在世界还处于中游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代人做好一代的事情,从中等收入国家到初级发达国家,再到高度发达国家,中国还有很长的攀峰之旅。

觉得好看?转发朋友圈
或者点 在看 ↓↓ 表示支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