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世界很大很精彩,值得好好度过。读书写字、理财投资、健身运动、旅行美食,一个都不能落下,请努力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凤凰网读书  ·  每次去到陌生的城市,我都会先去寻找书店 ·  昨天  
蓝钻故事  ·  人性的真相,400年前就被他戳穿了 ·  3 天前  
英国那些事儿  ·  泰勒·斯威夫特的1亿美元的房产帝国曝光,网友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我的资产配置之旅(1):真实的渴望

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  · 公众号  ·  · 2018-03-05 10:59

正文

点上方蓝字可加关注

微信号: sangongzi0906

期待我们成为朋友

(关于配乐:十周年的《悲惨世界》是我心目中的王者,这其中的《小星星》是我的最爱,沙威是一个忠于自己理想的悲情人物,他一切执着和热血都涵盖在这首歌中。)


这个主题估计要写很多篇,现实生活中我研究到什么程度,就在公众号记录到什么时候,权当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开一个无限期的连载。


照着我不按常理出牌的尿性,这个看似是投资理财的主题,必定会东拐西拐讲很多其他事情。


当然,我是拿查理芒格的“格栅理论”来找理由的,投资理财本身就不单纯跟金钱和数字打交道,它跟时代发展趋势,不同领域行业发展动态,市场情绪各种变化,以及自我心态控制等密切相关,涉及的领域包括心理学、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哲学、文学、数学。


所以,东拐西拐也没错,就这么着吧,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01


先说动机这个事情,它是心理咨询中给我启发最大的词语,也是促使我现在身处情绪波动中会拿来“自解”的关键词。


“做一件事情”是行为,这件事情做到什么样的效果,是成功是失败是中途放弃,表面看反映的是当事人的能力,但真正影响这件事情走向的是“做事情的动机”。


或者再说得确切些,动机是有面具的。


当我们跟自己对话,给出做某件事情的动机时,那个动机已经被“人为合理化”了,是我们比照着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社会大众公认的行为准则,做出一个让自己觉得符合真善美逻辑的出发动机。


但在“逻辑合理的动机”背后是不是隐藏着更深的自己都看不清,完全属于“无意识状态”的动机,这就不得而知。


别人的生活,我无法去推测,但对照我自己,这个“有意识动机背后隐藏着无意识动机”,颇值得玩味。


在我现在的理解中,“有意识动机”如果是积极向上,那么就类似于我们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宏伟的目标,无论是当企业家还是走仕途,内心给自己的交代是成功立业,实现个人价值。


那么这个“实现个人价值”背后的动机是什么,追求个人价值的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又到底是为了满足内心最深处哪个渴望呢。


那个渴望才是真正的大BOSS啊,它以无意识的方式融入到我们现实生活的一举一动,一思一考,决定着“有意识动机”的未来走向。


如果“有意识动机”驱使的行为是符合“大BOSS”的需求的,那么一切都会顺利的进行。但如果有一天,“有意识动机”跟“无意识动机”不一致了,那么宏伟目标在推进中,就一定会遇到巨大的阻碍,“无意识动机"会用各种内心质疑的方式来让自己犹豫不决,乃至痛苦不堪,自我分裂。


举个例子吧。有人很认真走仕途,他可以给这种动机定义为创造个人价值、造福社会、追求公平正义,但如果他真正想填补的是内心某个情感的匮乏,想回避某种巨大内在恐惧,那么再怎么追求仕途,都不可能是治愈良方,他越追求,他越填补不了内心的窟窿。日子久了,人必定分裂。


同样,在创业发展中的自我质疑,仕途打拼中的矛盾,家庭关系中的纠结,生活现状中的痛苦,看起来好像是外界对自己犯了错,但换个角度看,或许真相是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诸多表演,并没有满足内心最匮乏的那种需要,于是内心先背离了,反馈到行动中,又怎么会让自己如愿呢。


唉,想想,我们总是埋怨说谁谁谁有欺骗了我们,殊不知,这世界只有自己骗自己而已。


02


扯了这么多的动机,回到投资理财这件事情。


我接触的所有理财书、课程和帖子中,对于理财的动机描述都是“管理好钱,等于管理好生活,等于给自己和家人一个更幸福美好的未来”。包括我最初去学习投资理财,我自己写书和做课程,这个动机描述都是成立。


我是真的认为做好投资理财,可以达到这个目标。于是我从工作开始就琢磨着钱,从四位数起步跌打滚爬到八位数。按照世俗的理解,我算是管理好了钱,那么我的生活是不是相应就管理好了呢,是不是现在就在体验更幸福更美好的未来呢?


