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比亚迪一项关于动力电池充电方法的专利遭遇无效挑战,国家知识产权局做出部分无效的决定。该专利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升压充电方式导致装置体积和成本增加的问题。比亚迪在无效审理过程中进行了两次权利要求修改,最终部分修改内容被认可。该专利在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有同族部署。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比亚迪的专利遭遇无效挑战
比亚迪一项关于动力电池充电方法的专利被提出无效挑战,国家知识产权局做出了部分无效的决定。
关键观点2: 专利的目标是解决现有问题
比亚迪的专利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升压充电方式需要增加升压电路,导致增加整个装置的体积和成本的问题。
关键观点3: 比亚迪在无效审理中进行两次权利要求修改
在无效审理中,比亚迪进行了两次权利要求的修改,最终部分修改内容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可。
关键观点4: 专利的同族部署
该专利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均进行了同族部署,其中美国和日本各申请了两件专利,其中各有一件已经授权,欧洲专利还未授权。
正文
2025年1月6日,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显示,比亚迪一件名为
“
动力电池的充电方法、电机控制电路及车辆
”的发明专利
ZL201811574168.8
,经合议组审理后,宣告
专利权部分无效
,认为比亚迪基于经过两次修改权利要求1-17后的专利文本被认定为继续有效。无效请求人为自然人“郑林旖”,疑似使用了稻草人策略,隐藏了与比亚迪该专利有关的当事人信息。
合议组针对无效请求人提出的证据1和证据2,详细评述了比亚迪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具备创造性的理由。其中
证据1
(CN103166278B)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来自
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和
成均馆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的共同申请,
证据2
(CN102684248B)是一篇来自
日本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的已过期专利。
根据这件专利记载,其
解决的技术问题
是,现有技术中在直接充电时,当充电桩的最大输出电压低于动力电池电压时,充电桩无法给电池充电;对于升压充电又需要单独增加一个DC/DC桥式电路、电感以及相应的控制检测电路等构成的升压电路,
这样又增加了整个装置的体积和成本
。
因此,比亚迪希望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采用升压充电方式时需要增加升压电路导致增加整个装置的
体积和成本
的问题。
合议组认为,比亚迪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与证据1存在大量区别技术特征,这些区别技术特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在外部没有升压电路的情况下,实现升压充电的功能。但是证据2无法公开上述区别技术特征,也没有给出相应的技术启示。因此认定比亚迪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具备创造性。
目前,比亚迪的这件专利在
美国、欧洲
和
日本
均进行了同族部署,其中美国和日本各申请了两件专利,其中各有一件已经授权,欧洲专利还未授权。
本案无效审理中,比亚迪分别在2024年7月11日(第一次)和2024年8月12日(第二次)提交了两次对权利要求的修改,但是在无效决定中,只是公开了第二次修改的权利要求(针对第一次修改后的)变化,将权利要求8-10的部分技术特征补入到权利要求1中,将权利要求7的部分技术特征补入到权利要求2中,将权利要求11的部分技术特征补入到权利要求5中。
但是第一次修改时,针对原始授权文本的修改,并未清晰记载具体权利要求的修改内容,只是罗列两次修改前后的所有权利要求文本,也无修改标记。存在一定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