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随着欧美工人运动的高涨,1864年马克思、恩格斯等在伦敦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即第一国际,积极传播科学社会主义,并同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等非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斗争。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后,第一国际的活动陷入了低潮,于1876年正式解散。
马克思和恩格斯
1889年,在恩格斯的努力下,第二国际在巴黎成立,同机会主义、工联主义等思潮进行了斗争,并指导各国社会主义政党进行合法斗争,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的主流是伯恩斯坦等人为代表的右派,他们在一战中堕入社会沙文主义立场,与本国政府合作,支持战争,导致第二国际停止活动。一战结束后,第二国际右派恢复了国际的活动,被称为伯尔尼国际。
1921年,以考茨基为首的第二国际中派在维也纳集会,建立社会党国际工人联合会。因其标榜既有别于第二国际,也不同于第三国际的立场,故被称作第二半国际或维也纳国际。
伯恩斯坦
考茨基
列宁曾同第二国际占统治地位的右派机会主义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十月革命之后,开始着手建立新的国际性共产党组织。他认为“俄国革命最大的苦难,最大的历史课题就是:必须解决国际任务,必须唤起国际革命,必须从仅仅一国的革命转变为世界革命”。因此共产国际一开始就是俄共(布)推行世界革命的工具,使得本应该是各国共产党上级的共产国际,最后实际上成为了其下级——俄共(布)及后来的联共(布)的被监护人,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财政上都受到俄共(布)、联共(布)的严密控制。
列宁
1919年3月2日,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召开成立大会,列宁、托洛茨基等人代表俄共(布)参会,并主持会议。参加成立大会的共有52名代表,代表了欧、亚、北美21国的35个政党与组织,中国代表是旅俄华工联合会负责人刘绍周与张永奎,但他们的身份是观察员,因此没有表决权。大会通过了《共产国际章程》《共产国际纲领》《共产国际宣言——告全世界无产者》等文件,决议在莫斯科设立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及政治局,列宁等人当选为政治局委员。
刘绍周
根据《共产国际章程》,共产国际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是真正和事实上的统一的世界性的共产党,参加共产国际的各政党只是它的支部。共产国际成立后,在欧洲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但都遭到了失败。同时由于苏俄政权逐渐巩固,需要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因此共产国际开始在东方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推行革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正是共产国际“东方路线”的产物。共产国际二大之后,维经斯基与马林等人被派到中国,他们与中国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以确定合作对象。除了帮助陈独秀建党之外,他们还与吴佩孚、陈炯明、孙中山等人进行了合作的尝试,最后决定国共合作。
马林
建党之初,陈独秀等人对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还有一定的疑虑,但由于缺乏经费等原因,最后只能完全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马林等人也“总是以国际代表的身份,居高临下,高人一等”,引起陈独秀、李达等人的不满。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往往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就进行各种瞎指挥,对1927年国共分裂及1933年中央苏区的陷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尽管共产国际在诞生之初就有强烈的苏俄主导色彩,但在列宁领导苏俄的时期,由于列宁认为苏俄利益是服从于世界无产阶级与世界革命的利益的,因此苏俄的外交政策还是会顾及到共产国际;但是列宁逝世后,具有强烈民族沙文主义色彩的斯大林经过残酷的党内斗争,取得了最高领导权,使得共产国际必须服从苏联的利益,为苏联的对外政策服务,也深深地陷入了苏俄权利斗争的漩涡中。
斯大林
如1926年,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季诺维也夫与托洛茨基被指责结成“反党联盟”,而被开除出党和共产国际。更为务实的斯大林抛弃了世界革命的理想,不再坚持“国际无产阶级将时刻准备战斗,直到苏维埃俄国的版图扩展到全世界”,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尽管在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期间,斯大林一度重新举起了世界革命的大旗,但是在希特勒崛起后,苏联为了与英法等国建立集体安全体制,共产国际又决定资本主义国家人民面临的“不是在无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民主之间,而是在资产阶级民主和法西斯主义之间做出选择”,要求各国共产党与本国政府合作。
托洛茨基
西班牙共和国建立后,西班牙共产党正式参加了共和政府,根据的正是共产国际的指示。而佛朗哥叛军则得到了德、意法西斯的支持,因此西班牙内战是共产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的一次正式对垒,共产国际因此组织国际纵队,武装保卫西班牙共和国。但在与英法的谈判陷入僵局之后,斯大林又转而与希特勒修补关系,订立互不侵犯条约,共产国际也被要求淡化反法西斯的宣传,取消人民阵线和民族团结的口号,资本主义各国的共产党又必须坚定反对本国政府。
当苏联遭到德国的攻击后,英法等国共产党将苏德战争定性为“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的战争”,迫切需要美国援助的斯大林对此做出批评,指出苏联进行的是卫国战争,而非世界革命,世界革命的提法只会“妨碍所有反希特勒力量的国际团结”。
佛朗哥
共产国际完全沦落为苏联对外政策的工具,其政策的反复损害了各国共产党在本国人民中的威信,使得各国共产党十分不满;深深植入共产国际基因中的世界革命理想,也与二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的需要不符。斯大林为了能在战后继续同西方盟国保持合作,建立符合苏联利益的国际秩序,终于决定放弃共产国际。1943年5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以为了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便利各国共产党独立处理本国的问题为由,做出了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
在共产国际解散之前,由于对斯大林控制共产国际不满,在苏联政治斗争中失败后流亡海外的托洛茨基,于1938年在巴黎成立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自称第四国际,主张进行“不断革命”与世界革命。1953年之后,第四国际多次分裂,但至今仍在活动。此外,一些托派人物还建立了第五国际。
第五国际网站
点击阅读原文
观看节目——
《国际纵队之战地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