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官方微信,与您一起艺术改变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macrozheng  ·  300 秒到 4 秒,如何将 MySQL ... ·  18 小时前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  探索数据中心的多模光纤距离限制 ·  4 天前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  DeepSeek加速大马数据中心发展 ·  3 天前  
程序员鱼皮  ·  MyBatis 批量操作的 5 ... ·  昨天  
程序员鱼皮  ·  MyBatis 批量操作的 5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大剧院

花开时节聆佳音|作曲家张千一、叶小纲的交响往事

国家大剧院  · 公众号  ·  · 2018-03-28 18:18

正文

本文字数: 2100字

阅读时间: 约5分钟

改革开放40年,成就了一批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作曲家,他们是时代的幸运儿,对时代也充满了感怀。在他们笔下的旋律中,我们听到了时代激荡的旋律,感受到拂面而过的改革春风。他们是活跃于交响乐创作前沿的领头人,立志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今天,我们就走近两位中国当代作曲家——张千一、叶小纲,用他们的创作故事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的盎然春意。

张千一: 用时代之音演绎民族风情

在即将到来的第六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系列音乐会中,将由谭利华执棒北京交响乐团演奏张千一创作的《云南随想》。

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和发展,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一定要真诚。在提倡雅俗共赏的同时,更希望艺术家能够引导观众,交响乐一旦深入人心,便会给听众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张千一

钟情于民族性音乐素材的张千一,多年来一直坚持着他的民间采风之旅,为了挖掘更多的创作素材,他曾去到云南采风几十次。在深入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的过程中,张千一热衷于提炼民族特有的音乐元素,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寻求着不同民族特有的音乐语言。《云南随想》不仅全面展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技术,更表现了张千一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美好印象和深厚情感。

▲张千一在云南采风

“1985年和1992年,我两次到云南采风,都历时40多天。从2004年开始,更是多次去云南。尽管采风的过程很艰苦,但采风对我的创作帮助特别大,为了创作出好作品,再远的路都不会觉得远。每次去到少数民族部落,都会吸收到他们的文化营养,也会听到很多民歌素材。中国作曲家非常幸运,有很多素材可供选择,但同时我也认为不能停留于素材收集的层面,要用你的思维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创作。创作的源泉和采风的经历会无时无刻地影响我,对我而言,中国所有的民间素材都很重要。”

作为中生代作曲家,张千一是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成长起来的。作为时代的幸运儿,张千一也致力于用作品来歌颂伟大的时代。

▲张千一指挥演奏

改革开放的40年,我从学生成为音乐工作者,后来又回到学校成为学生,最后进入文艺团体从事音乐创作工作。40年的飞跃发展,给艺术家提供了很好的创作条件和创作环境,可以说我们有幸经历了这最好的时机。从事音乐创作的艺术家,要创作出反映时代、讴歌时代的作品,用作品去赞颂伟大的祖国,这是艺术家的责任。

“中国交响乐之春”对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交响乐的创作离不开乐团的演奏,更离不开剧院的推进。本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全部演奏中国作曲家的作品,我感到特别欣慰和自豪,我真心地为国家大剧院点赞!

——张千一


▲张千一《云南随想》选段

谭利华指挥北京交响乐团演奏

作为国家大剧院的老朋友,张千一的《云南随想》也曾多次在“中国交响乐之春”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此次北京交响乐团的再度演绎,想必定会呈现出不一样民族风情。

叶小纲: 用交响音画谱写中国故事


本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将会演奏作曲家叶小纲的四部作品——《铸剑》《草原之歌》《锦绣天府》和《四川音画》。

改革开放后,所有的知识青年都可以考大学,这可以说是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我们都很感怀这个时代。我在工厂工作了整整六年,天天在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1978年,我从工厂来到中央音乐学院,意味着真正走上了音乐的道路。虽然校园很简陋,学习条件也不是很好,但大家都一门心思扎在学习上,学校里都是良性的竞争氛围,我十分怀念。那时的创作环境是百废待兴,眼前一片灿烂的未知数,但能感觉到自己的人生可以迈向新的台阶。

——叶小纲

▲学生时代的叶小纲

无论时代如何变更,叶小纲对于音乐的执着从未动摇。曾被列为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的叶小纲,每当回忆起学生时代,总是充满了感怀与憧憬。

相较于40年前,现在的音乐创作更加繁茂、更加旺盛,题材和体裁都更加多样化。极为敏锐的感受力和对素材独具一格的处理方式,成就了叶小纲音乐创作的高超品质和不同气质。

▲叶小纲指导交响诗《草原之歌》排练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每一个创作个体都有很大的选择自由,怎么表现出自己的艺术身份和个性,都关系到作品是否能够留存下来。从个人来说,想要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自己掌握发展速度的快慢,如果把每分每秒都抓得很紧,成功的概率就会高一些。

“中国交响乐之春”的意图非常好,不光主推中国作品,还主推中国各地的乐团。一方面,奠定了国家大剧院在推动中国当代音乐文化发展方面的地位;另一方面,对全国各地交响乐团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辐射性影响。在未来回顾中国交响乐发展历史时,“中国交响乐之春”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我相信,再坚持数年,中国交响乐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会慢慢建立起来,演奏中国音乐将成为开发国际新兴文化的关注点。希望“中国交响乐之春”能够成为一个品牌,不光是中国乐团跃跃欲试,愿意到这里来展现自己的面貌、雄姿以及作品,也希望能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国音乐大事件。

——叶小纲


▲叶小纲《广东音乐组曲》选段“旱天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