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可能永远都不会忘记,2019年秋天,那个温暖又热血沸腾的故事。
就在去年11月某天早上,书单君的朋友圈,被一篇求助信刷屏了。(甚至很多从不爱发圈的朋友,都纷纷转发)
一家图书出版公司的主编老六,写了一封信,向社会各界求助。
核心意思是,因为种种原因《读库》库房需要搬家,他急需一些钱周转,所有图书八折出售。希望大家帮帮忙。
这封求助信发出后,很快10W+,无数默默支持《读库》的人转发接力,从朋友圈开始,一直火遍全网。
还有白岩松、高晓松、东东枪、史航、夏阿等等等,许多名人大咖自发帮忙。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封信让我们看到,原来这么多人爱着《读库》。
在这个人人崇尚快餐文化,人人都说“出版寒冬”的时代,《读库》用实力证明,好内容永远有爱它的人!
今年,书单君给大家推荐过《读库》2020版。收到读者一众好评!
这次《读库》2021年预订版 ,全新上线。我们也第一时间,为大家争取到了超大福利!
《读库》到底是什么?
它是一本连续出版15年的Mook。(杂志书,即杂志Magazine 和书Book的融合。)
它是一个每两个月出版一期的Mook,一年六册,本本讲究。(订阅一年,还会解锁一本“神秘读物”00系列。)
内容超丰富,从电影、音乐、美术、电玩,到宇宙、科技、数学、建筑,再到纪实、历史,无所不包。
用主编老六张立宪的话,《读库》想记录当下这个时代。
知乎上有个问题“有什么书让你看完之后,逢人就推荐?”下面很多读者留言,《读库》。
著名学者“道长”梁文道在自己的读书专栏里,专门推荐了《读库》。
“这是一本特别有感觉的书…我们所喜欢的、所关心的,可以是很多领域、杂七杂八的,而这本书把这些东西都结集了起来。 ”
书单君特别喜欢主编张立宪,一直奉行的“三有三不”原则。他出版的每一本书一定要:有趣、有料、有种。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
这也是这么多年,爱《读库》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吧。
深度、丰富、有品位。《读库》,真的好,是适合12岁~100岁+,适合全家阅读,值得品读很久的好书。
真正开拓视野,启发思考,丰富精神世界,让你感受到好内容魅力的书。
新的一年,书单和《读库》合作,为大家争取到了更多福利:
《读库》2021年7本 + 绝美读库本6本 + 2021周历1本,原价525元,这次赶上书单特惠价只需386元!节省二百余元,还包邮。
折下来一天只要1元多点,就可以拥有一整年的阅读快乐,非常超值!机会难得,数量有限,快快下单吧~
“老六”叫张立宪。资深出版人,《读库》的主编。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36岁老大不小的时候,算了算存款还够三个月的房贷,于是就勇气可嘉地从体制内辞掉了副主编的职位。
在这个人人都不看好纸书的时代,逆向而行,做了一本杂志《读库》。
《读库》由他创办,由他编辑,由他吆喝,由他扛到现在。从36岁到51岁,一做就是15年。
老六对做书,对好内容有自己的执念。一个人把一件事做了5年可能是习惯,但15年,一定是信仰。
很长一段时间,他发现许多有趣、有思想、有品位,特别好的文章,因为篇幅不够长,无法单独出版。
但读者们有切切实实的需求,这些文章又真的值得一读,难能可贵。
不像一本厚厚的书负担太重,不像报纸杂志上的文章,显得有些单薄不解渴。就这样,2006年《读库》诞生了。
愿望很简单,老六用心做好书,满足爱读书的人对阅读的渴望。
不过,想法总是很美好,但现实过程磨难重重。从无到有地做一本杂志,风险一定存在。
一开始的《读库》非常不容易,没有工作室,老六就带着几个伙伴在家办公,谈事儿就约到咖啡馆,颇具创业团队吃苦耐劳的劲儿;
老六还必须做一个全能型人才,策划、组稿、编辑、美术设计、印刷、宣传发行、公关销售,他一个人全包揽了;
最艰难的时候,老六也得苦兮兮地去打工兼职赚钱,硬撑着《读库》。
可即使如此辛苦,他还是觉得《读库》是他人生中,做的特别正确的一件事。从2006年第一本出版,到今天,这十几年,是他一生中特别美好的时光。
