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商参略
了解财经信息,通往财富之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老武观察 ... ·  昨天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三河一刀 ... ·  2 天前  
央视财经  ·  航行警告!实弹射击!禁止驶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商参略

一个顽皮少年登基,结束中国六十年屈辱历史

正商参略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1-20 10:03

正文

历史迷聚集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问答

视频

专栏

音频

辟谣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字数:2450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1月19日,对于国难深重的中国近代史来说,更有一场耻辱到刻骨的加冕仪式:1934年的这一天,某个常年摆足皇帝谱,引来遗老遗少们无数仰慕的清朝皇室后裔,在日本人的刺刀护送下,堂而皇之的在吉林长春登基加冕。中国领土东三省,被这样巧立名目的分割出去,他和他的一干皇族们,就这样数典忘祖,穿着“康德皇帝”马甲,做了日本走狗!


但是,同样以自强的名义,西汉后元三年,即西历公元前141年1月19日,一位十五岁少年的加冕典礼,却成为西汉历史,乃至华夏民族崛起道路上,意义重大的时刻:忍辱负重六十年的华夏民族,将在这位热血少年的带领下,彻底洗雪半世纪国耻,实现真正意义的崛起!


这个少年,就是汉朝一代英主,更是华夏民族堪称铁血英雄的帝王:汉武帝刘彻!


但是就在这天,哪怕是大汉朝的臣子们,好些人也并未意识到,这天意义会有多大,因为常年保守固执,一切按照老规矩办,早已是此时大汉朝,延续多年的习惯。开国就树立了黄老治国的思想,一切都是上一辈怎么说,下一辈怎么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别管谁当皇帝,国策都是照着规矩来,一个风格更是延续几十年:窝囊!


有多窝囊?这年月的汉朝,在后世好些人眼里,富庶的惹羡慕:六十年休养生息,农业手工业高速发展,官府民间都极为富庶,就连官仓里的粮食,各地都装的满当,好些粮食几十年吃不着,竟都发霉腐烂。但在同时代人眼里,这样的富庶,细一想就让人痛:这是软弱的大汉朝,靠向匈奴送钱送女人换和平,忍辱负重换来的。


自从汉高祖刘邦晚年,与匈奴一场白登山大战后,开国时一片残破的汉朝君臣就明白:匈奴正是巅峰时代,早已不是那个被秦始皇轻松吊打的小部落,但汉朝却是最困难时期,贸然撕破脸大战,打不起更打不过。送钱送女人换和平,美其名曰和亲,就成了最沉痛无奈的选择!


这办法有用吗?照着好些历史书的说法,叫维持了汉朝和匈奴六十年的和平,但仔细一掰扯,就发现很扯,大战确实没打起来,中小规模的冲突从没停,草原民族匈奴,从来以烧杀劫掠为生,打仗就像吃饭穿衣一样随便,汉朝送的越多,他们胃口就越大,不满意了就打过来,烧杀一顿再讹诈,成了惯用套路。甚至匈奴冒顿单于高兴了,还写信给汉朝吕后,赤裸裸求在一起,如此羞辱,换来的是女强人吕后,一封言辞卑下的求情信,外带大批美酒粮食——求求你放过汉朝吧!


这就是所谓汉朝盛世的真相,也是所谓汉匈和亲下和平局面的真相,这样的和平能维持下去?就像狼永远不可能用肉喂饱一样,这个争取暂时和平的无奈国策,如果一直没原则延续下去,只能把匈奴继续养成凶残魔兽,不断恶狠狠扑来。如此教训,晚清就是现实版,后半段一直慷慨大酬宾,各种不平等条约变着花样割,挨揍挨宰却从不停,若不是武昌一声炮响要了它的命,今日中国会是什么样?细思极恐!


