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枪稿
汇聚媒体精英智识,每天发表电影相关之深度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 ·  8 小时前  
CINNO  ·  苹果 iPhone 16e 一文汇总:升级 ... ·  2 天前  
河北交通广播  ·  注意!此路段高速今天起收费有调整~ ·  昨天  
河北卫视  ·  城市烟火 ... ·  3 天前  
河北交通广播  ·  今年首次!降价!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枪稿

阿丽塔:天!屎!

枪稿  · 公众号  ·  · 2019-02-27 21:29

正文



詹姆斯•卡梅隆作品在华的每一次亮相,都堪称影响中国的年度大事件。


从《真实的谎言》到《泰坦尼克号》再到《阿凡达》,无一不在票房、口碑、话题上多重称霸。


而他担纲编剧、制片、监制的新作《阿丽塔:战斗天使》,却没法让我们满意了。


为什么?



硬核少女,消化不良


文|文白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影画志”】




据说,陀螺是基于“宅男的使命”才向卡梅隆分享那部叫《铳梦》的漫画的。


《铳梦》里有陀螺喜欢的东西,怪兽,也有卡梅隆喜欢的东西,机甲。


但是陀螺或许没想到,在那个赛博朋克尚未流行的好莱坞,卡梅隆连招呼都没打就掉进了坑里,他说,他一定要拍这部电影。


2000年左右,卡梅隆买下《铳梦》的电影版权。


2003年,他接受访问说正在写剧本。


2009年,《阿凡达》火爆全球,他说这是用来给《铳梦》练手用的。


卡梅隆成功入坑《 铳梦 》,并为其颇费心思


2010年,他说已经写好了186页《铳梦》的剧本,但没时间拍了。


2015年,他终于忍痛把剧本和600多页的笔记交给了别人,墨西哥导演,不是陀螺,而是罗德里格兹。


2019年,《阿丽塔》上映,嗯,一言难尽。


《阿丽塔》当然不能算烂片,它的技术即使没有划时代的意义,也 代表着目前的最高水准


我喜欢机动球比赛的那一场戏,运动过程中的3D视觉效果惊人,但其实阿丽塔这个角色的动作捕捉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动作捕捉讲求什么?自然。之前有一部《猩球崛起》,我很喜欢,私以为它的动作捕捉技术已经超过了《阿凡达》,原因就在于,人们对真实的要求总是比想象苛刻。


但好歹《猩球崛起》捕捉的是猩猩,到了《阿丽塔》则是直接造人了。


阿丽塔可是说是目前最成功的数字化角色


这个难度,远比《疯狂的外星人》里弄一个外星人或者《奇幻森林》里搞一堆小动物要大得多,不信,你看看土法炼钢的《爵迹》里能达到怎样的效果就知道了。


《阿丽塔》,至少做到了以假乱真。


在这样的技术支持下,《阿丽塔》贡献出了几场好戏,街头巷战、酒吧撒野、机动球比赛,但,也仅此而已。


或许是卡梅隆太爱这部漫画了,他用最顶尖的技术来打造这部电影,但这种爱与巨额资金的投入形成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烂番茄上差评如潮


因为爱,他试图把更多的《铳梦》元素塞进来,而不仅仅是要拍一部B级爽片。


因为投资,他又不得不迁就主流观众的审美,多加一点爱情戏码,多添一些俗套的成长故事。


但,《铳梦》却不是这样的,它说的是一个好战少女的故事,它就是B级爽片,而不是主流审美。


这样的矛盾给电影带来了太多的撕裂感。


首先带来的是剧情递进过快的问题,这在一开场就出现了,瓦叔拣了个机器人,镜头拉远,音乐响起,但在连接下一个镜头的时候音乐居然被生生切断了?为了缩减片长还可以这么做?


接下来你会看到幻灯片式的少女成长过程,第一天,对这个世界好奇,第二天,爱上了一个男生,第三天,和父亲顶嘴了,第四天,离家出走了……


俗套情感线的展开极其无聊


老实讲,如果不是看女主,我恐怕熬不过这无聊的俗套开头……一个快速递进无法让人产生共情的俗套故事,如何让人坚持得下去?


甚至于因为这个断断续续的剧情推进,你都无法理解人物的转变,女主怎么突然好战了?突然怀疑父亲又突然和好到底搞什么?那个叫雨果的非得在朋友抢劫的时候制止?绮莲这良心发现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这就是卡梅隆写了那么多年的剧本?


技术加持使《阿丽塔》带来了一场高规格的视觉呈现


然后就是气质问题。


最能体现阿丽塔气质的就是酒吧那场戏:我就是来挑衅的,你们这帮菜瓜一起上吧。


毕竟是火星狂战士,身怀古武,勇猛好战,看到一些自以为是的人和事,不狠揍一顿才怪。


但电影呢,亲情和爱情的元素太多啦, 把一个300岁的人塑造成13岁的春心萌动


阿丽塔需要在雨中和雨果接吻吗?当然不需要啊,她需要的是时刻的觉醒,是心理的转变,但现在呢,你既没有拍好爱情也没有拍好心理,雨果之死,那么惨烈,至少我在感受上无动于衷。


300岁的人了,控制一下


按道理讲,这种接近B级片的气质是罗德里格兹所擅长的,但也不知道是碍于卡梅隆的梦想还是资本的压力,罗德里格兹的长处在本片几乎没有任何发挥,你拍个少女成长的电影,大把擅长的二三流导演,何必找罗德里格兹?


所以说, 一部电影好不好和创作者热不热爱原著没有太大关系,也和是不是忠实还原没有太大关系。


卡梅隆这种级别的热爱,只是给电影带来了更多的技术支持,而还原原著,也只是赢得了原著粉的欢心。


电影语境与观众情感脱节,带来的不是共情的感动而是尴尬


对于我们普通观众而言,任何一部电影都是独立存在的。


电影中有一段阿丽塔掏心给雨果的场景(嗯,是真的把心掏了出来),这一段在温情脉脉的语境里显得极为生硬,但却恰好能体现这部电影的困境。


卡梅隆掏心掏肺地把它喜欢的东西呈现出来,但我感受的却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尴尬,于是只是说, 不用,谢谢


我还是爱你,也承认你的能力,但这样,我实在无力消化。



THE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