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购买陈功看大势
《陈功看大势》推出以来,得到了正和岛用户的热情支持。很多用户反馈,希望能就产品中的某些话题,有一个深入的解读。于是,岛君与陈功先生约定,不定期的就大家关注的经济话题,推出一系列安邦内部对当前经济趋势的研判。在陈功先生刚刚从巴基斯坦考察归国之际,我们邀请他就宏观经济趋势与空间经济战略选择的话题分享了安邦的观点。
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作者:安邦公司创始人、首席研究员陈功
视频:孙啸晶
▌对中国经济下一步趋势的三种看法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称多项重磅经济数据全面回暖,供求关系改善;但同时又承认仍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企业经营困难比较集中,经济下行压力不小。官方媒体也统一口径,称经济企稳。
不过,经济界对8月数据向好没有分歧,但对于下一步中国经济趋势则看法各异。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是同意官方口径,认为经济走势开始胜于预期,重要数据企稳后就是经济回暖,政府部门和体制内的经济学者多持此意见。
第二种是市场派的意见,认为一两个月的数据向好,只是政策加力的表现,不是经济走势出现转变,目前经济下探还没有到底,可能出现反复。这种观点认为,8月多项经济数据反弹,一方面与洪灾影响消化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地产销售带来的投资超预期有关。
第三种意见是学院派通过多项数据分析,相信中国经济回暖要等到2018年以后,并认为中国经济整体风险仍然存在,甚至存在不断积累的可能。
有体制内的智囊私下表示,前述这些经济回暖、企稳的说法不值得争论,因为马上要迎来十八届六中全会,这次全会相当关键,不仅要做出治党的重要决定,还要为十九大开路,所以要求各方面都要出手,营造良好环境,包括经济稳定的环境。
从上述分歧不难看出,判断中国经济既要从市场着眼,也要从政治着眼。中国的政治大事就是经济大事,经济大事也是政治大事。现阶段政策部门要做的不是稳增长,而是稳经济,要从十八届六中全会来把握市场变化和资本市场行情。
▌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本质是市场空间问题
安邦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问题,有我们自我调整的需要,如供给侧改革的需要,也有失去发展方向的原因,一定要看到其中的复杂性。有人质问中国经济增长一会要保增长,一会要L型,到底要怎样?其实,这种反应还是表明对经济格局,对地缘战略的不了解。
分析问题的关键从来都是看假定条件,这件事情也是如此。什么叫理性思维?看条件就是理性,否则就是非理性。如果中国的改革进行的很快,很顺畅,那么效率就会提升,这时国内的市场空间就会相对大起来,一时半会还不急于走出去,可能就不急于搞什么共同市场了。如果改革不顺畅,一时半会到位不了,或是不会立刻发生效率改变,这个时候你不走出去也不行了。因为产能就相对过剩了,资本就扎堆了,麻烦和问题一大堆,哭爹喊妈的一大堆,解决不了。经济增长率就总是在悬崖边上,日子很难过。
这种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新空间,一片新世界。就好比中国突然多出来一个省,有4亿人口,除了有钱,什么都没有,大家想一想,产能过剩还有吗?资本过剩还有吗?过去的日子就可以在一定时间里按照过去的作法进行下去,维持了经济增长率,同时还争取了时间,为今后的改革腾出时间和空间。
所以,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问题,本质是新空间的问题。发展了几十年,老百姓家里的装备,该有的都有了,消费越来越挑剔,手机都是世界先进水平的了,结婚都没的送了,只好送黄金,现在甚至连房子都已经是投资的问题了,而不是解决居住的问题了。这种情况下,按照原来的老套路已经走不下去了,再搞下去,什么都是积压,最后全变成了债务,压在头上,这就有让全民财富清零的风险了。
▌“中国还不会做全球国家”
在巴基斯坦的巴中学会,侯赛因•赛义德讲了一点,让我觉的此人也非平凡之辈。他说,中国还不会做全球国家!他当过新闻部长,很能讲,也许是顺口说说,但我以为这是一个重点,作为全球国家,享受着全球化的诸多好处,中国经济崛起的过程,始终靠着净出口的支撑,但在这样一个国家,偏偏地缘战略不是重点,还是讲宏观调控、讲宏观政策的时候多。说白了,我们国家现在是在用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模式,治理着一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全球化国家。美国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把中国当作主要的竞争对手,调整自己的全球战略和部署,因为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全球国家。
我们呢?