如今《读库》已经从无到有,培养了一批稳定又忠实的读者。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读库》。
每每新一期出版,送到读者手中,全年订户们收到,都会迫不及待地分享《读库》带来的喜悦。
慢慢地,“读库”这个图书品牌,成了国内出版界的“奇迹”。
只不过这个“奇迹”的发生,是因为《读库》用尽各种各样的努力,去做一本“好书”:
《读库》一大原则是:为了做好内容,“不遗余力、不计成本、不留遗憾,成本没有上限,时间没有下限”。
主编老六对文章质量要求极高,使得《读库》每一本都品质过硬。
《读库》的每一篇文章,都经过精挑细选,一篇稿子几万字,老六逐字逐句,删删改改,呈现给读者扎实的内容。
《读库》内容够丰富,「有趣、有料、有深度」是它15年一直追求的。
在这里,从电影、音乐、美术、电玩,到宇宙、科技、数学、建筑,再到纪实、历史……包罗万象。
比如,早在“郭德纲”这三个字,还没家喻户晓的2006年,《读库》第一辑的人物部分就收录了冬冬枪撰写的特稿《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还有访谈,和从郭德纲看到的50年相声现状。
放在现在,几乎再也没有记者和杂志,能拿到郭德纲先生这么多的一手资料——《读库》的眼光和品位,在创刊初期就已经不同凡响。
《读库》每册5-10篇非虚构文章,用写一本书的力气,来记录这个时代的人与事。
深挖许多冷门“小事”背后,耐人寻味的社会现象和思考。视野开阔,角度考究。
任何一件有趣的事、任何一个有价值的领域,《读库》都会介绍给读者了解体会;而且把“高逼格”和通俗有趣同时兼备了。
不必担心难读,《读库》的一大原则就是,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刊发文学作品。
《读库》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挖掘表象之下的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读起来趣味横生,久久回味。
老少皆宜。12岁~100岁+,如果你对这个世界依旧充满好奇,《读库》一定会给你惊喜。
纸张的纹路,要让手觉得顺滑柔软,下垂感要好,要让读者翻书的手,感到舒适。
老六说,他要做“对的书”。“不增加读者财力上的负担,不增加读者视力上的负担、不要增加读者体力上的负担。”
读库的书,不能贵得超出读者承受范围,不繁复,不重,便携,地铁上马桶上,单手就能看。
不仅如此,老六这个做书的,还一定要坚持“责任感”。
他明白,一个人的阅读经历太重要了。十几年,他坚守着做书人的责任和担当。又把它们落到每一页纸、每一篇文章里。
许多人都说,“把书这件事做到这个份上的,如今真的不多见了。”
“读库的成功,不是融资扩张上市敲钟,不是一线城市多套房产,不是耸动标题铺满头条,不是万千信徒顶礼膜拜……
不只是成功学意义上的名利双收,更多是一方编辑和读者遵循契约,共同维护的,可以自由呼吸的天地,大家在这里细细把玩一番心头的小小趣味。”
在这个年代,在商业化的热潮里保持清醒,把一件小小的关于阅读的事,用心地坚持十几年——
“真正见多识广的人,不是船员不是空中小姐,也不是专业的旅行家,而是沉静、充满好奇心的宽阔阅读者。”
很喜欢作家唐诺这句话。我们读书,去一个宽广的世界,见识新鲜的有趣的事。
订阅《读库》,就是让自己通过阅读,去往一个更大、更广博的美好世界。
如果你喜欢动漫,《读库》有专门研究动漫的名篇《想你时你在脑海》,它揭秘了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幕后的故事,采访了几十位主创、收集了大量访谈和动画的设计原稿、分镜,满足你对动漫的所有好奇;
如果你对人工智能感兴趣,《读库》有关于它的超级科普文《未来的人会是怎样的》,带你进入一个充满科学和想象力的世界,干货满满;
如果你想看名家佳作,黄永玉、贺友直、马伯庸、陈晓卿、贾行家、克韩、刘柠……
《读库》卧虎藏龙,学者作家的思想、观点和故事,在这里都能看到,足够你大饱眼福。
读《读库》不知不觉,增长见识,让你不再只是拘泥在自己的小角落里。
不仅如此,看《读库》让看书这件事完全不会成为负担——
小开本,重量轻,单手就可以阅读,还很便携,挤地铁、等公车的时候随时都能拿出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