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是骗呢。因为我清楚,时间和钱不是问题。
清明、五一、端午这些小长假,前后请个一两天假,完全可以凑个长假去周边国家玩一玩。把十一和年假计划好,欧洲五国游也是可行的。钱就更挣不完了。
我很怂地承认,我放不下手头工作的原因,是焦虑。
自从做了老板,我经常被严重的焦虑感袭击,甚至搜了焦虑症的治疗方法。
我做了自我剖析,发现焦虑感源自三个维度:人和自己的关系,人和周围人的关系,人和环境的关系。
对自己而言,我们期待自己变成某一种人。大部分人想成为A+,害怕沦为D-。于是,我们会利用周围人来衡量自己优秀的程度。我哪点比你强,具体强多少。除此之外,我们希望身处一个有利于实现目标的环境中,不想被烂环境拖累。
在来香港前,我目标一年赚50万就满足,如今一个月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却反而更焦虑。
我去赶各种论坛会议,急切地想知道同行发展的状况,害怕稍有犹豫就被风口抛下、被竞争对手抛下。
我崇拜罗永浩,一面仰望偶像的成就,一面拼命赶路,发展自己的平台。
我在深圳买了房子成立工作室,希望沾染上一点深圳互联网产业繁荣的仙气。
当自己的欲望,与周围人和环境交织,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小烦恼就从根部,异化成了焦虑。
其实,适当的焦虑能督促人行动,无可厚非。但自我厌恶,才是焦虑真正可怕之处。
当我们谈及对自己的期待时,总存在一个外界标准。
“混职场,就要工作时间ALL IN,非工作时间随时待命,这才能获得升迁的机会。”
“当学生,就要既保证GPA,又要做学生工作对学校有所贡献,这样奖学金才会青睐于你。”
“作为女孩子,就要到25岁左右早点把自己嫁出去,并且将体重维持在100斤以下,因为好女不过百。”
这些标准扎根于内心,滋养焦虑野蛮生长。
我们误以为,梦想和生活都是自己的事。往往,那只是别人对我们干的好事。
我们像是周围人和环境操纵的木偶,根据指令,不断修正自己的动作,演出一场标准的、没有灵魂的戏。
当我们因外界标准而焦虑时,意味着臣服于其权威,赋予对方评判自己的权利。因此,会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是我太懒了”、“是我太慢了”、“是我太胖了”、“是我太老了”。这种焦虑可能会引爆无尽的自责,变得自己讨厌自己,从而彻底丢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