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史事挖掘机
世界古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大学前沿人  ·  刚毅坚卓 | ... ·  2 天前  
北京大学前沿人  ·  刚毅坚卓 | ...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不容错过的河南特产,鸡内金薄饼真的太香啦! ·  6 天前  
国家人文历史  ·  《水浒传》里的武松真能把老虎打死吗? ·  1 周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毛主席蒋介石都曾在对方处于弱势时愿给其一职位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史事挖掘机

6000个霸道男人穿越了2200年,列队来见你

史事挖掘机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4-18 00:12

正文

春暖花开,马上又有一个小长假了,大家是不是心野了,想到处去旅游浪一浪?

可是,旅游有风险啊,因为你有可能遇到假的旅游景点。

譬如说年初狠火过一阵子的西安假兵马俑,套路就很深。

去到假的兵马俑,你会看到这样的假货——

或者是这样的假货——

以及这样的假货——

不仅陕西,连安徽都有假兵马俑……

有没有感觉眼睛辣辣的?

不要紧,今天波叔带你们去见识真·兵马俑

先上图,这是官方的外观图,记住存好了。

这个真正的兵马俑,正是在43年前的昨天,尘封两千多年后重见天日。

可是,这个过程真的一波三折。

1974年华北大旱,3月29日那天,在陕西临潼西杨村,村民们在村里四处挖井,想找水喝。

这个村在什么地方?就在自古相传秦始皇陵所在的骊山脚下。

秦始皇的陵墓是丞相李斯负责修建的,他向秦始皇汇报说:

臣所将徒隶七十二万人,治骊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然,叩之空空如下天状。

意思是,挖得够大了,是不是可以停工了?

秦始皇很霸气地说:

其旁行三百丈,乃止。

再往外挖300丈才可以停。

西杨村就正好在这个范围之内。

头几天,村民们挖穿了一层大约30厘米厚的红土(后来人们才知道那是兵马俑坑封土的夯土层),现在已经挖到4米深了,但水一直没出来。

一个叫杨志发的村民锄头抡下去,哐,刨出来一块陶片。捡起来看一眼,黑乎乎,不认得,估计这里曾经是个砖窑。扔一边,继续抡。

杨志发在自家院子里抽烟杆子

哐,哐,哐。不得了,接着刨出来更大块的,还看出了一点形状,像是一截截的断手、断脚和断头。

村民们有点犯嘀咕了:这埋的是古代的死人,还是什么鬼东西?看上去活生生的,还真是瘆人。

村民们把这些出土的陶俑随便扔在荒野之中,继续打井。

这些残破的陶俑人头,被村里的小孩捡回去,要么拿来做稻草人的脑袋,要么拿来当靶子对着扔石块玩,也有老人放在家里当神像来供。

这么有纪念意义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没有引起任何波澜。过了很久,人们才知道这是兵马俑两千多年来第一次见到阳光。

留意到这些残破的兵马俑的,是临潼县晏寨公社的水保员房树民

房树民在后来建起的博物馆门前卖自家种的石榴

听说西杨村打井打了好几天了,怎么还不见出水?

房树民找到生产队长询问情况,还跑到现场查看,发现那些残砖碎瓦和不远处的秦始皇陵出土的秦砖一样。

房树民对生产队长说:这井不能再挖下去了!

今天回头看,这是一句影响历史的当头棒喝。

房树民找来了临潼县文化馆的馆长王进成和几位文物干部。

专业人士们见到完整的陶俑,就惊呆了——陶俑至少有真人那么大,他们一辈子和陕西文物打交道,从没见过这么高大的陶俑。

这可能是极有价值的国宝,井不要再打了。赶紧把这些东西收拢起来,送往县文化馆收藏好。

兵马俑到了临潼县,马上就可以震动全中国了吧?

并没有。

这个重大的考古发现没有继续向上报告,那些零散的陶俑只能窝在县文化馆里,由文化馆的赵康民静悄悄地进行修复。

为什么?

别忘了那时候连文革还没结束。赵康民被运动整怕了,他十年前把几个出土的南北朝石像收回文化馆,结果被当做搞“封资修”的典型,全县通报批评。

波叔普及历史知识:“封资修”是什么?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以前都是要打倒的。

所以即使王进成和赵康民知道那些是好东西,也不敢汇报给上级部门。

这时候,历史又推出了一个关键人物:新华社记者蔺安稳

蔺安稳(左)与袁仲一在博物馆前合影

蔺记者的媳妇正好在临潼县文化馆工作,他那天到文化馆闲逛,看到一个个真人大小的陶俑,吃了一惊。

这是两千年前秦代的士兵形象,为国家稀世珍宝。

了解情况之后,他马上赶去西杨村做深入采访,写出了关于兵马俑的第一篇文字报道:

