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谚语在古代曾经是至理名言,但在当代,似乎开始变得不那么正确。
不信?看看这张照片吧。这人的脚这么大,他平时去哪儿买的鞋呢?
再来看个更夸张,更超现实的。
半空中伸出一只大脚,把云彩和英国名胜巨石阵都踩在了脚下。脚都这么大,这整个人得有多大呢?
事实上,人的脚不可能有这么大,这类照片利用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让近处和远处物体产生大小对比上的错位,创造了奇趣的效果。
这类利用视觉错觉欺骗人眼,营造出戏剧性超现实效果的照片,被称为错觉照。
错觉照营造出的超现实感能很轻易地抓住观众的眼球,而更妙的是,这一题材对器材的要求并不高,黑白胶片时代就开始出现不少好作品:
在对器材方面要求很低的的同时,这类照片的创作极度依赖一个好创意好脑洞,和恰当的拍摄技法。
脑洞方面,自然只能靠诸位自行探索开发;而具体的拍摄技巧,正是今天要为您讲解的主要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 背景最重要
错觉照的本质其实很简单,就是将远近不同的两个景物拍出“位于同一平面”的感觉,从而创造出超现实大小对比的奇异感。
原理很简单,但要具体操作起来可并不简单,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找到一个足够干净的场景。
以这张成功的错觉照为例。场景中没有其它参照景物,两个主体(人和车)形成了荒诞的大小对比。
《巨大姑娘吞车图》
乍一看,这位女士似乎要把车子吞进嘴里了。嗯,如果车子的位置再向下一些,不要撞到牙齿就更完美。这样的照片,自然是很吸睛的。
这张照片的成功,就成功在场景的“干净”上:没有其他景物干扰,没有破坏两个主体之间荒诞的大小相对关系。
如果场景不够“干净”,存在其它很有存在感的景物,比如一个冷眼旁观的肌肉兄贵,那么这张照片的效果就会变成这样:
《肌肉男冷眼旁观傻*图》
这种出现在两个主体之间的干扰景物提供了现实的大小标尺,足以令你的错觉照完全穿帮,堪称致命一击。
即使两个主体平面之间没有显著的干扰物体,画面中其它元素过多也会影响错觉照的效果。
就拿这张照片作为例子吧:
讲真,这张照片的创意不错,大小主体间的相对位置和大小关系也把握得不错,演员也挺卖力气,问题是的人太多了!
乍一看,这张照片就变成了“一个人在食堂里举着啤酒罐子”而已,完全没有错觉照的感觉啊......
为了避免上述两个问题,在选择背景时,最好选择干扰景物较少的开阔区域,如大草坪、沙滩、荒原、盐湖等。
开阔地区干扰景物少,错觉效果显著
身边人太多,景物太杂,找不到大面积空旷地区?那就用天空作为背景吧,天上的云也是你发挥创造力的好对象。
选择天空作为创作对象,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干扰景物,毕竟能飞上半空挡在你和云彩中间的物体并不多;
最大的坏处是,你的创作需要运气成分:云根本不听你的指挥,它的形状和位置都是很多变的......
云是一个好题材,但需要运气才能拍好
最好选择一些高大的建筑作为主体之一,它们的形状和位置都固定不动,能很好地配合你的拍摄;
而只拍摄建筑的空中部分,则能够有效避免地面景物的干扰,形成更好的错觉效果。
左图的游人是败笔,右图就好多了
对了,差点忘了说,错觉照首先要是一张“好"照片。如果你拍出来的画面全是糊的,或者曝光出现问题一片黑,再好的脑洞也是白搭。
我们再来看一个反例吧,《街心公园勺子舀小姑娘图》:
脑洞设计得不错,周围景物不算太乱,大小物体间的相互关系也把握得不错,但由于曝光不足,远处的小女孩变成了一团黑,看不清。
当远处物体处于“看不清楚”的状态时,观众的注意力就只会停留在近处物体上,这张种错觉照就完全失败了,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注意!
2. 小光圈,大景深
错觉照的本质是把两个远近距离相差悬殊的物体拍出“位于同一平面”的感觉,首要的前提就是两个景物的清晰度必须接近,你需要小光圈大景深。
镜头方面,使用焦距稍长一些的镜头比较好,这样能把更远处的物体纳入创作范围,制造出的大小差异戏剧性效果也就越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镜头的安全快门会随着焦距的变长而减小,也就是说,手持拍摄时就越容易手震,需要使用的快门速度也越高。
所以,如果拍摄当天的阳光并不很明媚,记得上脚架或者调高 ISO 啊~
3. 对焦原则
错觉照的对焦原则是,尽量照顾远处的主体。
由于远处的主体画面比例很小,本来就存在难以吸引观众注意力的问题,如果再不保证其清晰度,画面表达效果就更差了。
如下图,近处的车子清晰而远处的人模糊,观众可能直接就把远处的那玩意忽略了,只看到一辆车,然后一脸懵逼“这图想表达啥”...
远处主体模糊,存在感很低甚至木有
而如果对焦远处的主体,近处主体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模糊,但由于它的画面比例大,存在感还是很显著,也不会过于影响细节:
近处主体略微模糊,却不影响其存在感
当然,如果两个主体之间的距离实在太远,那就只能“泛焦”技术,将对焦环拨到无穷远档,让整个画面都处于清晰范围内。
使用泛焦技术需要注意的是,离镜头极近(一般是1米内)的物体仍然会模糊,所以近处的主体也不宜离拍摄者太近。
实在不行,干脆分别对焦两个主体,拍摄两张照片,再后期合成一张吧~技巧君也不是直出党人,对后期这种事情是毫无抵触的^_^
4. 善用日常物件
杯子、鞋子、喷雾器、刀叉、水壶等日常小物件,是最值得好好利用的道具。
由于人们对这些物件十分熟悉,它们给人一种直观的“这东西就应该这么大”的大小标尺作用,更容易对人们的空间尺寸感产生误导,加强错觉的效果。
如下图,人们会惊讶于“这水壶怎么这么大”或者“这人怎么这么小”,因为我们对于水壶和人的尺寸都有非常直观的认识;
而如果你利用的错觉道具,是某种大家不太熟悉的东西,效果又会如何呢?
我们再来看一张,外国网友上传的创意错觉照:
说实话,我根本没看出这是错觉照来,还以为是小伙子戴帽子自拍......
这张照片中利用的错觉道具,是一个特殊形状的屋顶,不属于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来,并产生直观心理预期的日常物体,错觉效果并不强。
5. 剪影+错觉
除了创意和脑洞之外,错觉照最大的难点在于不同距离平面上的主体,细节清晰度上总存在一定差别。
那么,把前景剪影化吧。剪影正好没有任何细节,完美地回避了这一难题。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本来错觉照就需要干净的背景,而剪影对背景的简洁程度也有要求,这就注定了剪影错觉照对背景的“干净”要求更为苛刻。
也就是说,玩剪影错觉照,你就得费心找个更干净的背景——一般就只能是天空了。
以上就是本期要为您介绍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