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望月的博客
资深 Blogger、科技专栏作者、互联网爱好者望月的自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望月的博客

共享单车到底是不是共享经济

望月的博客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7-09-25 11:1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观点 | 本文共 1863 字 用时约 6 分钟


前些天,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共享出行分会成立,然而,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摩拜和ofo却又一次怼了起来。



在发布会上,ofo副总裁向继贵介绍完小黄车华丽的数据之后,接过话筒的摩拜CEO王晓峰却给ofo“算了算账”:


按照向总的说法,1000万辆车提供2500万次出行,那么一辆车每天约被骑行2.5次,比如每次骑20分钟,每辆车每天的被使用时间不足1小时,一天有24小时,另外23个小时是浪费的,这可能脱离了共享的本质。


同行互怼本不足为奇,更何况若是论闲置率的话,摩拜单车也不一定就比ofo低。我比较感兴趣的是 “共享单车到底是不是共享经济” 这个话题。


时至今日,经济领域的学者们也没有就“共享经济”这个概念达成一致意见,所以现在共享经济就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甚至共享女友,各种奇葩创业丛出不穷,让人越来越怀疑它的意义。


在我看来, “共享经济”最早的出发点可以用凯文·凯利的那句“物尽其用好过仅仅拥有”来概括: 人们改变自己对物品拥有状态的认识,乐于把闲置的物品拿出来交换或者给别人使用,这是共享的原始状态。


最早的共享概念,就是这种非盈利性质的P2P的易物交易,大家应该都体验过。而互联网的诞生让共享变得更加便利。还记得那个“回形针换别墅”的神话吗?这就是共享的奇迹。



2010年后,“共享经济”概念逐渐扩大化了,无数创业公司崛起,建立起各种平台来帮助实现物品与服务的共享,然后平台抽取佣金,用户将闲置资源拿出来变现,最典型的的例子就是Airbnb(爱彼迎)和Uber(优步),以至于Uberization(优步主义)一度成为了这一现象的代名词。


看上去还是P2P,但实际上是B2C。


《哈佛商业评论》《金融时报》和众多专家都认为,这种公司平台介入的模式并非“共享经济”,而应该叫做Access Economy(连接经济)。你要获得共享的资源,不是直接与交易方连接,而是必须先购买连接的渠道,这显然不怎么算共享。


然而,我们还是乐意看到这些平台的出现,因为它们把分散的闲置资源集中利用起来了。而在盈利的驱动下,平台运作让需求多样化更容易被满足。在传统模式下,你估计只能睡个沙发,但是Airbnb却能提供更具特色的房间。


“共享经济”范围的一再扩大,实际上是需求驱动的结果。


现在风头正劲的“知识经济”也正是得益于“共享经济”的平台化。人们将“认知红利”分享在知乎、分答这样的平台上,获取赞赏收益。很多人小时候就有这样的经济头脑,作业共享给别人赚零花钱。只不过抄作业是不对的,要有起码的版权意识,不然会被爸妈打。


看上去共享单车并不属于上述的类型,因为单车不是个人的闲置资源而是企业购买并投放的,更像是租赁的“互联网+”模式。但实际上,共享单车仍然是“共享经济”。


这就必须提一下“协作消费”这一趋势。


“协作消费”的概念1978年由美国社会学教授Marcus Felson和Joel Spaeth在论文中首次提出,2011年《时代周刊》把它列入“十大改变世界的创意”。

它的商业基础的关键就是:闲置资源的再利用。



2010年,《我的就是你的:协作消费的崛起》一书的作者Rachel Botsman在TED做“何谓协作消费”的演讲,其中提到了它的三个类别:

1. 再分配市场

2. 协作生活方式

3. 产品服务系统


“共享单车”便属于产品服务系统(Product-service system) ,你可以租赁企业产品来获得短时的使用权。类似的案例还有宝马的DriveNow项目,租一辆宝马来代替买车,听上去是不是舒服多了?



根据维基百科词条的解释,“共享经济”实际上就是“协作消费”,只不过一个是商业模式的范畴,一个是消费趋势的范畴。 共享单车正是“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不断变种的产物。 但目前资本的大量涌入,逼着共享单车走入盲目扩张和低价补贴的惯性模式,就值得警惕了。


现在可以给出我的结论了:


1.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它是这一概念宽泛化之后的一种商业模式。

2.闲置本身不是问题,它是共享得以实现的基础。但资本带来的过高闲置率值得警惕。


当然,风投们也有自己的考虑,因为共享经济的未来还是很美好的。


据普华永道2014年的研究报告,共享经济主要集中在“旅行、汽车、金融、人力和趋势”(travel, car sharing, finance, staffing and streaming)五大领域,2014年共享经济消费占这些领域全球消费额的5%,即150亿美元;并预测,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350亿美元,占比增至50%。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摩拜和ofo剑拨弩张,因为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赢家通吃的可能性很大。


但目前ofo和摩拜的竞争让双方只能不断的扩张单车投放地点、增加单车投放数量,这不仅带来运营成本的飙升,也降低了单车的利用率,让“共享”的味道越来越淡。


所以,ofo和摩拜的合并是势在必行,只是时间早晚和谁合并谁的问题,只是,在这个ofo和摩拜最为关心的问题上,朱啸虎却认为“这对资本来说并不重要”。


这一次,朱啸虎说了句大实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