西汉当时的命运,如果一直照着老规矩延续下去,那时细思更极恐。但这个道理,就连西汉那时好些贵族高官,也都是全然无感的,反正和亲送的不是自家的闺女自家的钱,匈奴杀人,杀的也是边境百姓,又不是自家亲戚,打仗却是要折腾。所以对和亲,这帮人恨不得四只脚赞成,每次匈奴闹事,更纷纷摆出专家状,各种专业论证,主题却是清一色:和亲最好。


但万幸的是,西汉开国后的历代帝王们,从未这么想,特别是刘彻的祖父和父亲,即先后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他们花钱送女人换和平很积极,但从未放松过军队的建设,早在汉文帝时期,就以汉初顶级战略家晁错《言兵事书》里的苦心筹划,从此一板一眼,开始了汉朝骑兵的艰难建设过程。汉景帝年代,那场蔓延全国的七国之乱后,诸侯王的绊脚石被踢开,汉军的建设更加速度,一批新兴将领迅速占据高位。国力军事在蒸蒸日上,但是决心,依然难下。


特别是公元前141年1月19日这天,风光登基的汉武帝刘彻,在群臣眼里,也不过是个顽皮的孩子,早在做太子的时候,这个孩子就出名的有才,读书习武全学的快,却也出名的顽皮,少年时辅佐父亲汉景帝处理国务,却敢直接驳斥廷尉府的判决,好似一把锐利无比的刀子,这时登基称帝后,更是新创意不断,想着改革朝政军备,打算轰轰烈烈一场,却立刻被把持大权的老祖母,太皇太后窦氏一顿斥责,才算稍稍收敛,登基的头六年,从此一直是乖孙子。


但是,当老祖母窦氏去世后,群臣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焕然振作的铁腕帝王,被老祖母管教的六年,他从未丧失意志,相反默默的学习,学得文韬武略,心中满怀的,更是那个从祖父起世代传承的理想:反击匈奴,洗雪国耻!不把这个北方头顶的战争魔兽打翻,华夏民族,就永远将面临战争的阴霾!


于是,满怀理想的他,从亲政起就雷霆出手,几乎是以迅速手段,用釜底抽薪的推恩令,把长期威胁中央的诸侯们,废掉了最后的武功,国家的盐铁大权,也强力收归国有,在有条不紊的整合好大汉朝的战争机器后,反击匈奴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从公元前133年马邑诱敌战开始,大汉王朝,彻底撕下了软弱的外衣,向骄横匈奴,清算血债!


特别值得说的是,这场艰难的卫国战争,起步曾像当年刘邦时一样悲惨,马邑诱敌失败,汉军骑兵四路出击迎战匈奴,两路被打的大败,汉朝,好像一个愣头青的拳手,上去就被匈奴老将打的头破血流。但艰难开局下,坚强的汉武帝,顶住了满朝要求重启和亲的呼声,一面是咬牙坚持,一面却从未丧失冷静头脑:既然匈奴以河套为跳板,那我就宁可放弃右北平,先拿下河套草原,既然匈奴要集中力量攻击长安,那我就避实击虚,先打右贤王!


后人津津乐道卫青霍去病一群汉军名将的辉煌时,却常忽略一条,少年登基的汉武帝刘彻,以潜行磨练的精准眼光,为大汉王朝,规划出了一条致胜的路线图,哪怕起步艰难,也绝不放弃,汉军,就沿着这条道路碾压而去,先是卫青拿下河套与漠南,然后霍去病痛击河西,最后公元前119年漠北大决战,骄横的匈奴尝到了崩溃的滋味,从此只能狼狈西逃,无力再与汉朝争锋!


大汉王朝,终于搬掉了头上的阴霾,实现了热血崛起,纵贯欧亚的丝绸之路,也因此横穿而去。这是华夏民族历史上,热血崛起的一幕,却也是一个永不过时的硬道理:暂时的屈辱窝囊,也许可以理解,但一个民族无论怎样局面,是否还保有铁血的傲骨,才是存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