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菲特带头抛售美国银行股票的消息刷屏,在过去六个交易日中,巴菲特共抛售了23亿美元,这是自2019年以来的首次抛售,这震惊了华尔街,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举动。
这背后体现的正是作为反映美国金融市场健康程度的美国银行业问题正在加剧,在未来四年内,美国本已严峻的财政困境和债务问题预计还会进一步扩大,出现债务上限危机的时刻也迫在眉睫,违约进入倒计时,到时将会给市场带来重新洗牌。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竞选胜者的就职时间段(2025年1月20日)还正好赶上美国债务上限资金额度将用尽之际(2025年1月2日),到时国会谈判僵局肯定会再现,美国国债很有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债务违约。
美国银行策略师团队7月24日在一份研报中表示,上周,美国银行的客户净卖出了70亿美元的美国股票,这是自2020年11月以来最大的一次卖出。其中,金融和科技行业连续第三周出现最大规模的资金流出。
特别是现在正处在风声鹤唳中的饱受信誉质疑的美国国债市场,叠加“高债务、高利率及低增长”这杯有毒的鸡尾酒组合下,进而反噬美国财政部的债务负担,增加美国最终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并可能有一天最终导致美国国债出现违约和美元的崩溃,此时的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该怎么办?
答案很明显,野村在上周已经警告,一旦美国爆发债务危机,最坏的结果就是美国将会暂停偿债,以转嫁美国债务赤字和可能重新攀升的通胀风险,把不断增长的债务违约和赤字风险持续转嫁出去。
这表明,美国会隐蔽收取铸币税,在美元潮汐效应下,收割一些经济结构和金融债务问题比较明显的经济体,这更会让印度经济开始“裸泳”,不寒而栗。
很明显,现在更高的美元利率和外部债务压力正在打击印度的经济活动,同时,全球经济发展低沉,金融信贷成本高企,中东地区危机也将给印度带来通胀和需求压力,目前印度的通胀率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高位。
数据显示,目前,欧美国家持续的高通胀一直在影响印度农业和制造工业的国内生产活动,并正在推动食品和能源为主导的通胀飙升至7%,这对印度经济和金融市场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同时还需要解决银行系统中的不良贷款风险。
分析师称,印度央行现在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棘手的境地,它希望提高利率以遏制飙升的通货膨胀,但与此同时,印度动荡的金融市场局势可能会减缓实际经济增长,这也使得印度央行在7月的利率会议中决定将央行的基准利率维持在6.5%不变。
比如,印度央行试图控制通货膨胀的一种方法是提高回购利率(向公共和私人银行收取的从顶点银行借款的利息或成本率),以控制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和需求,但回购利率的提高迫使银行提高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这样的后果就是印度的债务压力将会成倍增加。
根据Refinitiv Eikon的数据,截至7月27日的一年内,印度卢比兑美元贬值了14.1%,目前报1美元兑83.73卢比,而MSCI新兴市场货币指数下跌了8.4%,特别是,印度的外债扩张速度更快,已经被国际机构列为了新兴市场中最需要巩固财政的国家之一。
一些与BWC中文网国际团队有联系的经济学家解释称,经过30多年的发展,印度虽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极,但这种增长大部分归功于印度企业和资本能更加容易进入西方世界,如今这些情况已经发生反转,印度经济奇迹的骗局正在被揭开,正在遭遇撤离潮。
所有证据表明,印度的劳动力成本看起来很便宜,但是这个经济体的混乱管理意味着生产率低下,劳动力参与率降到3年来最低水平,这导致的后果是,印度的制造工厂和职能部门,包括私营部门的职能部门充满了混乱、浪费。
印度证券行业的专家表示,在当前印度不得不加紧收缩货币政策,加上全球避险情绪,这会给印度金融市场构成多重威胁,这种下行风险将会延续至2025年,并将会影响到经济的各个方面。
事实上,BWC中文网财经团队注意到,近几年以来,印度正在举全国之力开始“全球制造工厂”和“工业4.0”计划,开始不遗余力吸收来自美国的资本、债务、技术、制造企业甚至人才等相关资源,印度经济好像突然变成了经济黑洞一样。
但目前,美元回流、且就算美国降息美元利率仍将保持高位、原材料及商品供应链困境等可能会对印度复苏步伐和通胀大幅上行后对金融市场将产生较远影响,并将对许多印度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特别是美国在高通胀、能源燃料价格高涨及本土制造成本高昂等多重经济压力交织下,美国为了转嫁自身的债务和通胀风险,此前,美国向印度投下的数万亿美元的“深水弹”可能就会炸响,就会开启了收割印度经济和金融债务市场黑洞的过程。
按金融网站零对冲的解释就是,印度经济之所以脆弱的核心症结是陷入美元债务陷阱黑洞中,并想以此与华尔街集团做利益交换,但印度外储却背负着高达占GDP超过70%的外部债务,已被国际机构评为东南亚最需要巩固财政的国家。
据IMF在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印度是所有新兴市场中债务率最高的国家,截至2024财年第二季度,印度一般政府债务已经激升至占GDP的79.2%,且为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这一系列的迹象都表明,印度可能因为债务困境而衰退回原型。
这说明,印度经济过去的高增长,都是巨额美元债务堆积的,这在美国开始收割的过程中,将会加剧印度市场波动以及挤出国际投资,因为,印度经济是靠积累风险贷款和外债来扩大经济增长的,但印度并不具备宽广的外储护城河,在美国开始收割印度的背景下,甚至连印度央行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在控制印度卢比下跌方面几乎无能为力,由于印度外储没有宽广的护城河。
印度央行在7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印度外储为5965亿美元,同期下降10.1%,这就表明在印度损失了17%的外储下,依旧阻止不了本币的持续下跌,而这也就解释印度央行为什么要在6月份从英国运回100吨黄金储备以扩充外储的背后原因了。
这在印度应对美国数万亿“深水炸弹”的背景下,其借贷成本上升和货币持续下跌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
这表明印度的外部债务偿债成本开始成倍增加,违约风险飙升,很有可能会被美国资本收割财富,使得印度的股债汇市场存在爆发危机的风险,这也使得数量不少的明智投资者提前从印度中撤出。
比如,掌握印度制造业大部分利润的欧美厂商已经从去年开始撤离,而这背后则隐藏了印度经济债务高企的大困境。
我们注意到,数月以来,印度制造业被外企撤资的报道层出不穷,比如,继去年7月富士康突然叫停195亿美元印度芯片工厂项目后,迪士尼也正在考虑从印度撤离。
而自去年以来,印度经济实行的一系列排外措施,使得包括福特、通用、哈雷戴维森、比亚迪和特斯拉等车企拒绝与印度合作的消息更是被媒体进行大量报道,这就使得印度经济可能倒退的景象进一步加剧。
这也使得在截至今年6月的24个月中,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为487.9亿美元,低于2021年的596亿美元。
很明显,这些全球制造业企业撤离印度的举动对印度当局希望吸引外国投资者实现世界工厂的雄心壮志造成了重大打击,这些事件绝对是'印度制造'的重大挫折,并且引起了其他在印度投资的外国公司的怀疑和跟进,表达了对印度的投资环境、税务纠纷、限制竞争选择的采购规则、经商环境等方面的担忧。
分析表示,鉴于印度的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和劳动力参与率太差,印度制造的世界工厂“潜力”被高估了。
据印度国家证券存管公司在7月23日公布的数据,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外国资金从2022年印度开始收紧货币政策迄今,已经从印度撤出了价值高达接近7万亿卢比的资金,相当于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期间净流出量的3倍多,至少是20年来的最高年度撤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