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教培行业内参
从一线来,到一线去。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教培行业内参

梁建章:北京、上海生育率全世界最低,每代人会减少2\/3

教培行业内参  · 公众号  ·  · 2018-12-26 15:55

正文

12月20日,携程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新浪财经、央广经济之声联合主办的“2018新浪金麒麟论坛”上,对当前的人口形势发表主题演讲。


梁建章提出, 中国80年代平均每年生2500万以上人口,80后现在正好是30-40岁,年富力强的时候,前面60后、70后也是很大的人群,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正好是享受了从60后、70后、80后这一波人年富力强的时候。到了90后就出现很大问题,90后以后,出生人口每年从2500万迅速下降到1500万左右,到00后,最低到1200万-1300万,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快速的人口下降,也就是说十年内下降了30%-40%,这是从未有过的。


以下为演讲实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非常正确的,实践不仅是中国的实践,还是要全球的实践,如果全球很多其他国家已经尝试过的经验,我们要学习,如果已经是犯过的错误,我们不应该再去试错。


人口问题其实很多国家都已经经历过,中国不是第一个经历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的问题,所以一会儿说说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口是“慢性病”,在短期和中期我还是比较乐观的,我是少数经济学家没有这么悲观或表示乐观的人。短期是一年、两年,中期是五年、十年。为什么短期和中期我比较乐观?以我所在的旅游业来看,虽说今年中国经济有一定下行,制造业下行比较快,但中国经济现在这个阶段已经逐步从制造业变成服务业,从投资变成消费,作为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相对比较健康,尤其是国内旅游增长相当不错,基本上是9%、10%,接近两位数增长。海外旅游,长线的到美国、到加拿大可能差一些,到东南亚还是相当不错的。


旅游业未来还是乐观的,很多金融界朋友们都表示投资机会比较谨慎,那他们准备干什么?准备好好陪陪家人去休假、去旅游,所以经济方面下来,消费、旅游等还是不错的。其实这些旅游设施已经在那里了,中国已经建了这么多高铁、建了这么多酒店,中国酒店数量已经接近世界发达国家人均水平,所以这些东西在的话,一旦消费下来一点,立刻就会降价来刺激需求,所以不会受太大影响。


为什么说中国很多产能在这儿,一旦慢下来,产能还是能够被利用的,中国的产能是自给自足的。旅游方面,无论是高铁还是酒店,要么已经在那儿,要么中国现在生产能力完全能够自己去生产,不需要大量进口,只要有一定旅游的需求或一定刺激的需求,就会释放出来。而不是像以前拉美国家、东南亚国家,他们很多产能是自己没有办法完全提供的,需要很多进口的东西,一旦货币贬值,出现金融危机的话,整个经济就会出现很大的影响。中国有很强的内需,又有很强的生产能力,至少消费方面有很大的韧性。


从中期来看,五年到十年,我非常乐观。中国无论从人力资源角度,还是科技水平,人力资源能反映科技水平。现在美国最惧怕的是中国的科技能力,中国的科技水平如果可以从人均专利数、人均研发投入等指标来计算,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中偏下水平,中国人均科技水平已经不是中等收入国家,有很多数据支持,大家可以看我一系列文章。我们现在人均收入水平跟马来西亚、巴西、泰国这些国家一样的,但中国的人均科技水平远远超过他们,人力资源各方面能力也是超过他们的。所以中国没有道理跟他们是在同一个收入水平里,中国科技水平至少应该跟西班牙、意大利差不多,中国至少是2万美元的人均收入水平。中国为什么现在只有1万美元?最根本或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还没有完全完成。


我刚才说的这些国家,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国,人均收入跟中国差不多,他们城市化率一般已经达到70%-80%,就连印度各方面比中国落后很多,他们的城市化率也接近50%。所以中国按照现在的发展水平,城市化率应该能达到70%-80%,但中国实际上城市化率只有50%,所以中国城市化率已经滞后了20%-30%。


为什么?这与中国发展速度太快有关。过去40年,一下子起来了,城市化还没有完全进行。另外跟我们以前政策不当有一定关系,以前是控制城市规模,包括户籍等政策,使得中国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虽然这些地方生产率非常高,收入水平、工作效率接近发达国家,但是中国的农村、中国的小城市跟大城市差距非常大,中国的收入差距主要是地区之间的差距,与其他国家不一样。


未来有没有办法解决?当然会解决,将来会有大量人口移到城市,实际上已经移过来,但民工的家人大部分已经在城市里工作,只是他们的小孩因为政策上有一定问题,所以他们还没有能够到城市里来。所以未来中国还有巨大城市化潜力,尤其是大城市扩容的潜力。


