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物种日历
兔狲、龙猫、几维鸟,总有一款毛球打动你;铃兰、桔梗、四照花,植物们也可以萌萌哒~ 跟着日历娘,每天认识一个物种,让你的世界,每天变得更萌一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峡小微  ·  “线性菲涅尔”光热储能电站的追光者 ·  2 天前  
中工国际  ·  新春报捷!再添“健康丝路”里程碑 ... ·  2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恽爽:综合举措推动北京聚力开展城市更新工作 ·  4 天前  
丽水在线  ·  地下200米,总投资5.28亿元!丽水将新增 ... ·  4 天前  
丽水在线  ·  地下200米,总投资5.28亿元!丽水将新增 ... ·  4 天前  
中工国际  ·  灵蛇新春奇妙游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物种日历

鸟在路灯里筑巢?这是住得更好,还是更差了?

物种日历  · 公众号  ·  · 2024-10-14 13: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深圳市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动物生态保护工作,包括鸟类观察、防鸟撞措施和路灯改造等。公园通过一系列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与公众合作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促进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公园地理位置特殊,是繁华市区与自然保护区之间的过渡地带,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位于深圳市福田区,毗邻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香港米埔保护区,是城市与自然的交汇地带,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

关键观点2: 公园内出现鸟撞现象,通过贴防鸟撞贴纸等措施有效减少鸟撞事件。

公园曾发生鸟撞事件,鸟类与玻璃幕墙的碰撞导致受伤或死亡。通过贴上防鸟撞贴纸,有效减少了鸟撞的发生。

关键观点3: 大山雀在公园路灯里筑巢引起关注,引发对动物城市适应性的讨论。

公园里的路灯成为大山雀筑巢的场所,看似适应城市生活,实则存在生态陷阱。公园通过设计新路灯、提供巢箱等措施,帮助鸟类更适应城市环境。

关键观点4: 公园的保育工作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合作。

公园的保育活动需要公众的参与和合作,包括志愿者记录鸟类筑巢情况、参与防鸟撞工作等。公众的力量对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


正文

是深圳市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里的 一盏路灯,通风孔处有一只大山雀。它并不是被卡住了,它只是在回家—— 灯柱里有它的巢


正在往灯柱里钻的大山雀。这是公园的旧路灯,去年年底,他们更换了一批更适宜鸟类筑巢的新路灯|受访者供图


这样被鸟筑了巢的路灯在公园里还不少。生态公园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只有38公顷大,不到半小时就能逛完。公园北面是沙尾、石厦等热闹的居民区,附近的人每天来这里散步、纳凉、打羽毛球。


这个不起眼的街边小公园,地处城市中心,看起来并不适宜野生动物生存—— 但最近两年,这里却数次因 生物多样性保护 而登上了学术期刊。

生态公园里的鸟类杀手

几年前,公园就曾因水獭上了新闻。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 的地理位置有些特殊,北面是居民区,西侧则紧邻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面一河之隔是香港的米埔自然保护区。这里原本是码头和种植场,2012年,政府开始将这里改建成生态公园,公园区分为三个区域:公众游览区、保育修复区和生态控制区。公众游览区和保育修复区对公众开放,生态控制区则预约进入。


生态公园的地理位置|shenchuang.com


2020年10月25日, 公园南区的红外相机拍到了水獭,保护人员后来也找到了水獭的粪便 。这是深圳时隔20余年再次记录到水獭的活动踪迹。此前公园里还出现了豹猫和小灵猫,让这里看起来就像是野生动物在城市里的一片净土。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水獭影像|红树林基金会


但这里并非处处都适合动物生存。比如科普展馆的玻璃,就曾在一年内让8只鸟丧命。


科普展馆位于公园北区,是一座6米高的弧形建筑,两侧的外墙都是玻璃幕墙:凸面幕墙面朝水泥地面为主的游客广场,凹面幕墙则面向办公区域的小花园。


2019年,科普展馆刚开始投入使用时,保洁人员就 在凹面的玻璃幕墙下发现了鸟的尸体 。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的保育主管“小火山”迅速意识到,这是鸟撞。


