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上午,记者来到邗江区碧水栖庭小区35幢楼北侧,这里一个占地二三十平方米的充电棚停满了电动车。充电棚设置有20个充电口,上方的顶棚可为电动车挡雨,还贴心地摆放了擦拭灰尘的抹布。充电棚地面摆放了一只按压式的灭火器,顶棚上还安装了2只灯笼式的灭火器,确保充电安全万无一失。
“今年9月充电棚装好后,我们的电动车充电有了固定的场地,充电安全也有了保障,过去普遍存在的电线私拉乱接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一位取车的居民告诉记者。
8月29日,《政事面对面》第七期节目聚焦“居住环境”,曝光了碧水栖庭小区存在电动车乱停乱放、充电不规范等问题。
节目播出后,邗江住建部门、西湖街道、社区和物业等联合行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取得了居民满意的成效。在此基础上,我市及各地出台多项措施,为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开辟绿色通道,满足居民最基本的充电需求。
我市多部门还联合出台了《扬州市居住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建设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推进既有居民住宅小区停放充电场所建设,推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按照标准建设停放场所、充电设施,整治既有居民住宅小区地下、半地下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隐患。市住建局指导各地按照方案要求,利用社会资源和部分财政资源,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7.1万余个。
针对小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市住建局从制度层面加以解决。该局建立问题清单,将整改情况与企业和项目经理信用信息挂钩,加强“回头看”,实施区住建部门、街道、社区、业委会以及物业企业“五方提升”行动,正在起草《扬州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合同任期制指导意见》《物业服务企业退出住宅项目指导意见》和《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第三方审计指导意见》;印发《关于排查我市住宅小区地下车库渗漏问题的通知》,正在起草《扬州市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保函)管理规定》,在保修期限内建设单位可依此规定使用质量保证金委托维修;有效发挥“好地方红色物业”品牌引领作用,指导社区党组织充分运用“党建联席会”等制度,推出“四民工作法”,常态化落实电动自行车隐患问题全链条整治工作,发动社会资源和财政资源,在全市既有住宅小区新增充电端口。
针对酒店排风机噪声扰民的投诉,广陵区生态环境部门与相关酒店积极协商,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酒店制定科学合理的噪声整改方案,使排风机噪声问题得到解决,不光达到了“国标”,更达到了“民标”。
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各县(市、区)也是动作不断:宝应对全县健身器材实行智能化管护;高邮全面梳排公共服务领域短板弱项,并纳入民生一号文件加以实施;仪征与全市闲置地块责任人签订市容环卫责任书,消除失管、缺管现象;江都改建存量住房,建立“安居+产业孵化”模式……让老百姓实现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