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潮沉思录
这里是一个公开陈述和议论的公众号,在这里,我们容纳不同的意见,尊重独立发言的精神,尊重言之有物的内容。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10亿美元投资DeepSeek?阿里否认 ·  11 小时前  
界面新闻  ·  张雪峰回应DeepSeek会让自己失业 ·  18 小时前  
t0mbkeeper  ·  #饺子导演成为百亿票房导演#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潮沉思录

达摩为何东渡?——罗神聊电影

新潮沉思录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8-09-10 19:57

正文

文 | acel rovsion


今天这篇是罗神的电影随笔,带大家了解另一个罗神。



知道这部作品源于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众所周知,金基德虽作为三大电影节多次提名的韩国国宝级导演,却是个原创能力较弱的作者导演,或者说这位是经常能在自己的剧非本里发现其他导演的影子。金基德的戏剧结构完全参照了这一部《达摩为何东渡》,却讲了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


在金片中,他讲到的是僧人从俗世到空门,再由空门与割裂不开的俗世做出决裂。从困顿和逃避到宽恕的轮回。春和夏的杀戒和色戒成了业,而在秋形成了杀妻事件的果。服刑归来,怀揣师傅的舍利走过冰河,试图以苦痛的修行来弥补自己的业报。水和水蛇的意象,加上安葬得道的老僧,体现了又一次人世间轮回的开始。而中年僧对于无明众生苦痛的丝丝觉悟,也让他在经历春夏秋的躁动和俗世不决后,慢慢回归修行的正途。最后在放下之后把如同他的老师一般把他理解的佛法与轮回无常教给妇女送来的婴儿,但注定婴儿成长为童僧后必然还要经历同样纠葛才能够放下执念,行成人世间无数次永恒往复的轮回。



但原版的故事在很类似结构下(准确的说是金很可能参考了原版故事),却完全走向了另一种日本禅宗的理念,用封闭叙事,极简对白和非静非动的影像语言,讲了一个“非执”和“无我”的故事。同样的老中青三代,童僧着于生之执,也有着赤子之心,对生命执着地热爱,对逝去的存在物有依恋。无论是自己的乳牙还是死去的花鸟虫木。他收藏起自己的乳牙和记忆,并为逝去的花鸟草木建立枯冢。对生的背面也就是死没有任何概念也不能理解,这些生命为何最终要逝去,有去往了何方,对生的我执体现在执拗地着于存有之物。即是物执,也是生之执。


中年僧着于世间之执或者说事之执,不能超脱,也只能用严律去对抗情欲和事执,电影中大篇幅的他本人的俗世纠葛就能够看得出来,这个自不必说。而童僧相比而言却无诸生的世间之执,他不记得他的亲人,也谈不上悲喜。但中年僧不滞留于有无,而是着相在了事与我之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