鸟撞是指鸟类与建筑物等人造设施相撞后受伤或死亡的现象。 在城市中,建筑外墙的玻璃是引发鸟撞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鸟类看到玻璃上映照出的栖息地或天空(比如看到凹面玻璃反射出的小花园),误认为可以到达玻璃上的这些地点;另一方面,鸟类可能会忽略透明的玻璃,误以为可以直接到达对侧。


据估计,在加拿大,鸟撞每年造成了多达2500万只鸟类个体的死亡;在美国,这一数字可能达到了惊人的3.65亿~9.88亿。鸟撞已经成为北美地区导致鸟类死亡的第二大人为原因,仅次于流浪猫捕鸟。


红树林基金会负责生态公园的实际管理和运营工作,火山和同事们就在公园里上班。他们找来公园里的保洁和安保人员,麻烦他们在巡视时留意展馆附近的鸟撞。


从2019年10月开始,一年的时间内,他们在凸面玻璃幕墙只记录到1起鸟撞事件,但 在凹面玻璃幕墙却记录到了11起,其中8起死亡


在科普展馆(图中弧形建筑)两侧记录到的鸟撞情况|参考文献[1]


根据统计,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里有200多种鸟类,包括黑脸琵鹭、白肩雕、黄胸鹀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深圳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飞区的中点位置,每年秋季都有大量候鸟途经这里飞往越冬地。而他们在公园里记录到的鸟撞事件,超过一半都发生在秋天。


好在,国外的鸟撞研究开展较早,关于预防鸟撞已有相对成熟的方案: 只要在玻璃幕墙上贴贴纸,就能有效减少鸟撞的发生。


2020年10月,他们在科普展馆的凹面幕墙上贴了圆点贴纸;为了美观,又贴上了以园内常见动物为形象的动物贴纸。此后两年,凹面玻璃幕墙每年发生的鸟撞事件减少到2起。只是简单的贴纸,就能有效降低鸟撞发生的频率。


贴上了防鸟撞贴纸的科普展馆外墙| 参考文献[1]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当动物的栖息地消失,钢筋水泥的建筑拔地而起,动物不得不面对许多陌生的挑战。鸟撞就是动物面对城市化的一个难题——它们无法适应玻璃这种不存在于自然界的新事物,无法辨别透明玻璃后无法抵达的绿地。这种情况下,城市化就会给它们带来伤害,甚至死亡。


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动物们看似已经适应了城市,成功在人造环境里找到安身之处;但 结果却可能把自己带入新的困境 ——开头提到的在路灯里筑巢的鸟就是如此。

在路灯里筑巢的鸟

2020年春天,火山在巡园时,看到一只大山雀衔着干草飞进了路灯灯柱的通风口。难道它们在路灯里筑巢?他和同事把公园里190根路灯都排查了一遍, 果然找到了14巢大山雀


大山雀 Parus minor 体型不大,刚好可以钻进孔里| 参考文献[2]


住在路灯里——这看起来有些离谱,但放到大山雀身上似乎又合情合理。


山雀家族在城市里混得不错,早在100年前,就有人发现城市里的山雀能打开瓶盖偷喝牛奶。之前的研究也发现,与大山雀亲缘关系很近的欧亚大山雀会调整自己的鸣声,以适噪声嘈杂多变的城市;也会根据城市环境改变自己的繁殖时间、筑巢材料等。之前,人们也发现过在灯柱里筑巢的大山雀。


这看起来是大山雀适应了城市生活,能够将人类设施为自己所用。 但实际上,这些灯柱并不是理想的筑巢场所。


大山雀在灯柱内筑巢产卵| 参考文献[2]


