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说楼市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联系方式:QQ:1527356260;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首席商业评论  ·  雷军为何会公开惦念大S? ·  2 天前  
贵州药监  ·  服务业继续发挥我国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 ·  4 天前  
贵州药监  ·  服务业继续发挥我国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 ·  4 天前  
吴晓波频道  ·  春节档票房破70亿:“保守主义”的胜利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说楼市

全球通胀的大火,正在燃烧!

刘晓博说楼市  · 公众号  · 财经  · 2019-09-16 17:31

正文


在2008年之后,全球主要央行开动印钞机,极大地推高了全球的债务水平。

当一个国家的通胀不断深入的时候,最终受到打击的是该国的工农业生产。
“被动印钞”只会给上行的通胀添油加柴,让通胀的火苗越烧越旺,进而点燃本币的汇率危机。
没有任何一个普通人喜欢通胀,但当全社会的债务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通胀又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
恰恰在2008年以后,全球主要央行开动印钞机,极大地推高了全球的债务水平。花旗集团对国际金融协会数据进行的分析显示,全球债务规模在2018年底接近250万亿美元,而2018年全球GDP大约为85万亿美元,换句话说,目前全球债务占GDP的294%。

世界人均债务现在超过86,000美元,超过平均每人收入的2.5倍。
现在,债务明显开始抑制需求和经济增长,汽车业和电子业的低迷,便是最有力的佐证。而在增长持续下滑之后,期望负债主体(也就是政府、企业和个人)归还这些庞大的债务,就更是天方夜谭了,因为大家都没钱了。
全面通胀是如何出现的?


在当下,解决债务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政府买单,因为各个经济体采用的是主权货币,而政府牢牢地控制着印钞权。
政府买单的本质,是央行通过加印钞票稀释货币的购买力,进而稀释债务本身,让负债主体的债务压力减轻:
当一个人月收入1000元之时,如果负债是100万,债务负担就会极其沉重,但当货币爆贬,他的月收入达到10000元之后,债务负担便会得到大幅减轻。
个人如此,国家和企业同样如此, 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伴随的是通胀如火!
大家都知道,在主权货币外,市场上还有很多其他信用载体,比方说金银、农产品、石油、美元、欧元、英镑等等。当某个经济体主权货币爆贬后,本币持有者为了避险,便会选择其他信用载体,比方说最近大幅贬值的阿根廷比索,就开始陆续被其持有者所抛弃。
比索被抛弃的后果便是,阿根廷政府的外汇储备被不断损耗,国际收支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继而导致比索在贬值的路上越走越远。阿根廷通胀大泡泡便这样给吹起来了:
第一,比索贬值直接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比索兑美元汇率每贬值1%,进口商品价格就上涨1%,通胀加剧;
第二,当国际收支平衡被破坏之后,也就意味着美元流动性紧缺,这样一来,阿根廷的进口能力便被大大削弱,进而导致该国进口商品成为稀缺资源。稀缺带来的是价格上涨,上涨幅度会远远超过1%,达到10%乃至20%。
因此, 走私在很多国家的历史上都是暴利行业,因为进口商品具有稀缺性,涨价的幅度远远高于货币的贬值幅度。
当今世界,经过经济全球化之后,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已经十分紧密,几乎每个国家都需要进口。当一个国家的进口能力不足之后(以本币开始趋势性贬值为基本特征),这部分进口商品(也就是进口依存度高的商品)价格就会暴涨,最终会推动该经济体所有商品价格上涨。
打个比方来说,一旦一个国家的猪牛羊肉价格出现上涨,人们的生活成本便会提高。此时,大家自然希望从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取更高的毛利(同理,劳动者也会要求更高的工资),以对冲生存成本的上升。
最终带来的结果便是,全社会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普遍上涨, 早先因为进口商品形成的结构性通胀,顺理成章地演化成了全面通胀。
通胀最终打击的是工农业生产


那么,当一个国家完全不需要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时候,情况又会如何呢?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不需要进口的经济体,不存在打破国际收支平衡这回事,严格来说也就不存在所谓的 输入性通胀 问题了。
但不能忽略的是,本币对内不断贬值同样会推动通胀,通胀如火之后,政府首先要做的,便是给公务员加工资,当然其他支出也会随之增长。何以解忧?唯有印钞。
本人在《如松看货币之道》中讲述过一个原理,当一个国家的通胀不断深入的时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