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重逢》不仅是对第九届亚冬会筹备工作的深情记录,还有对冰雪体育精神的深度挖掘。
2025年2月7日-2月14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举行。本届亚冬会是继北京冬奥会后中国举办的又一次重大国际综合性冰雪盛会,也是自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之后,时隔29年,哈尔滨第二次承办亚冬会。
2月6日-9日,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和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冰雪重逢》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播出后,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聚焦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筹备历程,该片以独特视角、丰富内容和细腻情感,讲述了哈尔滨这座“双亚冬之城”在筹备过程中的动人故事。
该片采用了多元的视角,通过不同岗位的人物故事,展现了亚冬会筹备工作的方方面面。从场馆升级改造者们在寒风中辛勤劳作,到赛事组织者们精心策划每一个细节;从救援医生的集训演练,到志愿者积极投身服务;从出租车司机师傅努力学习外语,到冰雪大世界建设者的不休不眠......每一个角色都在为亚冬会的成功举办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种全方位的记录,让观众清晰地了解到一场大型国际冰雪盛会背后的复杂与艰辛,感受到了筹备工作的系统性和艰巨性,呈现出了赛场内外大批台前幕后英雄和平凡百姓为亚冬会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带观众感受到了哈尔滨人民对亚冬会的热切期盼。
《冰雪重逢》不仅仅是对筹备工作的真实记录,更是对冰雪体育精神的深度挖掘。片中讲述了单板滑雪运动员蔡雪桐的故事,虽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她依然驰骋在雪场上;七台河的教练妈妈张杰,在为自己的小队员加油呐喊后已经失声,她说如果再比赛依然还能喊出来;齐齐哈尔少年冰球队里,孩子们在冰场上一次次跌倒再爬起;冰壶女孩在汗水中享受着运动的快乐,她的目标是让大家能够在下一届亚冬会上看到她的身影。在记录运动员训练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坚韧不拔、勇于拼搏的精神,也看到了基层教练日复一日地教导和一代代的传承。对冰雪运动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是中国冰雪运动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
纪录片通过对比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与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的筹备背景、赛事组织和影响,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了哈尔滨这座城市在过去29年里的发展与进步。从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到冰雪文化的广泛传播,再到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哈尔滨在冰雪领域的发展令人瞩目。这种对比,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让人相信哈尔滨有能力举办一届更加精彩、更加成功的亚冬会。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带大众看到中国冰雪运动从起步到腾飞的历程,感受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
在记录筹备过程的同时,《冰雪重逢》还注重挖掘人物背后的情感故事,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中国第一位获得冬季项目的世界冠军罗致焕,在第三届亚冬会时担任火炬手,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他,表示在第九届亚冬会上依然要尽到自己的一份力;王曼丽,第三届亚冬会女子500米速滑冠军,现在,她正在培养年轻的队员,希望他们站在第九届亚冬会的最高领奖台上。一些曾经参与过第三届亚冬会的工作人员,时隔多年后再次投身到第九届亚冬会的筹备工作中,他们的故事充满了对亚冬会的深情和对这座城市的热爱。这些情感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亚冬会不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寄托了很多人与其割舍不断的情缘,给予了他们一生珍贵的记忆,赋予了他们内心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为一部以冰雪为主题的纪录片,《冰雪重逢》在画面上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色。它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哈尔滨独特的冰雪风光和丰富多彩的冰雪文化。从如梦似幻的冰雪大世界,到晶莹剔透的冰雕雪塑;从运动员们在冰面上的优美身姿,到丰富多彩的赏冰乐雪群众体育活动,每一帧画面都让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独具特色的冰雪魅力和冬季的“热”力无限。哈尔滨火爆“出圈”的场景也在片中得以展现,让观众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热情与活力。这些画面,生动展示了这里深厚的冰雪资源,为推广冰雪运动和冰雪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纪录片《冰雪重逢》由《期盼》《蓄力》《支撑》《盛开》四集组成,这四个关键词,也是哈尔滨亚冬会筹备过程的生动写照。“尔滨”相约,冰雪重逢!该片不仅是对第九届亚冬会筹备工作的一次深情记录,也是对冰雪精神的一次生动诠释。相信通过这部纪录片,将会让更多人了解冰雪运动,爱上冰雪运动,让冰雪点亮更多人的梦想。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