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家外汇管理局  ·  【总台央视】激情亚冬 逐梦冰雪 ... ·  9 小时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习近平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 ... ·  3 天前  
国家外汇管理局  ·  习近平对四川宜宾市筠连县山体滑坡作出重要指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草根郭有才爆红背后:算法在重构中国社会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 公众号  ·  · 2024-05-23 20:32

正文

我们生产网络舆情和危机管理专业有用的观点

燕博士

草根歌手郭有才,带着理想,一直坚守在早已停止运营的山东菏泽南站,要不是被保安同情地罩着,早已被扫地出场。但是在五月的某一天,突然火遍全网,泼天的流量倾泻下来, 9 天涨粉 1000 多万。外地粉丝,纷至沓来。

菏泽迅速聘他为文旅推广官,有关部门为给外地游客提供好的体验,提供了志愿者服务,加装了公厕,连夜铺设路面等措施获得网友好评。

但是,各地网红前来打卡直播,场面混乱不堪,再加“牛鬼蛇神”“群魔乱舞”一般的直播观感,遭遇周边群众投诉,严重干扰公共秩序, 5 20 日,菏泽南站为保障中高考考生的休息和考试,紧急叫停文娱活动。 5 21 日,菏泽南站现场已几乎恢复平静。

一、郭有才走红背后:短视频算法成为“造物主”

郭有才是近年来较少见的突然爆红的网红。我们会发现,自从抖音、快手短视频出现之后,西安、重庆等地被引爆为“网红城市”,“网红”开始长驱直入社会领域,成为多数城市的憧憬的理想,也成为社会偶像,被人们热烈追捧。问题在于,类似郭有才这样的网红的走红,固然和他的坚持有关,但是更要看到,在今天中国网民无限接近 11 亿人的“流量时代”,算法机制大行其道,一个网红现象的爆发背后,更多是算法在背后起到推手的作用,至于城市管理者和个体的努力在其中的作用,反倒是其次的,自带算法机制的短视频平台成为“造物者”。

以往的网络平台主要依靠粉丝数量和点击量的多少,来获得流量和影响力,但是短视频平台更多是以算法系统为中心,根据内容爆发的“潜质”来主动推送流量。如果老的账户仅仅按部就班生产传统内容,反倒会渐渐边缘化,而新用户输出新鲜内容,反倒会获得系统的优先推送。这就导致这样的现象,算法系统掌握了流量的秘笈和“黑箱”,流量是否爆发、个体能否成为网红,更多掌握在算法和系统的手里。流量爆发以及网红的出现,主要是算法机制的产物,是一种算法机制的现象。

郭有才在菏泽南站的坚守,独特的嗓音、怀旧歌曲、激情澎湃的表演,再加独特的大背头、山寨版的西服领带,提供了算法系统需要的新鲜内容,在网络到处流淌的“泼天流量”,突然有一天如同雷击大地,倾泻而下,使得郭有才成为最新的算法的“幸运儿”。

这种独特的网红产生机制,对于传统社会的冲击是巨大的,具有重构和颠覆的力量。

二、算法机制在逐步打破人类社会的传统秩序和社会规律

每个网红,都是来自算法世界的“刺客”。因为他们横空出世,“一夜爆红”,常常打破了人类社会成功的固有路径,也打破了人们关于成功的信念,给现实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也是郭有才引发巨大争议的根源所在。

虽然今天商业资本通过一系列的市场运作,推出一夜爆红的“小鲜肉”现象屡见不鲜,但是社会大众,依然对勤奋、教育、机遇等因素笃信不疑,认为这些因素的叠加才能带来真正的成功,而社会大众追求的传统成功,也更倾向于是科学家、数字英雄、财富英雄等,都有一个逐步积累和爆发的过程,符合人类的进化和认知规律。简而言之,是通过人类的智慧劳动,以及勤奋带来的幸运机遇,才是获得成功的不二路径。

但是短视频时代的网红,常常打破了这种认知,引发了关注和争议。比如,那些并未获得较高文凭的普通人,只是通过某个方面的特长,通过网络表演,乃至冒犯社会传统审美观点的言行举止来获得关注,也可能成为网红,并且在短短时间内收获巨大的“富贵名利”。

