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要叠加预期去分析。所谓的“寄予厚望”基本就是舆论宣传,是不是真有信心,认为房地产作为底层资产价值能稳住,就见仁见智了。接触的底层数据越多,感受就越不一样。//
@牛金亮
:政策不是万能的,否则计划经济就是最优解
需要反省的是,为什么几项曾寄予厚望的“重磅”再贷款工具,落地情况却不是很理想?包括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互换便利和回购增持再贷款。
“5·17楼市新政”中,央行提出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国企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业界普遍称之为商品房“收储”。政策发布半年了,但3000亿额度远未用完,看看再贷款的条件,就会知道个中原因:
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规模3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4次。要求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参与方(地方国企和金融机构)自主决策,风险自担,地方政府不兜底,不能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1.75%利率是商业银行的成本,加上利差后收益后,地方国企从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可能要达到2.5%左右。按照目前商品房的租售比,能达到2.5%收益的项目并不多,而且还必须是小户型,整栋收购,如果是毛坯房还需要投资装修,成立管理团队……而且算上展期,贷款时间只有五年。贷款要求从市场化的原则出发,风险自担,地方国企算不过账,自然就不会有积极性。
“5·17楼市新政”中,央行提出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地方国企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业界普遍称之为商品房“收储”。政策发布半年了,但3000亿额度远未用完,看看再贷款的条件,就会知道个中原因:
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规模3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4次。要求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参与方(地方国企和金融机构)自主决策,风险自担,地方政府不兜底,不能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1.75%利率是商业银行的成本,加上利差后收益后,地方国企从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可能要达到2.5%左右。按照目前商品房的租售比,能达到2.5%收益的项目并不多,而且还必须是小户型,整栋收购,如果是毛坯房还需要投资装修,成立管理团队……而且算上展期,贷款时间只有五年。贷款要求从市场化的原则出发,风险自担,地方国企算不过账,自然就不会有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