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研习设
K先生,站酷网十大人气设计师,10W+粉丝,每周四晚9点,准时更新一篇高品质原创设计文章。欢迎对学习设计有持续热情的朋友订阅、转发,期待和大家共同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没事,有困难找我们帮忙。-202502062 ... ·  22 小时前  
财宝宝  ·  @谢谢洗衣机 -20250203134707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研习设

有些设计作品,打码的你可能更喜欢(视频教程)

研习设  · 公众号  ·  · 2018-01-18 21:00

正文

点击下方观看视频版哦~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2018年K先生版式训练营已招生,详情请戳这里。



以下是图文版:

大家好,本期我们研习设会继续为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设计风格,今天要与大家讨论的主题是关于“元素遮挡”的设计思维,它是一种反常规式的传播方式,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视觉效果。在文章中我们会详细分析这种风格的表现气质以及风格特点,解构其背后的构成原理。同时我们也会通过模拟案例演示来举例说明这种风格的应用技巧。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吧!


















从遮挡元素的数量上分类,大致可以分成两种遮挡风格即『单层遮挡风格』和『多层遮挡风格』








这种“单层遮挡”的版面特点是通过几何图形或无规律的有机图形等装饰性细节遮盖在版面之上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风格,是在现代主义基础上进行装饰化处理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打破版面的沉闷感,追求把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是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这种遮挡导致了版面中信息的缺失,形成了一种装饰性的视觉形象,这种陌生的图形会很大程度的吸引人们的目光,这也使得观者主动去参与到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凭借视觉经验补全缺失的部分,这一过程让版面与观者之间产生了互动性。






左图中我们可以很轻松的辨认出负空间的三角形状以及右图中字母的缺失部分,这种现象是基于人类的一种完形心理,当看到一个物体的局部时,我们会通过联想去寻找那些熟悉的记忆来与之比较最终辨认出这个物体。这种将不完整形状通过经验补全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闭合原则。






除运用元素做局部性的遮挡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达到遮挡文字的效果,比如通过负空间的裁切手法以及将文字的轮廓隐藏到边界之外等等,这些都可以形成遮挡的视觉效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最终得出的文字在视觉识别性上变得很难辨认的情况时,就需要在靠近主视觉的位置放置说明性信息,以这种方式达到传播目的。








这种“多层遮挡”的设计特点是将文字或图形通过层层叠压,形成一种图案式的视觉风格。运用这种手法能够将少量信息的版面在视觉上变得丰富起来。通过不断的重复来达到强调信息的作用。





这种文字层叠的风格早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就有出现,上图是纽约平面设计派的布朗·约翰设计的唱片封套,通过将字母反复层叠而形成的视觉结构,强调出一种秩序美感。纽约设计派在欧洲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风格,相对于国际主义的严谨刻板,纽约设计派的风格更加活泼,带有生动的趣味性。






重叠的手法带来了层次感,起初由施乐公司研发出了第一款计算机图形界面,后来相继被苹果与微软所借鉴,在其后发展中加入了这种层叠的窗口特性并沿用至今。又因为个人电脑的普及,使得这种成叠的表现手法带有浓厚的概念性与现代感。









说到渐变这个词,可能大家脑海中涌现出的第一印象大多是色彩的渐变构成,但其实渐变不仅仅是描述色彩的术语。渐变是一种规律性的变化过程,能给人一种很强的节奏与韵律并具有一种和谐的美感。在自然中渐变的形象随处可见,水面中的波纹、树木的年轮、具有透视感的路灯,都是具有秩序感的渐变体现。





骨骼渐变是通过网格结构作为生成图案的基本骨骼,将基本型(生成图案的基本元素)以从宽到窄的渐次变化,形成一种节奏感和秩序性。不同的骨骼结构会生成完全不一样的图案,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调整变化渐变骨骼的结构。








上图中,我们依次解构了不同图形的基本骨骼构架并标示出了图案中的基本形,以箭头的方向标示出了基本型的渐变方向。除这类遮挡类型的渐变形态,骨骼渐变还可以加入其它变化方式,如:“大小、粗细、虚实、位置...”。





这个海报中的图案就是运用渐变骨骼的构成手法设计的,其中图案的基本图形是数字“12”的上半部分,从宽到窄的渐次变化。





上图中,渐变骨骼从版面的中心放射性的向版面外围扩散渐变,基本形是中间的字母组合。





这个版面中,是以字母C的几何变化作为图案的基本形,通过向四周扩散的渐变骨骼作为图案的基础结构。














将图片信息置入到版面中,图片本身是属于宏观类场景,这种图片并不适合缩小编排,将其铺满版面的上半部分又感觉有些压抑,为了加入一些喘息的空间,这里将图片向左移动并规范其与版面的比例关系,在横向上占用版面五分之四的面积大小。






图片中的色彩有些复杂,这里通过填充单色来减少图片中的色彩信息,达到简化版面的目的。添加文字与图片形成叠压关系,这也为版面带来了一些层次,这里为了保证信息的识别,在图片下方添加韩文翻译,中文信息则放置在主视觉的旁边。





继续刻画版面中的主视觉形象,为文字着色同时加入朝鲜地图,使其在视觉印象上与朝鲜国旗产生联想。弱化地图的透明度,让它能够更好的融合于图片之中。





整个版面划分成了两个基本区域,左侧大面积区域用于编排信息,右侧小面积区域则作为留白空间使用,仅添加少量文字来激活这个区域。添加中文标题,为了更具视觉装饰性,这里将作者与书名成组,形成具有大小对比的标题组合形式。





将版面划分成六份,根据比例添加其余的文字信息,这个版面的文字编排部分就完成了。





接下来运用网格系统来规范一下版面中的元素与大小,页边距的宽高与标题字号相同;栏间距的高度和宽度与版面中正文字体字号大小相同。





最后根据版面中的信息,延展出书脊部分的文字编排。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应用的展示效果。














从主题文字中提取出“空间”两个字,从概念上说,空间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客观存在形式,是一种抽象概念。在字形选择上应尽量选择更具现代感的方正轮廓字形,而具有手写衬线痕迹的老式黑体显然并不适合这个版面。





这里按照之前讲解的渐变骨骼的设计手法,将文字作为基本形划分出网格并延展成图形,这里采用的是上下形式的渐变。根据不同版面的比例,我们可以无限延长图形长度。





将设计好的图案置入版面中,边距的宽度与文字笔画的宽度保持一致。为了增强信息的传播效果,在文字之上遮挡概念的空间图形,“隐藏的空间”也就是处于我们不可见的其他维度空间,这里通过添加小型方块的形式来表现这一概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