这种爆发式的成功,正在打破人类社会的传统秩序和社会运行规律。因为算法主导了这个成功的过程,使得网红在脱离了资本、智慧、教育等因素之外,重新拓展了一条崭新路径,而且这种路径是在人类社会之外的另一只“隐形之手”决定的,这就使得人类社会首次失去了某种主导权。

前几年一篇文章《外卖员,困在系统里》流行一时,说的就是算法决定了外卖员的送餐的速度、频度和收入,一时引发社会关注。文章之所以吸引人,不光在于赚钱的多少,是算法决定的,和劳动本身脱了节,还在于它击中了人们内心的焦虑和恐惧,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机器和系统面前失去了人类的主体性和主体尊严,沦为机器和系统的打工者、被支配者,而外卖员是人类社会第一批这样的“沦陷者”。

人们在关注网红的时候,往往艳羡他们一瞬间的爆发,以及短时间内获得的财富,却并没有注意到他们横空出世背后的算法机制。

由于算法在网络领域占据了优势地位,很多方面被算法修改了规则,比如成功、财富、名利双收的路径等等,这使得算法具有了挑战和重构社会的力量。

三、郭有才很快将“泯然于众人”

虽然不少人羡慕网红,甚至成为一些青少年的偶像,但是不能不说,“网红”作为一种社会标签,带有一夜爆红、一夜暴富的色彩,但也含有轻蔑、不被主流待见和承认,是社会非主流的意味。

这意味着,网红在社会大众的传统认知里面,依然属于新事物,社会看待他们的眼光,依然是带有质疑和不信任的感觉的。他们有待“转正”为社会承认的那种名人,比如传统的公众人物、财富英雄、数字英雄等。即便是演艺领域的网红,人们更他们希望是通过海选和舞台比赛脱颖而出的优胜者——其实健忘的人们,反倒忘记了,“海选”作为一种机制,本身就是对于官方选拔机制的一种冲击,是市场机制的产物。由于缺乏这种文化的信任心理,使得网红常常保质期不长,让网红保持“长红”,反倒成为一种社会话题。

再从网红产生的机制看,算法机制永远对于新鲜话题和新鲜内容保持了兴趣,这也是一种优胜劣汰,所以一旦网红流量爆发之后,往往流量驻留不久,又慢慢退潮,在下个地方、在另一个幸运儿的头顶,重新倾泻而下,制造新的网红。

因此,在郭有才爆红之后,一些媒体非常严肃正经地讨论他会不会导致社会价值观的走低、会不会影响青少年的成才观念,甚至是不是“网红毒瘤”,其实大可不必。郭有才必将和其他网红一样,在快速走红之后,也会迅速沉寂,“泯然于众人”。这是由算法机制和流量规律决定的,也是和社会对于网红的认知相符合的。下一个网红,正在某个角落在载歌载舞,在期待“泼天的流量”和“泼天的富贵”从空而降。

当我们认识了网红和算法系统的关系之后,我们就知道,与其讨论郭有才对于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不如行动起来,做好自己的各方面工作,同时提供一些与众不同的内容,说不定有一天,这股流量也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我们虽然说网红是一夜爆红的,但是也要看到,他们也是在拥有巨大的存量内容之后,才有可能被算法系统青睐,从而在某个时辰引爆这个流量。


作者简介:
  1. 燕志华 博士(yandaxia66)

  2. 资深媒体人/ 紫金传媒智库研究员/舆情管理顾问


  3. 往期精选:

  4. 内蒙古这起土地舆情,是一种典型的新型舆情

  5. 关于近日国企舆情的一个重要教训

  6. 如何看待当下“爱国营销”事件?谈谈“稻草人”现象

  7. 耶伦老太斜挎着包就下了飞机!难破的美国“阳谋”

  8. 央视意外引爆的这个舆情,或将产生三个后果

  9. 短短时间,两场大型网络闹剧就偃旗息鼓了

  10. 空洞无物的《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为何刷屏?

  11. 对圣诞节的舆情分析和三点建议

  12. 农夫山泉危机:大众传播的成功导致了“双刃剑”效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