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傻瓜扯扯淡
以史为鉴,多读少想。——一只金融狗的自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傻瓜扯扯淡

那人已在灯火阑珊处——《猜想与反驳》读后感

傻瓜扯扯淡  · 公众号  ·  · 2019-07-14 09:2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做不了哲学家的索罗斯仰仗老师波普尔的思想在金融市场成就了自己。沿着观点瞬息万变的索罗斯的指引,我们掀开波普尔哲学世界的一角,第一本《科学发现的逻辑》满篇数理逻辑超越能力圈,第二本的《猜想与反驳》以史为鉴更为通俗易懂。



波普尔在本书中较为完整地论述自己的哲学体系,即猜想与反驳的认识论。波氏理论既不同于唯物主义也区别于唯心主义,这意味着波普尔既不认同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也反对尼采的意志论,世界上不存在决定论这种确定性的一成不变,人类面对的是不断进化的理论。研究理论的进化过程是研究知识增长的过程,这是认识认识论的过程,简言之波氏理论是唯理主义。



波普尔的理论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科学哲学。这种逻辑实证主义经过波普尔里程碑式的研究发扬光大,之后托马斯库恩等哲学家撰写了《科学哲学的结构》等著作。


框架

波氏理论可以概括为:“问题-尝试性解决-排除错误-新的问题”的动态研究过程。问题是研究的起点,通过经验和逻辑等手段找出几条理论假设尝试性解决问题,通过观察的结果排除错误假设,之后再次形成新的理论。批判思维贯穿始终。在批判性思维审视下,错误是常态而非障碍。既然不存在确定性,波普尔用条件范围和真性假性阈值等概念定义理论暂时的稳定性。


波氏认识论是令人不舒服的,即理论一定可证伪,不可证伪的理论不是宗教就是巫术,所谓正确的理论是有条件且暂时的,理论的最终归宿是被进化的新理论替代。这一点倒是类似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变化论,然而波普尔认为所谓本质只是实在,人类社会没有终极状态。


波氏眼中的理论进化有点像霍华德马克思的周期钟摆。理论的正确性只是暂时的稳态,如同运动的钟摆越过中心点不做停留。钟摆在两边极端状态存在的时间非常久,这正是进化理论替代存在理论需要的时间。对于投研而言,市场或者供需的稳定状态只是一种衡量偏离度的实在,稳态可以被研究却不应被追求,没有意义更不切实际。偏态是世界大部分时候的样子,才是研究的重点。


要点


错误

在一个理论生来就注定被替代的世界里,错误不是敌人而是朋友。达利奥用整整一本《原则》反复论述错误对于人生进步的重要性,如出一辙。在猜想与反驳的框架之中,理论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提出的假设猜想,穷尽的假设越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越大,当某一个假设成功解决了问题则其他假设都是错误,所以穷尽假设越多犯错越多,研究的价值更大。如果一个人的认识论是非此即彼,错误就是敌人而非朋友,因为他只有一种理论,如果错误则一无所有,所以他必须偏执于自己的理论,无视外界的任何变化。这样的认识必然导致狭隘,波普尔将理论推广到社会学领域,著有《开发社会及其敌人》。


在投研领域,如何面对错误是成长的关键,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错误的人难以进步。金融市场是不确定性强度高得多反馈速度快得多的社会领域,这意味着海量的信息处理和成倍的决策判断,比较好的方式是以开放心态和持续学习建立假设集合并且根据客观结果去伪存真。金融市场的排名压力、人性性格社会光环等因素时时刻刻影响着情绪和理智,所以很多时候人们难以分清哪些是运气哪些是能力,误以结果论英雄,鄙视错误追捧成功。不以结果对错定调决策质量是一个必要却艰难的过程,保持稳定的投研状态是一个必要却艰难的过程。复盘历史从错误中学习是一个必要却艰难的过程。


可证伪性

可证伪性是波普尔认识论的核心概念,也是索罗斯强调的重点。可证伪性是知识增长的必要条件,不可反驳或者无法反驳的理论是人类进步的障碍,短视和偏见等等不良看法便会出现。不可反驳的观点很多是唯心主义的,比如宗教比如巫术。如果说宗教和巫术容易判断,实际生活充斥着大量不可证伪的隐蔽观点,比如权威大佬的演讲比如有组织的信息传播比如热血言论心灵鸡汤等等。

应用可证伪性的前提是对事不对人,人们对于假设本身进行研究和讨论,而不是将注意力放在提出假设的人,混淆假设和提出假设的人容易陷入被割韭菜的境地。索罗斯说过,历史就是英雄们用故事煽动群众,当一个故事没有价值的时候,就再讲一个新故事,群众们诉诸于情绪而非理性。


