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致力于促进和服务于中国地理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百姓关注  ·  凝冻!贵州2处路段临时交通管制 ·  22 小时前  
贵州日报  ·  贵阳这条路段违停现象,为何难治理? ·  昨天  
百姓关注  ·  重拳整治:驱离200余人,强制带离22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佳文推荐丨区域“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组态路径——基于动态定性比较分析

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 公众号  ·  · 2024-05-24 21:18

正文

区域“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组态路径
——基于动态定性比较分析

孙燕芳, 张淑惠

引用格式

孙燕芳, 张淑惠. 区域“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组态路径: 基于动态定性比较分析[J]. 资源科学, 2024, 46(3): 549-564. [Sun Y F, Zhang S H. Combination path of regional innovation-ecology-economy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a dynamic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J]. Resources Science, 2024, 46(3): 549-564.] DOI: 10.18402/resci.2024.03.09

研究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明确指出,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这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以及创新、生态和经济耦合协调的必要性。可见,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3个子系统存在内在联系,系统间相辅相成、和谐一致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

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水平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合理测度 新发展阶段 下“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度,从 组态视角 探究“创新-生态-经济”系统内部构成要素互动联合而形成的 高耦合协调路径 ,明确未来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点方向。

研究框架

(1)从 系统层面 出发,将3个子系统的准则层要素设置为 关键前因条件 ,同时将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作为 结果变量 ,主要关注区域“创新-生态-经济”高耦合协调生成的 因果复杂性问题

(2)基于 组态理论 ,强调复合系统内各要素的协同互动,重点考察内部构成要素如何通过组态效应 联合驱动 “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

(3)在组态分析中将研究期间划分为 “十二五” “十三五” 两个阶段,进一步解释区域“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的 动态演化规律

研究方法

运用 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法(QCA) 研究区域“创新-生态-经济”系统内部要素间的协同互动关系,寻找提升其耦合协调水平的组态路径。

(1)运 汇总型QCA 对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开展研究,分析产生高耦合协调结果的条件组合;

(2)将整个研究时期分为“十二五”和“十三五”两个时段,采用 多时段QCA 研究高耦合协调组态的时间演变趋势;

(3)鉴于本文的数据类型为连续型数据,需要利用模糊集校准数据,选择 fsQCA 进行组态分析。

研究结果

“创新-生态-经济”高耦合协调的

单一条件必要性分析

所有前因条件的一致性水平均低于 0.9, 不存在 高水平“创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的 必要条件


“创新-生态-经济”高耦合协调的

组态路径分析


(1)共有 4 条等效 的组态路径可以驱动产生高耦合协调水平;

(2)组态1a、1b以及组态2a、2b均构成 二阶等价组态

(3)研究期间内 成果转化与质量追赶 在不同路径中发挥着普适性作用;

(4)不同条件或条件组合之间具有 潜在替代关系


“创新-生态-经济”高耦合协调

组态路径的时间演变趋势分析


(1)组态3a、3b以及组态4a、4b、4c 和 4d 分别构成了 “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 “创新-生态-经济”高耦合协调组态路径;

(2)从“十二五”到“十三五”,核心条件组合由 “成果转化×结构升级” 转变为 “科技研发×质量追赶×共同富裕”


研究结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