答案是没有,我依然有着我的烦恼和痛苦,还无穷无尽地跟着我。做心理咨询的起初,我以为这些麻烦是财富积累的过程中伴随带来的,俗称“幸福的烦恼”。但随着咨询推进,我思考得越深入,才发现这些烦恼和痛苦早在财富积累之前就已经伴随着我,只不过那时候它们以其他面具出现罢了。


这个发现对我冲击是巨大的,我所付出的努力啊,竟然并不能把我带到渴望的彼岸,这是多么的讽刺。


于是,我开始重新梳理投资理财的意义。


最初希望自己有钱了就可以获得生活的选择权,可以摆脱父母的控制。现在在看,我真的就因为钱而被父母控制吗?


根本不是,儿女和父母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是深层次的自我投射关系的纠缠,“钱”只不过是当时的我无法看透真相,而找出来自认为合理的理由罢了。事实上,当钱越来越多,摆脱控制的问题非但没有解决,还衍生出更多的问题。


再然后,我将“变得有钱”这个念想变成“学习投资理财的能力,可以更好的管理我的生活,给我更好的未来”。这是近五年来最坚定的信念。那么,我的生活真的被管理得很好吗?


很遗憾,也没有,我太关注投资理财上的知识积累,把工作和生活的所有时间轴都搞混,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固执地认为投资理财这件事情所产生的乐趣就足够了,生活这个事情不重要,那些柴米油盐不可能带来投资上的快感,我不需要。


于是,我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投资理财的琢磨上,不给”生活“留点空间。


多讽刺,我口中叫喊着的追求是“很好的生活”,然而我自己先把“生活”两字放弃了。倘若不是心理咨询的介入,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再等待多久才能看到“我把生活遗弃了”这个问题。


我很感谢咨询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动机和行为本身的错配,也让我在节骨眼上花上几个月去重新思考。


我不能说现在就彻底把这个错配的问题解决,但至少我认识到,“我想要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这个渴望如果要满足,是需要退回到性格成长的源头,去解决很多性格上历史遗留的恐惧,重新找到我对生活本来面貌的理解,然后去重新搭建生活。


而过去的我可能对于自己到底要什么容貌的生活,怎样形式的家庭,何种程度的夫妻关系都是模糊的,描述不起来,只会一味地说“嗯,比我爸爸妈妈的生活要好一些”,而且非常固执地认为“我有了钱,就可以得到(或者买到)比父母更好的生活”。


可是,这些追求跟钱,真没什么关系。


03


对我而言,现在投资理财有什么意义呢?


嗯,它有它存在的意义,只是我不会给它扣上“追求幸福美好生活”这个高大上的帽子了,它不应该承担这种精神层面需求,它也不是改变生活糟糕状况、拯救事业低谷的稻草。


1、我遇见投资理财是注定的。我天性喜欢琢磨心理,擅长逻辑分析和规划整理,对数字敏感,这些特征注定我在做投资理财的时候,悟性要比普通人高一些。是我的擅长和兴趣,把我引导到投资理财面前,然后我做兴趣的事情时,又能出成果,获得物质上的回馈,形成了正向循环,这件事就持续不断地走下去。


2、它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一种能力,人无法预知未来,但可以通过培养一些能力来防御未知的危险。就像我们读书学知识,照顾身体御寒防暑,注意饮食保持健康,学会格斗抵御坏蛋,等等等等,投资理财也是类似的防御危险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当我和我的家庭成员需要解决物质需求的时候,投资理财所获得金钱能够迅速妥善解决,这就是它工具一面的正向体现。


3、它能满足我探秘的精神追求。这个特点是我写文章这两天才意识到的,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跟过去的自己独处,我回忆着小时候的自己喜欢什么,对什么样的东西念念不放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