路灯虽然让大山雀远离蛇类、啮齿类等捕食者,但同时也让它们更靠近行人,更容易被人类活动所干扰。过去就有研究发现,人类活动会降低大山雀的繁殖成功率。更要命的是, 公园里的灯柱内部是中空的 ,大山雀将草木、苔藓、木棉棉絮等筑巢材料塞入灯柱内的电线与内壁间,在离地2米多的高度,这些材料非常容易掉落。这会让大山雀一直无法成功筑巢,还可能导致它们繁殖失败。另外,公园里的路灯一到春天就容易短路,也与巢材掉落有关。


2020~2022年,他们一共记录到43个大山雀的繁殖巢,但 最终繁殖成功的只有21个 ,不到50%的成功率低于它们在过往研究中的繁殖率。繁殖失败的22个巢中,9巢都是因为掉落,比例高达41%。对大山雀来说,灯柱看似远离捕食者,是在城市中筑巢的好选址,但实际上却是个生态陷阱。


火山决定帮山雀一把。公园里的树木并不少,他们为大山雀准备了巢箱。 巢箱底部有木板,至少可以保证鸟巢不会掉落。 没想到两年过去,大山雀对这种“为你好”的做法并不领情——它们一个巢箱都没看上,继续往路灯里钻。


给大山雀搭建的巢箱。它们不住进巢箱,可能是因为公园里的树木都太新了,也可能是因为它们偏好靠经验行事,喜欢在旧巢上筑巢繁殖|受访者供图


别无他法,既然大山雀对灯柱情有独钟,他们只好想办法让灯柱更“宜居”。


于是,他们 设计了一种可以给鸟类筑巢的新路灯


路灯与巢箱结合起来 |受访者供图


新路灯的 灯柱背面安装了 巢箱 可以防止鸟巢掉落。巢箱内还安装了摄像头,方便科研人员随时观察它们的情况。 鸟类进出的洞口也从路灯侧面转移到了背面,减少人类的干扰。 在灯柱里筑巢的不止大山雀,还有体型更大的鹊鸲,他们因此设计了不同大小的洞口,希望公园里两种常见的洞巢鸟都能入住。


除了更宜居, 新路灯对其他生物和自然环境也更友好 。新路灯的光向行人道集中,减少光线对草坪上动物的干扰。灯光也更柔和,并按国际暗夜社区的标准,设置色温不高于3000k,减少夜空的光污染;波长则设置为590nm,减少对萤火虫的影响。


改造后的灯光更柔和,对草坪树林的影响也更小|受访者供图

还有很多个春天

这些保育工作之所以会发生于此,与公园本身的特殊性分不开。


地理位置 来说,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是繁华闹市到自然保护区的过渡地带。它与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香港米埔保护区共同依傍于深圳湾,生态价值可能比其他城市公园更受关注。从 运营机制 来看,公园由红树林基金会负责实际的运营,后者是一家致力于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民间环保机构,这让公园在为市民提供休息游玩场所的同时,也得到了更多更专业的自然保护。


黑脸琵鹭也是公园里的明星物种,它们每年来这里越冬,周而复始|meeb.sz.gov.cn


公园里的不文明行为也曾让火山头疼,他在公园里见过游客放生、喂鱼、挖野菜。为此,公园树了科普告示牌,办了自然教育活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也会在巡园时阻止不文明行为。


但另一方面, 公园里的这些保育活动都离不开公众的参与 。例如调查鸟类在灯柱中筑巢的情况时,每2天就得对灯柱进行记录,还需要操纵自拍杆,将手机伸入路灯中拍摄。190根路灯的工作量不小,全靠志愿者才能顺利完成。不少志愿者都是附近的居民,他们可能最初也只是来公园里闲逛休息,但随着了解的深入,他们最终成为了切不可少的保育力量。


大多数志愿者都是女性,她们是公民科学中的重要力量|受访者供图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如何与野生动物更好地共处?


对于这个问题,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可能还给不出完整的答案,毕竟一座城市比一座公园大得多,也复杂得多。 但人与动物在这里共同进行的这场关于城市化的探索,或许能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多的视角与经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