我们认为自己依旧是一个封闭的国家,眼睛看的还是自己鼻子底下的那点事情,所以动辄就是宏观调控,动辄就是宏观政策。人家的家里有点麻烦,从外部世界里找齐;我们呢?我们家里有麻烦,从我们家里自己找齐,就知道自己挤兑自己人!这不是一个全球国家应有的策略和格局。你自己家里只有2居室,东西摆不平,就要设法增加到3居室,在空间上想办法,而不是自己在2居室里面硬挤出空间。看看这个世界,美国总统什么时候谈过宏观调控?他总是在谈美国的地缘战略,谈美国的海外利益。为什么?他不傻,他所做的一切,最后都有利于美国利益,有利于美国经济。说的再通俗一点,他是在全球谋求美国利益,回馈美国经济,这就是一个全球国家应该有的世界观。放在经济学术里面讲,就是空间经济。
我们老说,美国是在试图领导全世界,其实人家是在谋求自己的国家利益,当然包括经济利益,只是这个经济利益是来自外部的。所以,一个外,一个内,这就看得出你是不是一个全球国家了。什么和平崛起,和平是真的,崛起现在还远远谈不上,就冲着这个格局,那就差远了。
现在的海上丝绸之路碰上多少问题啊,到处碰壁,还在自我修饰,自我解释,这样子下去是不行的,持续不了。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国家,影响力随着产品遍及世界,这样的国家,其经济增长必须寻求新的外部空间。总是压榨自己的空间,不是说不行,在效率无法一下子大幅改变和提升的条件下,那就只能看外部,从外部环境上动脑筋。为什么我总提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坚持提了十几年,这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的中国,实际是与美国在比赛,看谁跑得快,都在竞相寻求发展中国家的新市场空间,从TPP到亚太再平衡战略,都是这个原因。道理很简单,因为在资本过剩的环境下,只有发展中国家以及欠发达国家的市场才会出现高速增长,为原本过剩的资本带来较高的持续回报,才能稳住自己的金融体系。所以,这是一场竞赛,既有谁跑得快的问题,也有往哪里跑的问题。目前来看,中国是跑错了方向。根本还不了解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美国倒是跑对了方向,但其国内保守倾向和产业整合的叠合,障碍重重,导致他们也不可能取得太大进展。所以,中国还有机会,就是别再跑错了方向,跑到大海上面,与几个世纪以来的海权国家争高下。
实际上,跑错了方向是中国最倒霉的情况,你的海上丝绸之路没什么大进展,反倒替人家提供了籍口和机会,整合了地缘破碎带,让这些国家空前的团结一致,形成了新的市场空间。这叫什么事儿啊!
▌大型区域经济计划需要超级机构
我认为,现在的中国不能再犹豫了,不能再争议了。要明确自己的大型区域经济计划,如果不能放弃空洞的口号,起码也要利用“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来加以转轨,重新调整核心重点。实际上,无论是二战前的道威斯计划,还是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都曾经对区域经济创造过经济奇迹,大型区域经济计划始终是区域经济重振的核心与关键。
要管理好大型区域经济计划,一个超级管理机构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一带一路”主要是某部门的一个副主任在搞,开个会,各个部委都凑不齐人。即便部委来了人,来的很多也是处长,关键问题,动不动就要回去汇报和请示,根本谈不上效率,形不成合力。这样要搞的好,才见鬼呢。累死了,也不行。
通常涉及到国与国关系的大事,非要高层出面协调才行。新丝绸之路也是这样,我的建议是,实际是屡次建议了,中国要搞一个超级机构,在国家发改委之上至少是平级的管理机构来专门运作这个事情,这是攸关国民经济的大事,都是协调的事情,都是具有系统性的事情。最起码也要一个部级机关专门来做,否则各行其是,中国的老毛病就犯到国外去了,战略机遇期就会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