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截至2024年底,已开通26条线路,
总里程高达977.79公里,拥有613座车站,总规模在全国位居榜首。
从每平方公里轨交里程这一指标来看,上海的轨道密度最高可达74.98%,无论是运营线路还是在建线路,上海都处于领先地位。
内环内的地铁800米覆盖率高达92.2%
,上海真的不缺地铁了吗?
对于外环外的居民来说,
家门口能有一条直通市中心的地铁是工作与生活的刚需。
因此,外环外的新房若配有地铁,便成为其最大的卖点。
那么,地铁房的最佳购买时机是什么时候呢?地铁房的溢价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未来外环外是否会出现双轨交甚至三轨交的情况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俗话说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地铁对城市能级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
地铁的什么时期对房价的影响最大呢?
以17号线为例沿线的板块为例,2012年8月6日进行了专项规划公示, 该线路在规划期(2012-2015),板块多数都呈现上涨趋势但涨幅不明显。
而该线路在建设期(2015-2017)整体房地产处于上升期加上伴随开通日期临近,地铁显著改善了人们的预期,导致房价再次上涨。
该线路在运营期(2017-2024)地铁投入运营显著改善沿线的交通可达性,但随着持续运营,地铁对房价的影响逐步衰退,价格格局逐步稳定。
从17号线的情况可以看出,
一个板块从无轨交到有轨交的升级阶段,是地铁对房价影响最大的时期。
其他外环外线路也大多遵循这一规律,但每条线路因具体情况不同,影响程度略有差异。
再看16号线,其发展轨迹与17号线有所不同。16号线没有赶上房地产开发的黄金期,整体涨幅没有17号线沿线板块那么明显。
2010年1月29日,原规划的21号线浦东火车站北段线路规划方案调整公示,正式更名为16号线。同年3月22日,16号线开工典礼在南汇新城滴水湖畔举行。2014年12月28日,16号线全线开通,临近地铁开通时,房价再次迎来上涨。
这表明,即使线路本身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期,但在开通前,地铁对房价的拉动作用依然存在。
5号线南延伸段的情况也颇具代表性。
其方案于2014年4月28日公布,并计划于同年12月全面开工。2018年12月30日,5号线南延伸段(东川路站至奉贤新城站)开通运营。
地铁房的溢价基本都在运营前实现,等正式运营后,大多数新房其实已经透支了地铁溢价的部分。
地铁虽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在开工以后,尽管沿线可能会有一定噪音影响,但已动工的规划是最有保障的。
规划可能会更改,但施工一旦开始,就意味着项目落地成为现实,这也是购房的最佳时期。
很多人对地铁房的理解还停留在
“附近有地铁=地铁房”的阶段,却忽略了到地铁站实际要走的距离。
这是最理想的地铁房距离,无论是高温还是下雨天气,步行到地铁站都不会感到“累”,甚至可以不用打伞。
通勤时间大约10分钟,虽然比正地铁房稍远一些,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对于一些不介意多走几分钟的人来说,准地铁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通勤时间大约15-20分钟,需要稍微“咬咬牙”才能坚持步行。不过,对于追求地铁便利性又希望房价相对较低的购房者来说,近地铁房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这个距离的通勤时间一般都大于30分钟,虽然可以步行到达,但通常更适合通过自行车或者电瓶车接驳。
基本上就超过了地铁的服务范围,地铁的便利性大打折扣,房价也会相应降低。
步行时间越长,人的心理和生理负担越重,这种通勤成本会直接折算到房价上。地铁的溢价幅度一定是随着站点距离的增加而递减的,离车站越近,房地产价格越高,但200米内会因为有噪音影响,会有一定打折。
研究表明,站点200米内的房价溢价幅度能够达到49%
200-500米的地铁房可以说是地铁房中的“天选之子”,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内环及内中环,地铁房普遍,溢价不明显,房价受地段等因素主导。
郊环外,地铁稀缺,溢价最明显,无地铁房房价几乎腰斩。
若预算允许,外环外200-500米的地铁房是明智选择,既能提升居住便利性,还能享受房价增值潜力。
上面说了外环外地铁房具体的影响因素,上海外环外轨交数量也有不少,一些外环沿线板块达到了2轨交甚至3轨交。
华漕拥有3轨交
,本来就在2号线大动脉上,又背靠虹桥枢纽,一个虹桥机场一个上海虹桥站,地铁线想绕过这里都难。目前已有2号线、10号线和17号线,未来还将有13号线西延伸、25号线、嘉闵线、机场联络线、示范区线等多条轨交线路,使
其成为上海未来5年内外环外唯一8轨交汇的板块。
强学区的七宝24年刚升级到3轨交。
9号线,七宝、中春路两个站点,机场联络线z在
中春路
换乘
,12号线南部边缘穿过,后续嘉闵线建成后,板块将进一步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