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成都轨道交通27号线一期的开通运营,该线路是四川省的重点民生工程,全长24.86千米,设23座艺术车站。文章总结了该项目的三个关键点:一是采用多项关键性施工技术应对复杂环境;二是数字赋能,打造智慧装备,实现管理效率大幅提升;三是设计赋能,扮靓艺术空间,突出‘一线一景’和‘一站一特色’理念。此外,文章还介绍了项目的其他特色和亮点,如全线车站提前完成封顶、洞通、短轨通等节点,获得多项专利和科技成果,以及创新性研发并投入使用的智能建造装备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成都轨道交通27号线一期的开通运营
该线路是四川省的重点民生工程,全长24.86千米,设23座艺术车站,强化成都北部区域与中心区域的联系,改善沿线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条件。
关键观点2: 采用多项关键性施工技术应对复杂环境
项目团队创新性提出复杂环境富水砂卵石地层轨道交通微扰动成套施工技术等,保证建设质量并实现高质量履约。
关键观点3: 数字化赋能,打造智慧装备
项目采用数字化管理手段,如智慧工地指挥中心、智能监控系统等,实现管理效率大幅提升,为盾构及铺轨作业装上‘千里眼’‘顺风耳’,同步实现设备状态智能监测与管理。
正文
“乘客您好,开往蜀鑫路方向的列车即将进站。”随着播报声响起,一条灵动优美的“蓝色长龙”缓缓驶入石佛站站台,开启正式载客旅程。近日,由中建集团旗下中建三局承建的四川省重点民生工程——成都轨道交通27号线一期开通运营。
项目全长24.86千米,其中高架段7.52千米,地下段17.34千米,北起新都区石佛站、西至青羊区蜀鑫路站,设23座艺术车站。其中高架站6座、地下站17座,是成都市第二条全自动运行轨道交通线路。成都轨道交通27号线一期开通后将强化成都北部区域与中心区域的联系,改善沿线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条件。
成都轨道交通27号线
条件多为富水砂卵石地层
下穿与上跨多处特别危大风险源
为保证建设质量
实现高质量履约
项目团队创新性提出
复杂环境富水砂卵石地层轨道交通
微扰动成套施工技术等
诸多关键性施工技术
项目在宝成铁路等
多项重大风险源下穿顺利实现
项目采用盾构渣土分离技术和黏土地层改良技术
将60万方盾构渣土进行有效分离和改良
有效避免刀盘“结饼”
及解决管片上浮、超限、错台及破损问题
实施分级卡控制节点和网格化管理
项目还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CPIII测量技术等
先后提前完成全线车站
封顶、洞通、短轨通等节点
项目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5项
实用新型专利19项、省级工法6项
QC成果15项、软件著作2项
发表论文19篇
完成四川省住建厅课题1项
项目团队以智慧工地指挥中心为依托
通过搭载站后智慧管理平台、智能监控系统等
20余项智慧管理系统
为项目现场装上“智慧大脑”
实现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项目依托“互联网+”智慧管理平台
为盾构及铺轨作业装上“千里眼”“顺风耳”
同步实现设备状态智能监测与管理
创新使用智慧装配式施工技术
实现全专业、全工序的智慧装配施工
使得风水电施工预制化率可达85%
项目创新性研发并投入使用
混凝土智能作业机器人
轨行区联合作业车等建造装备
克服传统站后工程施工作业中
因隧道内环境复杂、施工作业面受限
造成的人员投入大、效率低等常见情况
实现站后工程多专业同时施工作业
着力打造轨道工程智能建造样板
项目23座车站
围绕“追逐梦想 飞向蓝天”主题
以“蓝天”颜色深浅过渡进行分段设计
高架站为太阳初升时温暖的颜色
地下站为太阳由淡及浓的颜色
突显“一线一景”和“一站一特色”理念
高架站还原双螺旋无柱设计
实现了空间利用面积最大化
外部按照
“蜀山、蜀水、农田、湖泊、森林、花草”
6个生态性元素
并采用穿孔铝板填充
实现建筑与城市环境的相互融合
地下站则围绕
“飞翔”与“梦想”演绎艺术空间
其中,重点艺术站赖家店站
以凤凰为设计元素
项目团队融入几何与参数化建造方法
将凤凰羽翎与天花空间相结合
编织出一幅幅成生动立体的凤凰图案
重点艺术站双水碾站
以“山”和“云海”为创作核心
项目团队以叠错空间层次分明的吊顶造型
模拟群山雾绕的空间氛围
让站台空间设计中的
文化、艺术与科技理念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