简单计算一下,现在中国是50%的城市化率,用十年,每年增长1%-2%的城市化率,就会带来巨大的效力提升的机会,GDP每年会增长2%-3%。大城市还有更大扩容的机会。中国的城市显然偏小,一般一个国家前十大、二十大、三十大城市都会有全国一半到1/3人口,中国一半人口如果生活在前二十大城市的话,可以算一下每个城市多少人。中国一半人口是7亿多,每个城市就有3500多万人,北京现在才这么点人。如果是1/3人口生活在前二十大城市,中国也是4亿多人口,每个城市都要2000多万。一二线城市都有巨大的扩容空间,对中国投资、消费各方面效率提升都有很大的空间。所以短期、中期我都是比较乐观的,因为中国的科技水平、中国的城市化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但长期来说,十年以上,二十年,三十年,还是有很大担忧的,这就说到人口问题。中国过去四十年是享受了巨大的人口红利,从计划生育说起,计划生育是1978年、1979年提出的,在提出时并没有被严格地执行,尤其是农村,觉得政府一下子真的开始收紧了,就抢着补生,所以中国在80年代反而迎来了一个生育高峰,直到90年代人口出生才降下去,中国80年代平均每年生2500万以上人口,80后现在正好是30-40岁,年富力强的时候,前面60后、70后也是很大的人群,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正好是享受了从60后、70后、80后这一波人年富力强的时候。到了90后就出现很大问题,90后以后,出生人口每年从2500万迅速下降到1500万左右,到00后,最低到1200万-1300万,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快速的人口下降,也就是说十年内下降了30%-40%,这是从未有过的。


到2000年的时候,已经很显然了,计划生育政策完全废除甚至于提出鼓励生育政策,但是在这方面政策改革相对滞后。直到两年前才开放了“二胎”,这时候很多人乐观地估计能够从1500万人恢复到每年生2000万人,因为有一堆人是补生的,但实际上补生的人是在第一年就释放完毕了, 也就是说在2017年,每年出生人口达到1780多万的小高峰,比1500万上升了200多万,但到了2017年,人口数又掉头往下走,未来人口形势会非常严峻,因为育龄人口从80后变成90后了,80后2500万人生1500万人,90后就是1500万人能生几个?这是非常大的问号。


更为让人担忧的是, 在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里,生育率是全世界最低的,平均一个育龄妇女只生0.6个小孩,就是每代人会减少2/3,农村相对多一点,但是在城市里这些教育水平比较高的年轻人生得更少。 所以中国现在虽说世界人口占比是18%-19%,两百年前可能占世界人口1/3,现在只是占18%-19%,但新出生人口只占世界11%-12%,继续下去可能下降到10%以下。中国以前享受巨大的人口规模优势可能在一代人以后就不复存在,而且这个趋势会越来越严峻。这方面确实要借鉴一下全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经验大家可以到我的书里去看一看,当一个国家经济繁盛,人口规模很大时,就有巨大的规模优势,无论是当时的美国,还是更早的德国,人口优势对经济崛起起了很大的正面作用。


负面的教训是日本,日本在90年代时,经济非常不错,但正好也是在90年代时,人口老龄化达到一个恶化程度,生育率跟现在中国差不多,生育率是几十年前就一直很低,但90年代的时候,低生育问题影响人口结构,90年代以后,整个经济活力下降很多,经济增长非常迟缓,企业创新力也受到很大影响。


关于人口和创新力问题,我的书里有很多的介绍,尤其是现在以互联网、高端服务业、创新型经济,人口规模变得很重要。过去看美国人口上比欧洲国家多,但经济上没有那么超越欧洲国家,当时制造业是最主要的,制造一个产品,还是可以利用全球市场把你的产品销往全球,作为一个小国家,没有那么多劣势。但是到了软件行业、互联网行业或高端服务业,美国的品牌就占尽优势,世界上最大的除了中国以外的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是美国公司,一些高端服务业,如酒店连锁行业、快餐行业,也是美国品牌最强,因为服务业需要跟当地市场环境,法律环境或供应链环境进行深度整合,往往在本土市场取得成功以后才能打到全球去,本土市场取得成功,往往要在一个最大的市场首先取得成功,这是为什么美国互联网公司往往是在美国取得成功以后,就领先于其他国家,然后打到其他国家。美国不能打到中国来,因为中国市场比它更大,但小国家的互联网公司没有办法跟美国这样的大市场竞争的,所以美国最近20、30年在互联网、高端科技有那么强的原因。


中国有其优势,中国现在互联网公司很强,携程现在做机票就有1000个工程师,美国还没有我们多,就几百位工程师。这些小国家,如日本、韩国最多一两百个工程师做全球机票引擎,无法跟我们竞争。世界上互联网公司行业或AI行业就变成中国跟美国竞争。所以人口规模为什么那么重要,而中国现在还存在一些误区,还没有充分意识到人口多是优势,而且我们人口形势非常严峻,未来如何解决人口生育少的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