可证伪性意味着理论可以被证伪却不能被证实,这是波普尔认识论反人性的体现。虽然初次听说难以接受,然而反其道行之亦有启发。排除被证伪的理论剩下的是可能成功解决问题的假设,如果所有假设都不能解决问题,人类将继续挖掘新的假设。人类研究是一个不断做减法而非做加法的过程,做加法又陷入了狭隘的确定论循环。


芒格说 如果我知道我会在哪死去,我就一定不会去那个地方,这句话包含了可证伪性的意义,没有人预知如何长寿,摆脱一个又一个不良习惯有利于延长寿命。投研领域有一个“GARP”策略,背后逻辑是合理价格买入成长性,好东西更要有好价格。买入低估的品种未必能够赚钱甚至可能亏钱,然而其风险收益比好过高估的品种。站在这个角度看,安全边际是波普尔认识论的可证伪性在金融世界的又一个体现,卡拉曼在《安全边际》一书中有详细表述。


观察

证伪的实现依赖于观察,当我们看到了假设被检验的结果便应当尊重事实。这听起来像一句废话,哲学和现实之中却难以实现。


波普尔批判了培根的认识论,培根从观察出发提出归纳法,这在波普尔看来是错误的。由于知识的进化性,由于理论的可证伪性,用观察到的结果归纳出确定性理论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总有一天一个特例会跳出来推翻理论。波普尔在书中复盘物理学从牛顿定律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历史证伪培根的归纳法。观察、经验、逻辑和数理等等手段都可以建立假设集合,不能用于证实理论。站在验证的阶段,观察的作用非常巨大,证伪假设排除假设优化可选集依赖于观察的结果。


投研过程中,摆错观察的位置,将其本末倒置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某上市公司规划某重要产品的参数将达到XX水平。乐观者信以为真给出种种超预期的盈利预测,悲观者视而不见斥其为骗子,乐观者和悲观者都将自己今天观察的结果当成了未来必然发生的事情,依赖于自己过往的经验和公司口碑等等历史痕迹,这便是归纳形成结论。作为旁观者,投研人员只需观察跟踪和瞄准猎物,当猎物进入射程的时候扣动扳机。我们不会抱怨为何猎物如此狡猾;不会臆想猎物的行动路径;不会观察到猎物进入伏击点之后因为种种原因无动于衷;最终没有击中猎物总结经验下次再来。灵活应对的假设检验而非先入为主的非此即彼。


个人以为基本面分析的确重要,但是其隐含逻辑依然是归纳,这并不是确定性的结论,只是假设。基本面分析是否有效最终依赖于盘面股价的检验,所以技术分析有价值。反之,依赖技术分析指引未来而忽略基本面分析也是方法论的缺陷。塔勒布在《非对称风险》一书提到,由于投资的非遍历性,追涨杀跌是交易员们穿越牛熊的生存法则。


条件概率

波普尔没有完全否定确定性,他提出在一定条件下理论的暂时稳定性,当事物发展到新的阶段再次需要新的理论替代原有理论。“一定条件”这个前提对于证伪和解决问题非常重要,认为没有正确性是虚无主义,认为万物归宗是决定论,区别于两者之处就在于一定条件下。


这个问题在统计学上叫做贝叶斯定理,关于 随机 事件A和B的 条件概率 的一则定理。其中P(A|B)是在B发生的情况下A发生的可能性。人们根据不确定性信息作出推理和决策需要对各种结论的概率作出估计,概率包含不确定性包含可证伪性也允许暂时的正确性。假设检验的结果在满足了一定条件下才解决了问题。详细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条件至关重要,而不是仅仅讨论问题本身。


比如一个有趣的讨论,运动是否有利于延长寿命。有人拿出详细无比的数据说明牛逼如奥运选手英年早逝不在少数,有人指着爬行动物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种种证据表明运动和延长寿命无关。如果严肃认真地研究这个相关性,需要保持其他所有因素不变,单独分析运动这一个独立变量如何影响寿命。然而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所以这个问题的前期条件是研究同一个人类个体,简单来说就是你和你自己比,运动是否延长寿命。当清楚前提条件之后,再问这个问题,答案就明晰了。


后记

我囫囵吞枣地翻完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并未深究书中大部分细节,因为超出理解能力。相较于《科学发现的逻辑》,此书已经深入浅出不少,大致框架和要点与金融投研相通。难怪师承波普尔的索罗斯虽然在哲学领域难有建树,然而降维打击金融市场绰绰有余。发财之后的索罗斯依然痴心不改,到处撒钱力求实现老师眼中的开放社会,也算是研究创造价值的知行合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