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10个省市公布了重点项目投资计划, 总投资约为25.5万亿元,
2020年度计划完成投资约4.34万亿元
。
这意味着2020年大基建的大幕拉开了!
4万多亿,这样的数字似乎似曾熟悉!
这样的安排,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恐怕是注定的结果,也是最好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
今天我来给你从国内的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来讲一讲:
去年,出口几乎是不增长的,未来短时间内我认为潜力也不会很大。
中国在过去高速发展的期间,依靠出口这轮强劲的增长,我认为并没有诞生几个真正能领先全球的产业。
而实际上,过去亚洲这些曾经发展过的国家和地区,都曾经依托几个龙头产业以及龙头企业,带动了出口,并且成功转型。
而中国这一波的发展,老实说
都是大而不强
,我们真正能在全球有竞争力的产业不多。
我一直以来,持有的一个观点是:真正的中国崛起,是要依托跨国公司的力量。
因为你无法想象一个千亿美元的跨国公司,背后能撬动多大的产业, 拉动多少GDP。
这其实也是为啥美国要集全力打压千亿级别的华为的原因。
而真正在中国,有千亿美元营收,海外收入超一半的跨国企业是没有的。
中国未来要打造10-20家千亿美元的跨国公司,这是在当前出口疲软的情况下,拉动出口第二轮爆发的关键命门。
再看消费,消费太重要了,去年你去看统计局的公报,消费占我们GDP增长的达到了57.8%,为啥这么高?
经常看小财女的老粉肯定知道,消费对中国这样的内需拉动型的国家有多重要,中国要增长,必须靠消费。
但是消费这个动作,是一场群众运动,是自下而上的,要发动所有人,要大家口袋里有钱。
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这个我们之前分析过,中国的储蓄率哪怕被过去的高房价消化了一波,依然世界第一。
这涉及医疗,教育,社保一系列制度够不够全面,只有保障制度到位了,大伙才敢。
你还有房贷,还要存钱去买房,房价对消费的挤压是直接而明显的,房价如果还要继续飙升,怎么消费?
而我们那么多的储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多数人的储蓄都在中位数之下,被平均。
真正消费的是有钱人,你看LV,香奈儿这些奢侈品在中国卖的太好了。
所以,
消费这是一场复杂的群众经济行为, 这也就决定了在这样的时期要消费短期内去拉一波经济,不容易,也不直接。
中国的经济问题太复杂了,任何一个事情如果要涉及14亿人,都太难了。
我举个例子,你看下澳门,香港,只是一个特别区,为了刺激消费,政府可以直接全民发钱。
就在一周之前,香港给18岁居民每人派发一万,3.1万月薪的人不用纳税,用财政收入补贴人民, 那么,这直接可以刺激内需,因为他们太小。
而我们,一人如果派发一万,操作复杂,财政也会压力很大。
如果真要短期刺激一把,我的方案是
在疫情快要结束的时候可以考虑直接发消费券,短期内刺激下零售,餐饮等行业。
如果说消费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引擎,
那么固定资产投资则是全国经济基本面的稳定器.
稳增长则首先需要稳投资。
投资,最主要的是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制造业,房地产和基建。
而纵观房地产从过去二三十年发展到如今,地位显然发生了变化,从支柱产业的地位下滑了,这点你们一定要搞清楚。
我们的房地产,不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还是政策的有意引导,实际上在2013年已经见顶了。
这个“见顶”从数据上主要体现在销售面积和库存量,整体房地产在这两个数据上都已经在抛物线的另一头。
但是,房地产在中国太特别,这个特别主要体现在三点:
3. 金融风险, 房地产有风险,金融系统也躲不掉。
今年的房地产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是
“边际收益的第11个鸡蛋”。
怎么理解这个边际收益?我用一个故事来直接形容,原谅我喜欢用二狗做猪脚。
二狗卖鸡蛋,鸡蛋一块一个,昨天卖了10个,10块钱,今天多做了一个卖了11元,多出的1块就是边际收益。
我的意思是说,
房住不炒这个大政策,依然不可动摇,可是房地产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产业,
往往在关键时候,也许是今年这样的时候,可以作为卖完10个鸡蛋之后的最后那个,反正好用。
今年地方上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放松, 整体的国内宏观环境越差,地方拿出第11个鸡蛋就会越快。
所以,把前面所有方面都简单扫了一遍,最后用排除法就很容易看得出:
制造业和大基建成为拉经济的关键一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