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能源学人
能源学人致力于打造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媒体平台! “能”(Energy)涉及化学、生物、信息等与能相关的前沿科技领域; “源”(Nature)即通过现象探究事物本质,科学化深层次解析问题。
51好读  ›  专栏  ›  能源学人

​J. R. Dahn最新发文:高镍、无钴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能源学人  · 公众号  ·  · 2024-11-14 11:43

正文


第一作者:Ines Hamam
通讯作者:J. R. Dahn
通讯单位: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

掺杂剂和涂层被广泛用于改善富镍( Ni) 正极活性材料的性能,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铝(Al)和钨(W)掺杂对 高镍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在此, 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J.R. Dahn团队 研究了高镍、无钴的NMAW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探讨了铝(Al)和钨(W)作为掺杂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文章强调了选择合适的合成温度的重要性,以便最大化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研究发现,Al和W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有不同影响,微小颗粒(3.5μm)W的存在可以显著提高比容量,而在较大颗粒(16μm)上则主要改善循环稳定性。最终,NMAW 94/3/3/1材料表现出高能量密度和较好的循环寿命,适合锂离子电池应用。

相关研究成果“ Pushing the Energy-Lifetime Frontier of Li-Ion Batteries: Study of NiRich, Co-Free NMAW Cathode Materials ”为题发表在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上。

【研究背景】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以钴(Co)和镍(Ni)为基础,这些材料在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然而,钴的稀缺性、高成本以及在其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人权问题使得其使用受到限制。此外,人们对电池制造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和社会影响日益关注,这促使研究者们不断寻找替代钴的材料。其中,镍作为一种更具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的材料受到重视,尤其是富镍的材料,已经显示出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如镍锰钴氧化物(NMC)和镍钴铝氧化物(NCA)。

然而,富镍材料(如NMC)虽然能够提供高能量密度,但在高电压下循环时会出现电压衰减和容量损失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这些材料的循环性能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研究者们逐渐将目光投向无钴正极材料。无钴的镍锰氧化物(NMAW)作为一种新兴材料,因其制备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环境可持续性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而引起了科研界的广泛关注。

【研究内容】
图1:3.5 μm NM 94/6和NMA 94/3/3中含1% W的合成温度优化。

图一展示了在不同合成温度下,含有1% W的高镍材料(NM 94/6和NMA 94/3/3)的电化学性能。在750°C合成的材料在比700°C更高电化学性能,同时不同温度对材料的具体放电容量、容量保持率、和Ni层中Ni的比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合成温度提高到750°C可以减少晶体结构中的离子混合,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

图2:首次循环电压曲线及dQ/dV分析。

图二展示了在不同化学成分下,添加1%钨(W)对材料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它显示了在镍含量为94%的LiNiMnO和Ni含量为80%的LiNiMnAlO材料中,添加W后材料的可逆容量增加了约10%。图中还通过差分容量分析揭示了在低电压区间,添加W的材料表现出更高的容量。此外,图中强调了添加W的材料在钠失序方面的减少,表明W的加入不仅提升了材料的初始容量,而且可能改善了其电化学性能。

图3:首次循环电压曲线及dQ/dV分析。

图三展示了不同材料在首次循环中的电压曲线和dQ/dV分析,比较了含有1% W的材料与无W材料的性能。可以看到对于3.5 μm颗粒的NM 90/10和NMA 90/5/5材料,加入1% W后,具体容量有所提升,因此显示更高的可获取容量。同时,dQ/dV曲线表明,含W的材料在低电压区域提供了更易获取的容量,然而,与无W材料相比,其在4.0V和4.2V的电压峰值并没有显著增加。还指出,含W材料的阳离子无序程度可能与无W材料相比有所不同,进一步表明容量增加并非仅由低Li层的Ni含量所致。

图4:首次循环电压曲线及dQ/dV分析。

图四展示了在具有较低镍含量(80%)和较高锰含量的材料中,加入钨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数据显示,添加1%钨时,特定容量并未增加,反而有所降低。钨的加入主要导致高电压区(>4.2V)和低电压区(<3.9V)可及容量的减少。这表明,尽管材料的镍层中没有显著的阳离子无序变化,但钨添加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复杂,可能与材料的化学组成和形态特征密切相关。