《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

陕西省临潼县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出土了一批武士陶俑。陶俑体高1.68米左右,身穿军服,手持武器,是按照秦代士兵的真实形象塑造的。像这种同真人一样的立俑,还是第一次发现。

秦始皇陵周围以前曾出土过陶俑,但都是一些体积不大的跪俑。像这种真人一样的立俑,其珍贵的地方,在于这是一批武士。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而秦代士兵的形象,历史上未有记载。这批武士俑是今年三、四月间,当地公社社员打井时无意发现的。从出土情况推测,当时陶俑上面盖有房屋,后来被项羽焚毁,房屋倒塌,埋藏了两千多年。这批文物由临潼县文化馆负责清理发掘,至今只清理了一部分。因为夏收,发掘工作中途停止了。

……

1974年6月,报道以内参的形式发表,引起了中央领导的注意。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批示:

建议请文物局与陕西省委一商,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好这一重大文物。

这下子,兵马俑才算熬出头。

所以波叔说,兵马俑的整个出土过程和别的考古发现很不一样,不是只靠一个伟大的考古英雄就能完成的,而是依靠这几位土得掉渣的农民伯伯本能似的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如果少了那几个小人物,哪怕缺了其中一环,都很可能产生不一样的结局。而我们,也不一定能够看到这一“世界第八大奇迹”。

要是你非要追问谁才是发现兵马俑的第一人,那波叔的回答是:都是。

很快,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就看到了报道和批示。但他第一反应是纳闷:没听说陕西有这个发现啊,我身为堂堂国家文物局局长怎么不知道?

他把电话打到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那边也是一头雾水。

等他们派人到西杨村看过,才终于确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秦代遗址。

于是,秦始皇陵秦俑坑发掘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当年41岁、后来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袁仲一担任队长的考古发掘队组建了,20世纪人类史上最壮观的考古遗址发掘,终于开始了。

1974年,袁仲一在一号坑

袁仲一没想到这是一桩他将为之奉献终生的事业:

我们当时以为这个俑坑十天半月就可全部发掘完成,既然是个陪葬的俑坑,能有多大?没想到半个月下来,连俑坑的边都没有摸着。太令人惊奇了,怎么还有没边的俑坑?

你想想,一个坑总得有边有角吧。可挖了那么久都没挖到边,这个坑得有多大?连考古队员都不敢相信,停止发掘,抽调了4个人,每个人拿一个很有名的工具,以间隔3米的距离,由东向西钻探。

这种很有名的工具就是——洛阳铲。

结果距离原来打井的那位置都有100米远了,洛阳铲带上来的信息仍然表示,地下还有陶俑!

邪门了。这铲是不是出毛病了?

没毛病。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个后来被称作“一号坑”的秦俑坑东西长200多米,宽度超过60米——波叔给你们做个对比:一个标准足球场的尺寸是长105米、宽68米。也就是说,一号坑比一个标准足球场差不多大一倍。

一号坑

这气势,绝了。

那么大的坑,埋的肯定是一整支军队。袁仲一他们就开始脑洞大开:古代军队兵马一体,有那么多武士俑出土,那怎么能少得了战马俑呢?

果然,几天后,第一批战马俑出土了。这是四匹驾着战车的战马,高1.5米,长2米,木制的战车已经全部腐朽,但马仍然像活的一样。经过发掘,一号坑一共出土6000多件兵马俑和数十俩战车。

1975年7月21日,新华社发布了一号坑发掘的消息。这个秘密终于走向世界。

大批陶俑出土后,发掘队只是在俑坑上搭了一个简易工棚。他们的设想是,以后能盖个仓库就好了。没想到后来在聂荣臻元帅的提议下,国务院竟然让他们建起一座博物馆。来自最高层的授意,所以动作很快,1976年1月博物馆就开始施工了。

可工程刚开始不久,一号坑东端北侧大约20米之外,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座俑坑。

新发现的二号坑长96米、宽84米,相当于一号坑的一半大,里面有战车89乘,陶俑900多个,陶马470多匹,青铜兵器数万件。看上去,这是一个由弩兵、轻车兵、车兵、骑兵四个兵种组成的特种兵集团军阵。

1976年5月11日,位于一号坑西北侧25米外的三号坑也被发现了。它的面积只有520平方米,有战车1乘,陶俑68个,陶马4匹,是一个古代军阵指挥部。

兵马俑就是这样边发掘、边修复、边展览。

这三个坑里面的兵马俑为什么那么重要?

