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
虽然我很难为你指明未来的方向,但仍然希望给你一些调整心态的建议:
我们可以在“附近”重建社会支持的网络
。Max Holleran的研究中展示了一种年轻人回归农村的生活:农村生活+互联网接单工作+享受花园景观。村里的老人也积极帮助这些逃离大城市的青年,重新建立跨代际的社会关系网络。归园田居可能对你而言未必现实,但这显示了社会支持和关系网络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可以积极地寻求身边的朋友、父母的帮助,与导师聊聊你的焦虑,或者向专业人士求助。
我自己也可以是这样。身边有几个能随时聊自己研究的朋友,真的非常有帮助!因为焦虑和着急都不会郁结在心里,而是可以相互分享,就可以相互分担了!
我们也可以
转向多元的生活和职业生涯时间观
。要知道,我们的人生并不由科研成果决定,不管早一年还是晚一年毕业,我们这几年读博时间也并不是白费的。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尝试学一些新东西,挖掘自己在科研之外的生活意义,重建自己的信心和价值感。
像我为什么喜欢做公众号和学术传播呢?一部分原因在于,我认为做事情要得到反馈才会有意义感,但学术的反馈确实太漫长、而且过程太孤单了。我可能花两年写一篇论文也只有2个匿名的评审人读过,而且多是批评意见。那我为什么不把这两年写作时间里,也同时学习其它技能、从不同渠道获得反馈呢?不仅提升自我,也能在学术之外找到更多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