图5: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

这里展示了不同材料中添加1% W对其微观形态的影响。比较了3.5 μm粒径的NM 94/6(不含Al和W)、NM 94/6(含1% W)、NMA 94/3/3(不含W)以及NMA 94/3/3(含1% W)的SEM图像。添加W后,材料的主要颗粒尺寸变小,且第二次颗粒显得更加致密。此外,当用Al替代部分Mn时,主要颗粒尺寸有所增加,并且含Al和W的材料的形态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特征。这些观察结果表明,W在材料中的作用可能会影响其电化学性能,且不同的化学成分和形态对这些效果具有影响。

图6: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

图六展示了3.5微米粒径的NM 90/10和NMA 90/5/5材料在添加1%钨(W)前后的形态对比。图中分别显示了添加钨后,材料的初级颗粒变得更小,并且次级颗粒形状变得不规则,与添加钨前的更球形颗粒相比发生了变化。这表明,钨的加入影响了材料的粒径和形态,从而对电化学性能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图7: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

同时,对比了不同铝和钨掺杂的材料的形貌。比较了16μm粒径的小颗粒(80%镍和15%-20%锰含量)的形态,钨的存在显著限制了这些初级粒子的生长,而铝掺杂则导致不同的形态变化。通过这些图像,可以观察到材料在不同合成条件下的形态变化,强调了钨和铝对粒子生长的影响及其对材料性能潜在的影响。

图8:容量保持率。

进一步对比了添加钨(W)对不同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尤其关注了在循环之后的容量保持情况。图8(a)和(b)显示在不同条件下,添加1% W的NM 94/6和NMA 94/3/3材料的初始比容量有所增加,但在循环过程中,NMA 94/3/3的容量保持情况略有下降。图8(c)和(d)则显示,对于NM 90/10和NMA 90/5/5材料,添加W同样提高了其初始比容量,但在经过100次循环后,容量损失显著。整体而言,图8强调了W对不同粒度和化学组成材料的电化学表现的影响,特别是在小粒径材料中,W的添加显著改善了初始比容量,但其循环稳定性则依赖于材料的粒度和化学组成。

图9:压缩测试。

图9展示了不同材料在压缩测试中的表现,通过在压缩试验机上施加压力,记录活性材料的位移变化。具体内容包括:1. 不同颗粒大小和成分的材料在压缩测试中的位移表现。2. 小颗粒(3.5 μm)和大颗粒(16 μm)的材料在压缩过程中的变形特征。3. 钨(W)在小颗粒材料中可能导致的压缩性能下降,以及在大颗粒材料中提高机械强度的效果。4. 通过比较不同材料在相同压力下的位移变化,讨论了不同形态和组成对材料强度和抗压性能的影响。总之,强调了材料成分和颗粒大小对其机械强度及循环性能的影响。

图10:低截止电压循环。
图11:单层软包电池循环。

软包电池性能测试表明,在4.2 V的电压下,电池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225 mAh/g),但在500次循环中显示出较快的容量衰减。尽管此电池的能量较低,但其容量保持良好,表明限制电池电压范围有助于循环寿命。图11(c)说明了在不同上限电压下第一次循环电压曲线的变化情况,表明降低上限电压可以减少循环的不可逆容量。总之,图11强调了限制电池电压范围对提升循环性能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到在处理和组装单层电池时可能引入的其他重要阻抗来源。

图12:富镍无钴材料的能量-寿命关系。

【结论展望】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富镍无钴NMAW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能量与循环寿命表现。研究通过对铝(Al)和钨(W)作为掺杂剂进行比较,分析了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合成温度对材料的形态和性能至关重要,在小颗粒(直径3.5μm)中,钨的添加能显著提高比容量;而在大颗粒(直径16μm)中,则主要改善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此外,论文中提到通过优化合成条件,能够实现高比容量和长循环寿命的材料设计,同时强调了铝和钨对颗粒生长和电化学性能的相互作用。最终,NMAW 94/3/3/1被认为是性能最优的材料,具备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循环保持率。该研究的结论支持了以钨和铝优化无钴镍基电极材料的应用,以满足电池市场对高能量和环境友好的需求。

【文献信息】
Hamam, I.; Omessi, R.; Abraham, J. J.; Dahn, J. R. Pushing the Energy-Lifetime Frontier of Li-Ion Batteries: Study of Ni-Rich, Co-Free NMAW Cathode Material. J. Electrochem. Soc. 2024 . DOI 10.1149/1945-7111/ad8d50

阴离子调控EDL原位构筑三层SEI实现高容量负极的快充和持久钠存储

2024-11-13

天津大学材料电化学与表界面工程团队:多级硬碳@硅@软碳用于高循环性高容量密度锂电负极

2024-11-13

ACS Energy Letters封面文章:全固态电池界面设计的路线图

2024-11-1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