一来它们活生生地向后人展示了秦朝军队的兵种构成、军阶差异、阵型排布等等光靠读书掌握不到的真实历史,是一个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

比如一号坑,它是一个战车与步兵混合编组的长方形军阵。

有前锋、后卫、主体、侧翼四部分。前锋,由三排面东的南北向横队组成,每排68个武士俑,三排共204件。前锋之后,接着是战车与步兵相间排列的长约184米的大型纵队,这是军阵的主体。在其南北两侧各有一排分别为面南、面北的长约184米的东西向横队,这是军阵两侧的翼卫。在俑坑的西端亦有三排南北向的横队,其中两排面东,最后一排面西,这是军阵的后卫,防止敌人从后边袭击。反映了此军阵组织的严密。

就拿那些最普通的士兵俑来说,有隶属步兵、独立步兵、弩兵。隶属步兵身穿铠甲,手持弓弩或矛、戈,有的是站在战车前面的前拒队,有的是尾随其后的后续队;独立步兵,有的是不穿铠甲的轻装步兵,打前锋,有的是穿铠甲的重装兵,当后卫;弩兵有站着的,也有跪着的。

或站或跪的弩兵

军事水平这么高,难怪秦国军队横扫六合,统一天下,成就了秦始皇千古一帝的霸业啊。

二来数量多,气势大,浩浩荡荡几千个,不是迷你版军队了,根本就是一支可以攻城陷阵的勇猛之师。

三是水平高,工艺精。每个陶俑都不是流水线作业那样的千篇一律,他们面庞有方有圆,虽然都是典型的陕西关中男子的相貌,可神态、表情、发髻的打法都不一样,性格鲜明,更别提服装了。

兵马俑的不同发型与神态

比如说军官和士兵穿的就不一样。军官戴冠,士兵不戴冠;高级军官和中级军官、低级军官戴的冠都不一样。这些在兵马俑身上都可以看出来。

戴冠的将军俑

那么多兵马俑还有一个共同特点:没有一个戴头盔。

《战国策》就写着,秦国的军队不戴头盔,体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相反,战国其他六国的军队是戴头盔的,难怪会被灭掉。

好玩的是,别看我们现在见到的兵马俑都是黑黝黝的,当时秦始皇可是让人给他们都涂上鲜艳的彩色。在刚出土的时候也能看到残留的颜色,非常漂亮。

可惜一接触空气,那些颜料就被氧化,所以游客只能见到“黑色兵马俑”。直到近年,妥善保护兵马俑彩绘的技术才研究成功。现在二号坑又开始了第二次发掘,说不定我们以后去参观,看到的都会是彩色兵马俑呢。

这样一支“地下军队”猛然间从地下复活,可想而知会在世界上造成什么样的轰动。

刚开始那几年,各国政要到中国来访问,都会拐到陕西来,参观兵马俑。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法国总统希拉克、美国总统里根、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都托了关系走了后门来看秦俑。希拉克还留下了那句著名的论断,直到现在还被拿来当广告语:

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兵马俑哪怕只挖出一件来,都能算国宝了,结果乖乖,一下子出来了几千件。你想想这震撼力得乘以多少倍?

所以在短短的40年里,兵马俑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人们都熟知的一个文化符号。他们会变成网红:

穿越千年的基情

还有很多艺术家利用兵马俑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在他们心中,兵马俑就是最好的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

兵马俑与自由女神像共舞,象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兵马俑骑摩托

更重要的,也许是兵马俑代表了最典型的中国面孔,大家可能都想中国男人就该长这样吧:

其实,跟秦俑天然萌最默契的是他!你肯定想不到

是老谋子张艺谋。你们都以为他导演得好,可是人家也演过戏,本色出演……俑。

直到现在,兵马俑坑的发掘工作也仍然没有结束。宝贝太多,要研究的问题也太多,干不完。

处于边缘的兵马俑已经这么惊人,近在咫尺的秦始皇陵岂不是更无法想象?但人们不能挖,也不敢挖。为这件事奉献了一辈子的袁仲一就说过:

考古不是挖宝,我们不能做历史的罪人。

现年85岁的袁仲一

热爱考古的波叔非常赞同。袁仲一还写过这么一首词:

一把铲,一条绳,探幽寻秘骊山陵,朝朝暮暮情。腰如弓,铲声声,奇珍异宝一宗宗。谁知精血凝?

石滩杨,荒漠漠,秦皇御军八千多,寰宇俱惊愕。人似潮,车如梭,五湖四海秦俑热。夜长人在何?

宝物是令人激动的,但考古是寂寞的。只有耐得住寂寞、愿意为之坐一生冷板凳的人才能体会到揭开历史秘密的那种快感。

向他们致敬。

波叔找了一部BBC拍的兵马俑纪录片,挺棒的,想看的点击阅读原文

波叔说:

秘密等待得越久越迷人。

点击蓝字,阅读更多人物故事


他强撩林青霞、索吻张国荣、怒斥刘德华......老司机有文化,问你怕不怕?

《尽管法律宽恕了他,但没人甘愿选择这样的一生》


——菠菜说——

读书变化气质,沉淀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