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校
高考结束后的夏天格外漫长。
结束了高中3年的“苦战”后,填报志愿成为摆在杨昔雨眼前的又一道难题。以她的分数,可以报考汕头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本科院校,可金融、语言类专业对她并没有太多吸引力。
纠结之中,母亲看到一些教育类博主推荐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称这所学校刚刚升格为本科院校,地理位置优越,实力也还不错。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这是杨昔雨第一次听说深职大以及职业本科。她上网检索了很多信息,网上介绍职业本科与专科有一定区分,“旨在培养懂技术、通原理、能创新的高层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而且毕业后的学历认证与普通本科并无区别。除此之外,学校还推出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字动画等“比较新兴又有就业市场潜力的本科专业”。
深职大的一切都让杨昔雨很感兴趣。她此前看过很多报道,很多普通本科的学生在毕业后发现大学4年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轨严重。“学生学习的都是没更新过的老教材,即使是985学历,如果只会读书却没办法为企业创造价值,即使有敲门砖也无法长久在企业中留下来。”杨昔雨希望,“自己在毕业时可以拥有较强的工作技能。”
尽管如此,职业大学的标签仍然成了杨昔雨难以迈过的一道坎。
说出自己的志愿考虑后,大部分朋友都觉得杨昔雨“疯了”。杨昔雨的同桌高考分数比她低六七十分,都没有将深职大纳入考虑范畴。“她说她的父母认为这是专科学校,不许去读,还劝我也不要报考。”
究竟要不要选择深职大?“大家高中3年拼命读书,特别是高三那么辛苦,都希望最后能考上更好的学校,如果别人听说我去了职业大学,会认为我成绩很差。”
思想斗争一直持续到填报志愿截止的前一天晚上,头脑混乱的杨昔雨在街上反复踱步,终于在最后关头作出决定,将深职大写在了志愿填报的第一位。“如果我不报这个学校,原因只有一个,我在乎别人的看法。
我认为自己的前途比面子重要,我不想去一个名字好听的学校继续迷茫,浪费自己的4年。”
很多高分考生在报考职业本科时,有着和杨昔雨相似的思考路径。当职业院校不再受专科的标签所困,在学校名头与专业优势、区位趋势的对比之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重视未来的就业状况,并相信“专业大于学校”。
陈雨萱报考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学校发布的就业率有98%,看着就非常让人心动,再加上毕业生去向有中铁局这种大企业,比较喜欢。”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为南工)首批通过高考录取的本科生高向彬也向本刊回忆,自己的成绩当时可以报考一些老牌的二本院校,但“专业并不是很好”。而南工地处南京,学校实力较强,家里人也比较看好热门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开始会有点疑虑,但后来了解到南工是本科,且重视培养动手能力。我从小就不太擅长学科学习,更喜欢动手,所以选择了第一志愿报考。”